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初探

时间:2022-09-07 01:08:30

中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初探

摘要:根据中央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文件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机制上要扩大办学自,尤其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机制。结合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主旨的办学特征,在专业建设方面应积极引企入校企合作,以适应新时代的飞速发展,同时为企业提供一大批技术过硬、受过相关培训与教育的后备人才,使学校与企业达到双赢。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 轮岗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011-04

一、国内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至此,各大职业院校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探索并总结出一些校企合作模式,适用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建立实习基地。这是旅游专业最常见的校企合作形式,即学校与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签订短期或长期实习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一是学生可利用“黄金周”和寒暑假的时间与旅游企业签订短期合作协议,让学生到旅游企业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对旅游企业的运作有所了解:二是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后,与旅游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几个月的实习。桂林市的许多旅游企业都有一些大中专院校进行实习基地的挂牌,并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2.顶岗实习模式。学校联系一批合作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工作实习。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相关专业知识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同时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中餐餐饮资格证、客房服务员证等。在顶岗实习期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上岗工作,减少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

3.资源共享,共同培养人才。学校把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请进来,聘为学校教师,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把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教训以案例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同时组织学校教师到合作企业各部门进行实际操作,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进修,为企业管理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既获得了实习环境,又提高了教学的实践性。学生在学校学完主要课程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习要与就业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与企业进行首次双向选择,优先选拔留用优秀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广西桂林农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旅游专业的一种新型校企合作形式,由旅游企业资助学校办学,根据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具体方案,让学校按照企业要求培养旅游专业人才。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得到了学校与企业的认可,还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实施的缺口

1.旅游专业校企合作难以让学生边学边实践。旅游行业有着与其他行业一个显著的不同特点――季节性,也就是随着客源量的增减分为旺季和淡季。旺季人手紧缺,会对一些实习学生有需求。而到淡季,企业工作人员工作量相应减少,基本不需要实习学生,更不愿意为实习学生产生额外的培训成本及工资费用。所以,旅游企业一般都是黄金周等旺季实行短期校企合作,学生对实践操作只是浅层认识;或者学生完成学业才能去企业实习,也就是工作的模式,无形中转化了学生的角色。由于现实状况,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很难做到国家大力提倡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模式。

2.旅游专业一些校企合作模式只是浅层次接触。目前有许多开设旅游专业的职业院校都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并进行挂牌定名为实训基地。实质上,合作形式比较松散,学校借此解决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旅游企业参与热情不是很高,两者之间的合作项目不具体,双方交流渗透也不多。旅游专业的很多校企合作都变成挂名而无实质内容的合作形式。

3.旅游企业与学校很难做到互通有无。旅游企业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高层领导,很少有时间来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即使有时间培训内容也只能是粗线条的。学校教师去旅游企业挂职也只能参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务,这样的锻炼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我校与雁山园景区校企合作的模式

通过对国内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我校与景区的实际情况,并汲取这些模式的长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创了一种综合、全面合作模式――学生轮岗、教师参与、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

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背景。

(1)桂林作为全国首个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需要大批受过旅游专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旅游行业的新型人才成为许多大中专院校旅游专业探索研究的方向,而积极推进与景区或酒店的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新型人才、打造旅游专业特色的一个重要手段。

(2)我校自2002年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来,不断挖掘专业特色与专业品牌,其中雁山园景区的开发与合作是打造专业内涵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与雁山园景区开展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2010年10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通过自治区示范性专业评估,这也得益于校企合作新模式。

(3)学校区位优势。雁山园景区是国家3A景区,位于桂阳公路中段雁山镇,是一座集历史人文、园林植物、风水奇景的“岭南第一名园”。学校与雁山园景区毗邻,不仅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并且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培养出第一批优秀实习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旅游行业人才。如果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缺漏,双方都能很容易沟通解决,真正实现校企“无缝结合”。

2.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具体操作。

(1)协商合作项目,邀请企业领导来校指导。雁山园作为知名景区,正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游览,景区需要一批素质过硬的服务人员,包括导游讲解员及餐厅服务员,所以有意向就近招收一批相关专业人才。学校也在积极寻求提升专业内涵的途径,邀请景区领导来学校协商校企合作的相关事宜,并拟定一份合作协议,就协议提出各自的要求及事项,双方就校企合作事宜达成一致共识――学生去景区相关岗位进行轮流实习,实习期间由景区按天支付学生工资,真正实现旅游专业学生边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边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的模式。与此同时,定期不定期会有景区负责人来学校给学生及专业教师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学校专业教师也可以到景区进行实地学习并监督学生实习,最后达到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

(2)校企合作的启动。我校与雁山园景区校企合作项目分为两块:景区讲解服务和官厨餐厅餐饮服务。双方合作的启动都开设了简单而隆重的开班仪式:2010年6月3日,雁山园导游培训的开班仪式。2010年9月25日,雁山园官厨餐厅餐饮培训开班仪式启动。双方主要领导出席了校企合作的启动仪式,这不仅是校企合作的前奏,也可以让双方对合作事宜引起重视。

(3)知识培训。这一阶段主要邀请景区负责人来学校为学生及专业教师进行知识培训。景区讲解服务主讲人是景区的张瑜主任,他从历史、政治名人、生态植物动物人物等几个方面对雁山园景区进行详细生动地培训,并带领大家在实地学习。官厨餐厅餐饮服务主讲人是某知名酒店餐厅周玉婷经理,对餐饮服务进行了规范操作培训。在这期间,学校指导教师与培训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并多次到景区进行培训,获取更多实际操作技能。真正达到校企合作互通有无的效果,各种资源、人力进行良好的接洽。

(4)学生实习。学生实习实行轮流上岗制度,前期3位学生一周轮一次,后期2位学生一天轮一次,其余学生在校学习。景区按需分配工作人员,让每位学生都有实践操作的机会。轮流组次,让学生主动按安排实习,由实习指导教师给学生制定计划表,如表1、表2。

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每周要去景区两次监督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做好登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学生产生情绪问题应做好思想工作,并对其进行安抚,使其安心实习。如果遇到大型的团队,指导教师要及时调配人员去景区进行服务。2010年11月5日,雁山园接待了桂林市多达452人的高中生,此次共调配旅游2009级24名业务过硬的学生参加雁山园的导游接待工作。通过游客意见表反馈意见,学生导游服务好评率是92%,较好的评价率是8%,反映出游客对学生的服务非常满意。每个阶段实习结束,实习指导教师还要做一个总结,并指出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景区配合一起解决。

(5)实习经费的发放。对学生发放实习经费有严格的制度,做到双审核。学生去景区实习都要做好登记,作为当天工资结算的考勤。景区工作人员根据考勤登记表进行学生工作量造表,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对工资表进行审核,及时更正缺漏。核对签字确认之后,景区把工资汇入学校计财科。实习指导教师再造学生的领款单,如表3,让学生核对签字确认之后再从计财科领取工资发放给学生,使工资发放各方都明朗,避免暗箱操作。

(6)收尾工作。通过为期一年的校企合作,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第一批实习生已经结束在景区的工作,第二批紧接去景区进行实习。校企双方对第一批实习生进行总结,双方领导及学生代表都进行发言。通过双方民主评议共选出15名学生为实习积极分子,张瑜主任和笔者的2名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并颁发荣誉证书,以此来证明第一批实习生及教师所做出的成绩,也展示这次校企合作的成功,部分学生选择在景区继续工作。

3.校企合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此次校企合作成果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如果解决好合作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①实习指导教师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对一些学生实习成果监控不够,使一部分学生出现磨洋工、偷懒的现象;②有些学生有迟到等违纪行为;③实习效果差异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增设实习评比制度,让实习效果与工资挂钩,使学生增强实习的积极性。

四、校企合作模式的展望

随着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些旅游企业对于素质过硬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选择这种操作模式可以增强学校配合的积极性,为合作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并配备相应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管,保证实习工作效果。旅游企业也可以培养大批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后备人才,减免招聘员工之后一些培训成本。另外,实习员工干劲足,热情高,对工资要求不高。所以,这是对双方利大于弊的一种模式。同时,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应该积极寻求合作的旅游企业,把学生和教师输送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与锻炼,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学到社会实际操作模式,有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进行相关课程设置,而不是一味地“纸上谈兵”,保证达到专业教学的实效。在实习中表现好、能力强的学生,企业可以优先留用,直接解决就业问题。所以,旅游专业教育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徐力.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运作方法的探索[J].现代商业,2006,(06).

[2]王大任,刘玉东.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EB/OL]. http:///sfx/data/504121556100/504121556100.shtml,2011-4-12.

上一篇:高职《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 下一篇:杏坛逐梦,痴心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