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学案为依托,提高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时间:2022-09-07 02:03:26

以导学案为依托,提高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摘要:在语文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发现,学生缺乏预习语文课文的能力。本文就如何依托语文导学案,指导学生掌握预习课文的方法,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预习能力 方法指导 语文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131

我们提倡创建生态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被放在教育诸因素的首要位置。而导学案的使用正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导学案的使用有很多的优点,诸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避免了预习的盲目性;由于课前有预习,课堂上得以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去交流和展示;学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导学案是学生的“笔记本”,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境,提高复习效果;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等等。

在语文导学案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少学生虽然有导学案这个帮助他们自学的方案,但仍不知道该如何预习,只知道照着资料抄答案,或是抄别人已做好的答案,或者随便写几个字应付了事,这种现象在语文学科中尤为突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学生比较“懒”,不愿动手更不愿动脑;二是没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和良好的预习习惯,自学的有效性不高。

对于比较“懒”的学生,加强督促和检查,特别是和家长联系,老师和家长通力合作,可以有力地促进他们的转变。而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则是一个需要大力解决的问题。

1 让学生明白预习的意义

要让学生明白,预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预习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自学能力关键所在。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因此,一旦掌握了科学的预习方法,一开始就“抢跑”领先,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既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 开设预习指导课,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抽出时间,选取一课作为范例,创设预习情境,以导学案为依托,指导学生如何一步一步地预习,让每一个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教八年级《老山界》一课之前,笔者让学生对照着导学案从以下五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课文。第一步:通读课文,了解文本主要内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通读时,注意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而获得对课文的初步印象。第二步:查字典、词典,也可以问他人(同学、家长、老师),弄清字音并读准,了解不理解词语的意义;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重要作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第三步:再读课文,此时应放声朗读(可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楚文章所写的事和人,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第四步:边读课文边做摘抄,把文中自己认为优美生动的、值得学习借鉴的词语或句段摘录在笔记本上。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又可以积累语言,可谓一举多得。第五步:第四次朗读课文,此次朗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思考:课文中还有哪些问题是自己搞不明白的,既可以是文字上、语句上,也可以是内容上、写法上,或者思想意义上。对于这些问题,可以直接在书上做上标记,也可以书面写下来。课前与同学讨论,如果还解决不了,就向老师请教或者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解。

当然,预习课文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学生的情况各有不同,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很大区别,其方法不可能固定为某种固定的模式,具体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但不管怎样,开始训练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每课时前给学生以“预习提示”,指导学生按导学案上的预习提示,结合已学到的方法去进行预习。这样一路走下去,不用一个学期,学生就可以独立进行预习了。

3 加强督促与交流,及时帮助预习有困难的学生

大部分学生是有惰性的,再加上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因此对学生应严格要求,使之持之以恒,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先让家长把关,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后,家长过目签字;然后学习小组内互查,大家互相监督,看谁的导学案完成得最好;教师将导学案收上来加以批改,及时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

对于没有形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比如,在教《老山界》的前一天,笔者对班里一名平日不爱预习的学生说:“明天上《老山界》时,我希望你能为大家展示你在课文中找到的生字难词,好吗?”他说:“我不会。”笔者鼓励他说:“你可以准备呀。今天自习课上我教你怎样预习,明天给大家一个惊喜,好吗?”第二天,他真的站在白板前展示了自己的预习成果,并提醒大家注意一些易读错的字和一些易写错的字。虽然讲得不是很好,但第一次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简单了。因此,笔者在班级里好好表扬了他一番。他十分高兴,以后预习的劲头更足了。

4 提供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展示导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这样一个平台,让其成为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预习成果得以展现。《背影》一课的导学案上有这样一题: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堂上“交流展示预习成果”这一环节,一个女生将课文读得声情并茂,其他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的这名女生,一改平时不大爱预习的毛病,从此十分认真地进行课前预习。正是其他同学的鼓励、赞扬,老师的肯定、激励,提高了她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了她课前预习的兴趣。

经过反复实践和操练,学生将课前预习方法内化吸收,形成了学习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

[2]连春兴.在学生自学前提下如何实施课堂教学[Z].

[3]语文教学面面观[M].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蒋硕,江苏省赣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学,江苏赣榆 222146

上一篇:课前演讲――为口语交际创设平台 下一篇:绿色化学与化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