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值调整与“标准化精英教育”

时间:2022-09-06 09:48:35

高考分值调整与“标准化精英教育”

最近各地纷纷出台高考改革意见,这些意见的共同点就是没有跳出“标准化精英教育”的思路,即只在高考科目与分值上做文章。

这样的改革表面上看来是积极回应了高考改革的呼声,实际上并未改变高考制度给当下教育带来的困境。很多人觉得,既然我们把孔子学院办到了世界各地,还赋予英语那么高的分值干什么?分值调整的改革,实际上是通过隔靴挠痒的方式来应对公众的呼声。

无论汉语教学还是英语教学,关键不在于分值的高低,而在于高考怎么考,教学怎么教。如果说课改是教改的灵魂,显然分值调整的改革就不可能触动这个灵魂。无论哪国语言,都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一种思维媒介,只有使用才会娴熟。可是我们的教学与考试考虑的却不是使用,而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与选拔。

问题的症解就在于用了一套“标准化精英教育”的方式应对所有的受教育者。从全球化视野来看,高呼一刀切地废除小学英语教学除了能够吸引公众眼球,恐怕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以江苏这些年的学业水平测试为例,六门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看起来为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实际上,学校为了学生能在高考的总分上加上一两分,有多少人不是在考试前的几个月就放弃其他学科教学,一门心思组织学生为这几门的会考积极备战的?事实的情况是,只要有考试,哪怕分值就是一分,也会增加学校和学生的负担,只要价值取向不改变,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变革,就不可能提升学生这门学科的素养。

教育的功能不是教会学生解几道题目,寻求“标准”意义上的答案,而是在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拓展人的视野,形成个人的思维品质与价值取向。教育的眼睛不能只盯在分数上,而要从孩子的生命成长着眼,为他们的生命打上人文的底色。

现代社会的公民,既是政治意义上的权利主体,也是文化意义上的价值主体。我们不能用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考试衡量不同的个体。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精英教育”只是高考意义上的精英教育,是一种“标准化的精英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市二甲中学)

上一篇:不药而愈的动物行为疗法 下一篇:“周长是多少”一课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