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德育建设探究

时间:2022-09-06 08:24:45

体育教学与德育建设探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9-000-02

摘要:体育运动是德育教育的最好载体,是学生亲身感受德育教育的最好平台。但是长期以来,体育教师过多地重视体育基本技术的训练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些学生对体育的内涵也没有充分认识,认为体育活动只是强身健体而己,却不知体育是一个能将智慧、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学校体育教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实施德育教育上,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支柱,其关系不是简单的加法,体育离不开德育,德育的作用渗透在体育之中。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优越性

体育在激发学生道德潜能,提高学校德育质量等方面,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指出,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运动场上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能产生迁移。人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是参加运动竞赛时,往往情绪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而体育比赛规则、体育精神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动机、兴趣表现等及时教育学生,这比其它课程更具针对性,更显实效性。

(一)从教学方式与形式看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体育教学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关系有别于其他学科,学生的“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克服了硬性的灌输,变“说教型”为“参与型”、“灌输型”为“渗透型”、“封闭型”为“开放型”,调动了大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和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二)从教学内容看

体育教学内容广泛,每个项目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性。这样大学生在参与各个运动项目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避免了人为割裂知、情、意、行这一完整的统一体,克服了片面强调理论教育,忽视情感教育和意志品质教育的倾向。

(三)从大学生的特点看

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较大。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模范行为具有强烈的学习和模仿欲望,体育教学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和效仿空间。

二、体育教学在德育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直观性,动态性、实践性、交往性、社会性、突发性、即时性等独特的、有别于其它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体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优势所在。可见,学校体育教学是道德教育的一种良好途径和方式,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补充和加强。

(一)体育课堂常规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和执行课堂常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作风,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特点,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内容和懂规则、守纪律等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优秀品质。

(二)体育教学内容和任务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促进身体、心理健康之间,和培养优秀品格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体育教材的内容很广泛,每项教材都有其鲜明的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道德教育。田径项目应着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体操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品质;球类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的精神。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道德教育任务的完成。

(三)体育教学组织和方法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严密的组织教学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如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分配、收还器材,练习过程中对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良好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日常生活的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使之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道德教育与体育教学,两者都具有实践性、社会性、主体性的特性,如能把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会达到既育体又育人的双重效果。并且体育教学除了在道德教育上区别于其他教学的独特性之外,还有竞争性、集体性等本质特性,这也为体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建设的对策

(一)深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建设

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是体育最基本的派生功能,就学校教育体系而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体育中的德育建设工作,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德育工作者就应该积极利用和创造条件将二者结合,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计划之中,并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内容的德育教育功能。将德育教育寓于体育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优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在本质上是主体的、能动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破除“教师中心论”的旧观念,树立“学生中心论”的新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优选体育课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

(三)优化德育方法,确保德育实效

有效地开发体育教育中的德育资源,实现寓德于体的全面育人目标,最终必须通过方法来实现,方法是决定德育质量的关键。依据德育教育理论,结合体育教育特点,可采用目标引导法、游戏比赛法、巧抓时机法、评价激励法、对抗竞赛法及困难训练法等来实现育人目标。

(四)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角色职能

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应充分地开发体育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并结合体育教育的特点,通过多层次、多渠道,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施教于学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亲身感受德育教育,加深对体育活动的认识,真正体会到体育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从而更加重视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要强化育人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充分认识和发挥体育教师的角色职能和德育优势。学校也要健全对体育教师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和对学生品德的评价体系,推动德育科学化、提高德育有效性。

四、课堂之外的德育

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有限的,而无限的教育是在课外。课外活动及多种多样的竞赛,则包含着许多德育因素,如篮球场上与其他队员的密切配合,注重集体力量;在体操运动中对其他同学的主动保护与帮助;在田径运动中对体质差同学的尊重等,都是课堂外的德育教育。

体育与德育是新课程改革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离不开德育教育,德育的作用渗透在体育教学之中。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搞好体育中德育的教育,要以体育课为核心,充分课堂结构的内容,抓住课内外活动和竞赛,使德育教育得到深化和发展,做到体育与德育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马姣.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27-30.

[2] 李闻宇.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9:19.

[3] 裴成斌.寓美育教育与体育教学之管见[J].运动.2010:108.

[4] 杨小明.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131.

上一篇:民企跨国经营时代来了吗? 下一篇:论高校武术课技术与体能运动损伤和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