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7 04:36:51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目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原因既有认识上的偏差、教育上的失误,更有制度建设上的滞后。因此做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可以从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探索工作路径;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教育内容等方面入手,并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努力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关键词:农村 思想道德 问题 对策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做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利于破除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改善干群关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文明风尚,推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新时期,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妨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道德领域滑坡

思想道德观念需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协调,并为之服务。思想道德建设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只有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扫除思想上的障碍。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封建思想的残留、小农思想以及宗族观念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尚占有一席之地,阻碍着农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符合农村现实情况的新思想道德体系尚未形成。使得部分人渐渐失去了精神依托,一些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又卷土重来,如建庙堂、修族谱、烧香拜佛以及其他风俗的大操大办。这些死灰复燃的封建遗毒,使农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模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薄,导致封建迷信思想获得了滋生的温床。自私自利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追求,在农村逐渐成为一种风尚。

2.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健全的民主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目标,有利于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

目前,部分农民的民主意识淡薄,只顾“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对村里他人的事“高高挂起”,特别是对村两委选举活动不闻不问,更不用说积极参与了;相当部分农民的法制意识不强,特别是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公民对我国已颁布的法律和法规的认识只为5%左右,而多数农民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缺乏基本的了解。农民群众对法律作用的评价也很模糊,对‘人情大于法律’的观点持肯定态度的占20.63%。”

这种淡薄的民主法治观念助长了在农村中的、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等社会丑陋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农村的社会治安,使农村不再是一片净土,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失去了良性的外部环境。

3.传统家庭美德观念淡化

家庭美德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主要内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新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系正在形成。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在朝着更健康、更文明和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但在广大农村,却出现家庭美德观念淡化的现象:夫妻离异、婚外恋等现象有上升趋势;遗弃老人、虐待孩子甚至家庭暴力的悲剧时有发生;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渐趋淡化;邻里关系趋向冷淡和陌生……新时期农村家庭伦理道德出现的新问题为一些不幸的家庭蒙上了阴霾,严重危害着社会稳定。

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认识上的偏差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既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的监督和管理,又需要有稳定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和健全的工作机制。这项工作涉及到宣传、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等诸多方面,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韧性,因此使得工作难度大、任务重、见效慢。

许多基层的领导干部没有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他们也不愿从事这项对表现自己工作业绩无关的工作,造成这项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使得在工作中出现各种偏差:一是把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与农村经济的改革、发展割裂开来,甚至是对立起来;二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目标,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附属可有可无;三是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是形式主义,搞思想道德建设是劳民伤财,思想道德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文件上。

2.教育上的失误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在教育方法上存在着严重的管教分离问题,单纯依靠基层领导干部简单的、说教式的宣传教育,不发动和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在教育内容上,忽视了对农民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忽视了真、善、美的宣传教育,忽视了政治理论的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放松了对青年人和老年人的教育。

这样的思想道德建设无法引起农民的兴趣,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得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机制缺乏现实可操作性,效果更加无从谈起,使得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举步维艰。

3.制度建设上的滞后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没有有效建立起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缺乏规范的制度引领,盲目而为,形式主义普遍存在。一是“两手抓”的目标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抓经济建设有计划、有措施、有干劲,而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则敷衍了事,时紧时松,“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二是没有制定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制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不明确。

三、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严重影响着农民素质的提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要把贯彻落实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首要目标,在广大农村唱响“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主旋律,切实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和完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做到“三个紧密结合”。“三个紧密结合”就是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要紧密结合农村的现实,紧密结合农民的切实要求,紧密结合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

紧密结合农村的现实是做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前提。只有紧密结合农村的现实,工作才能落到实处,采取的措施才能见成效。结合农村的现实,最重要的是要理顺干群关系,突出解决好农民关心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紧密结合农民的切实要求是搞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基础。我们的各项工作只有符合农民的切实要求,农民才会真正关心,思想道德建设才会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结合农民的切实要求,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农民的收入能够实现稳定、逐步增长,农民生活质量切实提高。紧密结合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是搞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实践证明,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制胜法宝。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注意这一点,要善于把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准与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工作统一起来,这样才会取得实效。

2.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探索工作路径

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关键要靠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基础。要选配好村支部书记这个关键,从农民、中小企业干部和乡镇机关干部中选用有能力并且有意愿的人担任村支部书记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同时还要发挥农村党员干部、乡村教师和退伍军人的作用;努力提高村级组织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两思”、作风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要建立健全以村级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为依托,以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为骨架的组织网络,扶植其他各类组织,如红白理事协会、计划生育协会、妇女禁毒禁赌会和老人协会等组织,扩大村级组织的覆盖面。

3.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教育内容

一个载体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它可以把农民吸引和连结起来,使他们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中得到有益的启迪,让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要把这项工作融于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感情纽带上。对农民的思想教育一定要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同时要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鼓舞人与激励人作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准绳。

要使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必须精心设计一些既符合农村实际、农民感兴趣,又具有积极思想内涵的活动形式和有效载体。一要抓基础性工作,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在农村开展“三个文明(文明示范村、文明小康村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的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要抓经常性活动,主要是利用本地现有的活动场所,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农民群众普遍参与,使他们在自觉参与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目的;三要讲究教育内容和方法,坚持分层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时间长、任务紧、见效慢的工作,必须长期重视,并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时刻把握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脉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养分,主动适应新形势,才能让先进理论和文化占据广大农村的主流阵地,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作者单位: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林业局)

上一篇:现实呼唤变革 下一篇:陕汽自卸车王者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