修复圆明园,不必视作“洪水猛兽”

时间:2022-09-07 05:43:23

修复圆明园,不必视作“洪水猛兽”

从这里开始,我们关注时事――

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距今已一百五十余年,重建圆明园的强烈呼声再次响起。据报道,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世超日前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包括圆明园修复重建的研究论证。由此,关于圆明园要不要修复重建的问题再度引发争议,备受关注。

当问及应当如何保护历史文物时,近八成的网友表示应当保持原状、悉心保护,尽量令历史文物免遭破坏。另外,也有少部分网友建议,可以适当修复历史文物,以增加旅游观赏的价值。极少数网友认破败的历史文物需要重建。

“我敢肯定,投反对票的网民中有98%的人没有到过圆明园,没有读懂‘圆明园’这三个字的含义。”中国圆明园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说,很多人对圆明园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仅占圆明三园总面积2%的西洋楼、大水法,对圆明园并无全面了解,“那种认重建圆明园就是要把那几块大石头重新修复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刘阳说,常常出现在历史课本上、被认是圆明园遗址公园标志性建筑的大水法当年其实只是乾隆皇帝的主题公园,“连附属园子都称不上”,真正的万园之园是占总面积98%的中式园林。

“我可以保证,大水法不仅现在不会重建,而且永远不会重建。”刘阳说,永久保留西洋楼遗址,即可起到铭记历史警示后人的目的。据刘阳介绍,如果不及时进行修缮保护,未来10年内,圆明园至少有5处景观将倒塌或彻底消失。此外,圆明园还有至少8处景点被一所中学占据,学校逐年扩张对圆明园景观造成破坏。在圆明园未向公众开放的区域,中式园林遗迹几乎荡然无存。

“完全保留废墟太绝对了,圆明园的山形水系应该复建。”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张宝章说。

通讯百科

昔日皇家园林的圆明园已经被人杀死了,再也不可能复活了!但她的亡灵已涅出新的生命,这就是文物的生命。如若把已被毁坏的物件修复了,等于把文物的生命又杀死了,这无异于圆明园的再一次遭劫!美是不可重复的。生前的圆明园乃是中华民族五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的产物,还有151年(1709年始建到1860年被烧)国家巨额财力的付出。对于一个自强的民族来说,记住耻辱,比怀念辉煌要有意义得多。

――叶廷芳《圆明园的美不可重复》

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效果并不是让后人仅看到一片被毁后的荒野,而是应该通过重新修建,部分恢复圆明园鼎盛时期的风貌,让其与西洋楼遗址等处形成鲜明对比,这样才更有震撼人心的警示意义。

――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

据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回忆:曾对他讲有条件时可重建圆明园。已故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建筑学家汪之力,早在1980年圆明园被毁120周年之际,便牵头起草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书》,号召对圆明园进行保护、研究和整修。在倡议书中,汪之力写道:“我们有志气、有能力,在帝国主义破坏的废墟上整修、重建圆明园这一优秀的历史园林,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贡献。”倡议书后附有来自建筑界、城建界、园林界、文物界、历史界、文学界、艺术界及其他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签名,共计1583人。

――节选自《楚天都市报》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圆明园遗址,镌刻着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斑斑血泪,镌刻着中华民族的辛酸历史,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物证,是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但现在一些人,打着保护文物古迹和发展经济的幌子,却要去毁灭这个物证。这是广大中国人民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它却是帝国主义最愿意看到的。圆明园是谁的圆明园?是人民的圆明园。对它的安排,岂能让个别人和利益集团说了算!

“秦篆旧碑荒草棘,禹书遗穴惨风烟。”华丽是一种美,荒残也是一种美;新颖是一种美,陈旧也是一种美;雄伟是一种美,悲壮也是一种美。前者和后者相比,后者更具有震撼力。而荒废残美正是文物古迹的重要特征,圆明园遗址正是这种荒残美的典型代表。“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荣不忘耻,笔者强烈呼吁:请有关方面手下留情,留住圆明园的荒残美!

――摘自“人民网新闻频道”

多维解读

重新修复圆明园,其实算不上一个热点话题,是保留圆明园废墟遗址,还是修复重建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止过。但是,这次以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名义旧事重提,可见力度不同于往昔。对于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一 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角度1:圆明园应重点保护,文化重在创新。文化建设离不开创造和创新,要体现现代人新的价值、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动辄复古、仿古,“修复重建”古代的东西,说明我们创新能力不足。

角度2:重建圆明园是了更好地保护圆明园,修复文物就是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如果不加整修,圆明园遗址日渐毁坏,“根本没有躺在那里的机会”。

二 文物的价值与艺术之美

角度1:重修重建后的园子或许从视觉上来看会舒适得多,但伤感和悲凉却没了,失去了矛盾冲突,把一切都融化在一团和气中;得到了漂亮的外观,却从真正意义上失去了美。圆明园之美,在其忧伤,在其苍凉,在其悲怆。

角度2:重建的圆明园比残破的遗迹更能体现艺术之美,更能让人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伟大,有助于恢复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他的角度还可参考: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理智与情感等等。

从这里开始,我们走进作文――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圆明园复修的话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引发人们的争议,尤其是2011年北京政府部门提出重建话题,让这种争议进入“白热化”。对此,你有什么观点和态度呢?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

修复圆明园,不必视作“洪水猛兽”

万黎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段以3D电脑技术复原圆明园的视频。当一座座仙庭般的亭台楼榭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我们不禁惊艳、震撼,而再回首看这座皇家园林的残迹,我们又不禁扼腕叹息。曾经风华绝代的园中之园就这样湮灭在历史的陈迹之中,那是心中永远的痛。于是,有关圆明园是否该修复的话题又重新开始升温。

当北京市政府征求圆明园重修的意见时,网络媒体几乎是一致的反对之声,甚至把修复圆明园等同于爱国的高度。然而在我看来,这似乎有点儿大惊小怪。

有人说,重建圆明园是对历史的忘记,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在我看来,恰恰相反,重建圆明园是对历史的更清晰、更有对照性的一种铭记。《圆明园》这部三维数码合成影片对我的触动非常深。在这之前,对于圆明园,我只是将其作一个遗迹、一系列文物来看待。而看到虚拟恢复以后的具体景象,它才摆脱了一个抽象符号的形象,让我更深刻地感觉到了它的美与价值。既然我们这种美与价值而倾倒,那么自然,毁掉这种美与价值的暴行就更让人痛心,观众对那段屈辱的历史、那群野蛮的侵略者的记忆也就会更加刻骨铭心。而且,重建与否并不是一件能推到若干年以后再做决定的事,加强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保护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它容不得你优哉游哉,安于现状。正如“重建派”代表人物、已故建筑学家汪之力说,如果不加整修,圆明园遗址日渐毁坏,“根本没有躺在那里的机会”。其实,网明园是否应该重建,有调查才有发言权。那些一听重建就冒火的人不妨先去网明园实地看看,那里的许多景区如果再不进行修缮,假山就会自然倒塌或消失,而且永远无法修缮。届时连遗址都没了,又如何体现不忘国耻呢?

其实,重建网明园也是了更好地保护网明园,修复文物就是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前不久,国宝级文物――金缕玉衣在徐州博物馆被成功修复,珍贵的文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我相信,这是一个成功的先例。重建网明园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自然远远大于修复一件金缕玉衣,但只要我们能按部就班、尊重科学规律地来逐步实施这项工程,成功之日未必遥不可及。

当然,保留历史的见证,保留几大块焚毁的遗迹,这都是必需的,但我认,修复的部分应该大大超过焚毁的部分。这样,在修复与不修复的对比过程中,国人才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我们固然要提防把网明园重修成华丽的现代园林,更要尽力避免网明园彻底消失的命运。如果说,历史上真正的圆明园核心部位,今天是垃圾堆、贫民窟、杂乱无章的外来人口聚集区,难道这样就能让后世正确认识万园之园的命运?

网明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我主张不但要修复网明园工程,还要修复某些人的病态心理,不要把一件文物保护的工程当作“洪水猛兽”!

你的话也是名言《作文通讯》“版底栏”征稿启事

看到每页下方那些或发人深省,或耐人寻味,或感人肺腑的箴言妙语,你是不是也会产生共鸣呢?不要光做个欣赏者,只要用心,你的话也能成名言!本刊“版底栏”继续向广大中学生读者征集佳句妙语。请抓住你对人生、社会、情感、哲理的思想火花,把它们点燃成一支支令人瞩目的思想火炬吧!

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信封上请注明“高中版版底栏”字样。凡稿件被采用者,将获赠当期刊物一册。

编辑部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1309室

邮编:300051

本栏目坚持原创谢绝摘录

点评

这是一篇文辞犀利、内蕴丰厚、思维严密的议论文。文章开篇从3D圆明园视频入手,让人们感受到还原后的圆明园的魅力与震撼;然后,针对“圆明园”复修的错误谬论――“重建圆明园是对历史的忘记,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逐一展开批驳;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结论――“重建圆明园也是了更好地保护圆明园”。整个论证部分可谓干净利落,入木三分。全文语言准确、老辣,文章平添雄辩之力度。

(万安)

上一篇:打消控油误区 控油EQ训练 下一篇:糟发回魂夏日伤发养护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