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同质化或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在障碍

时间:2022-09-06 10:00:30

产业同质化或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在障碍

一、县域经济的发展支撑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2年全区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0026.8亿元,使县域经济在全区经济的比重不断提升,由2007年的56.6%提升到2012年62.7%,提高了6.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88.1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65.46%,其中:工业增加值占64.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51.52%。在80个县域中,生产总值超100亿元的旗县34个,超50亿元的旗县64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19.5亿元,与2007年的163.8亿元相比,增长了3.2倍,占全区33.46%,其中超1亿元的旗县有74个,超5亿元的旗县有29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842亿元,占全区67.4%,与2007年的2470.5亿元相比,增长了3.6倍;县域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17.8:50.2:32.0调整到13.0:58.7:28.3。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力地保障了全区经济近十年“黄金”增长期。

二、产业同质化使县域经济“同城化”竞争加剧

(一)资源性产业产能过剩的倾向日益突出

早在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传统煤化工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30%,在进口产品的冲击下,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40%左右”。国内煤炭、钢铁、传统化工、有色金属、水泥等行业已经严重过剩。同样,内蒙古的县域产业同质化问题也已开始显现。以工业为例,2012年,57个县域共同拥有化工、冶金、有色金属、铁合金、电石等行业,占71.25%,40个县域共同拥有电力、煤炭等能源产业,占50%。产业同质化使生产要素、原料资源、市场份额的配置产生不合理的状况,加剧了经济运行环境的紧张局面。

(二)县域发展呈现“运动经济”特征

2000年以来,县域主导的各类开发园区大量涌现,成为县域快速发展的主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61个开发园区规划总面积为2715.35平方公里,规划的产能分别为:煤炭14710万吨、各类化工产品11510万吨、电力装机1408万千瓦、各类冶金产品3417万吨。自治区党委提出“8337”发展思路之后,各县域围绕“着力壮大县域经济”这一抓手,开展了新一轮谋划。从已见著报端的部分县域主要领导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到,“加快工业化进程”是这一轮发展的主线,而“加快扩张资源性产业”更是重中之重,成为支撑县域发展的主要抓手。初步统计:化工及有色金属行业涉及县域 26个,占65%,最终产能为化工 2616万吨,有色金属1527万吨;能源行业涉及县域 14个,占35.9%,最终产能分别为电力4778.5万千瓦,其中:风电1983万千瓦、光伏发电350兆瓦,煤炭30300万吨;水泥行业涉及县域5个,占12,8%,最终产能规模水泥熟料1000万吨。园区是支撑发展的主要载体,上述县域的19个园区中,有15个园区定位以电力、煤炭、化工、建材、冶金,有色金属等主导产业,占78.9%。在国家着手治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这些列入重点治理范畴内的产业如何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应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

(三)资源禀赋的差异难以阻挡同质化的“热情”

由于能源、矿产、化工、冶金、建材等资源性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同时近些年市场需求旺盛,县域资源性产业集聚发展,并且在未来时期仍然“热度”不减。以乌兰察布市为例:该市未来时期除集宁区以外的县域工业发展主要围绕电力、化工、冶金、建材、太阳能光伏、煤炭等领域,具体目标为:电力总装机达到2816.5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1433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至350兆瓦;化工产品综合产能850万吨;冶金产品综合产能1084万吨;水泥1000万吨以上;煤炭发运及加工18000万吨。其中察右中旗工业园区的定位为:全力打造铁精粉、有色金属(金、铜)、石材加工、水泥建材、火电及煤炭开采、装备制造和重化工“六大产业园区”。毋庸置疑,这些产业和产品大多或是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或是国内产能严重过剩、或是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压缩的领域,同时该地区的资源禀赋及其他生产要素也不足以支撑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则是永久和不可逆的。

(四)市场供求难以支撑县域经济的同质化发展

从市场供求趋势看,目前我国供大于求的商品已占近26%,供求基本平衡的占74%,明显短缺的商品几乎不存在。即使是过去严重短缺的煤炭、电力现也已出现供过于求,铁路货运量低速增长,大多数工业产品产能过剩,许多行业开工率严重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 企业面临的竞争将不断加剧。从居民消费看,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左右是在城区实现的,县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32%。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由过去以解决衣食为主,逐步过渡到以解决住行为主。同时,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也日趋成熟,追求品牌、讲究质量开始成为一种时尚,低档劣质产品在大中城市正在失去市场。城镇居民消费模式的这种变化,也将对县域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三、 解决产业同质化问题的路径

在展望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区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些挑战来自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益恶化、要素日益匮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方面,但产业同质化现象对整个经济发展格局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得内蒙古的县域经济不易做大做强。

(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要制定立足本地资源,突出县域特色的产业发展规划,对主导产业,特别是具有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异质性产业,要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要保护知识产权,使发明者、创造者、开发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和收益。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应避免同质企业入驻投资。

(二)建立中介服务机构

要支持和鼓励一批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管理运作规范的商业化中介机构和公益性中介组织为企业服务,推动企业与中介机构的有机融合,发挥中介服务机构联结政府和企业桥梁作用,引导企业选择正确的投资和发展的方向,保护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要成立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的机构,建立完善市场供求、生产能力、招商引资、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定期信息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要搭建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的平台,强化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为企业规避产业同质化创造条件。

(四)实行行业规范

行业协会颁布实施“行业标准”,使业内企业按标准生产,自律行为,有利于避免无序恶性竞争。此外,通过“行业标准”的推广使用,还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促使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促进行业产品质量全面提升,推动以质取胜和品牌带动的战略,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区域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可行性研究

特别是注重对异质性的产业和产品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原材料供应的研究、生产技术的研究、生产能力的研究、成本效益的研究、环境影响的研究、发展后劲的研究等等。培育和发展异质性产业,有利于规避恶性竞争与经济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做大做强企业,培养和壮大产业集群,使县域地区产业结构呈现合理的“条状分布”。

(六)注重新产品开发

要树立创新发展意识,成立研发机构,设立研发基金,培养创新人才,形成“一代产品在销售,二代产品在生产,三代产品在研究”的生产格局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的品牌优势,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巩固和发展产品的市场空间。重视产品技术创新,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合作,不断致力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试验。

上一篇:基于ARIMIA模型的呼和浩特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下一篇:充分发挥工商部门职能作用 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