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菌剂对水稻的生物技术释解

时间:2022-09-06 09:07:11

复合菌剂对水稻的生物技术释解

酶活物质为蛋白粉和活性酶,并按照蛋白粉∶活性酶=200∶1的重量比例均匀混合制成。菌素载体为膨润土∶海泡石粉按1∶1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将沼泽红假单胞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的原始菌种在无菌条件下分别依次进行斜面培养、摇床培养、发酵罐培养后,将得到的发酵液经过浓缩干燥得到孢子粉,然后按照沼泽红假单胞菌∶蜡状芽孢杆菌∶啤酒酵母=4∶1∶1的重量比的孢子粉混合均匀。按照重量份计的15份混合孢子粉、15份营养成分、4份酶活物质、66份菌素载体混合搅拌均匀,制备得到复合菌剂。装入盆中土壤分别采自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向阳镇沙泥塘村的潮泥田和安福村的黄泥田,试验前的检测结果见表1。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复合菌剂对不同稻田土重金属离子(Cd+)的生物修复效果。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施用复合菌剂425mg/盆(折合田间用量为30kg/hm2)(A);不施用复合菌剂作对照(CK)。

1试验实施

试验使用27cm×30cm的白色塑料盆钵,装盆前土壤经风干5目过筛,每盆装土层厚约20cm(11.5kg),同时在每盆上施用45%复混肥(15∶15∶15)3g/盆,水稻播种28d后再使用同样复混肥10g/盆,2次合计13g/盆(折合田间用量为900kg/hm2),试验期间各处理栽培管理措施与田间管理一致。1.4测定内容与方法土壤中Cd+采用CaCl2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测定,水稻糙米和稻草中的镉是采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测定消解后的镉含量。

2复合菌剂对水稻镉含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剂对土壤中Cd+及水稻糙米和稻草中镉含量的影响显著(表2)。与CK相比,施用复合菌剂能显著降低土壤中Cd+含量。潮泥田施用复合菌剂后土壤Cd+含量比CK降低了0.096mg/kg;黄泥田施用复合菌剂后土壤Cd+含量比CK降低了0.042mg/kg。

3复合菌剂影响水稻镉含量的途径

土壤中重金属Cd+为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形态,其含量将明显影响植物的吸收累加。从表3可以看出,2种土壤施用复合菌剂均能显著降低水稻糙米和稻草中的镉含量,并且使糙米镉含量达到国家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潮泥田施用复合菌剂后,水稻糙米和稻草中镉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49.1%和50.6%;黄泥田施用复合菌剂后,水稻糙米和稻草镉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42.4%和59.5%。

4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对重金属Cd+污染土壤具有明显的生物修复效果,适量施用可显著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离子镉(Cd+)含量、削减水稻累加吸收、减少或降低稻米中的镉含量。

作者:唐八生 杨怀兆 单位: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农业局

上一篇:山药用植物调查及维护方法 下一篇:探究甘薯转基因研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