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心理挫折

时间:2022-09-06 08:19:10

面对心理挫折

无论社会多么进步,科学多么发达,每个人都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各种各样的障碍,而且没有任何人能够克服他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而所有这一切又都或多或少地在人们身上得到反应。有的人因为考试失败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人会因为失恋而对生活失去信心;也有的人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仇视一切。心理学把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的受到阻碍,因而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叫做心理挫折。

生活中的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挫折后的消沉和沦陷。因为对过去的挫折未能克服,无疑是一种失败,多次的失败常会使人失去自信心,以致于对自己的未来怀有莫可名状的恐惧感,因而会形成一种长期的心理压力。严重的挫折会引起极度的痛苦,有的甚至会导致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为社会规范所不允。

受挫后的情绪反应常见的有:

攻击――受挫人以此来发泄因挫折而产生的不快情绪,常见的有:辱骂他人、行凶报复等等。

倒退行为――由于受挫太多而又无能为力时,采取简单而幼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甚至不惜降低人格,如盲目地相信别人或服从某人的指示。

冷漠态度――由于长期受挫而失去进取心,对一切抱有无所谓态度,久而久之磨平了棱角,在众多的选择中坐失良机。

逆反心理――在挫折面前变得更加固执,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来继续已经被事实证明是错了的行为,固执己见、我行我素。

以上的这些消极情绪往往会导致自我挫败。然而,也有不少人在受挫后能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精神,以积极的态度来分析客观情况,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增加对社会的适应性,从而排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伴随着我们的挫折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大体上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讲。客观上讲,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比如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或无法抗拒的自然力的作用等,都有可能形成一种阻碍而使人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其次,社会环境对人的目标所形成的障碍,诸如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难以得到领导的赏识、才能得不到发挥等等。社会环境较之自然环境更容易使人产生挫折,因为它含有更多的人为因素。从主观上讲,有的人对目标的理解不切实际,一味蛮干,期望值高于事实本身,这显然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就会因失败而受到巨大的心理挫折。其次是对挫折的忍受能力,从本质上讲这是个人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和意志的体现。对挫折的忍受力每个人不尽相同,有的人能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而有的人则一蹶不振、潦倒终身。再次是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也就是驾驭自己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必然经受不住挫折。培根说过,易怒是一种卑贱的素质,受它摆布的人往往是生活的弱者。

挫折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可以消除的。在此介绍几种常见的用法。

升华法。将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欲望加以改变,以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来表现。伟大的文学家歌德因为爱恋友人之妻而遭受了巨大的心理挫折,然而他并没有沉湎于悲悲切切之中,而是从这种感情危机中走了出来,写下了不朽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以此来抒发被压抑的感情并使之得以升华。有位哲人说过这样的话:“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补偿法。当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受挫或因生理及心理上某些方面有缺陷而遭受失败时,便努力发挥自己其他方面的特点,以其获得成功来代替因受挫而丧失的自尊自信。如残疾人柯玉仙以她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刷新了世界伤残人运动会的跳远世界记录,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有一颗永不残废的心。又如许多人在爱情上受到挫折后,便把全部热情于事业中,以事业上的成功来弥补爱情上的受挫,这也称为转向成功。

参与法。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对挫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失败的原因,不断地充实背景材料,进一步确立目标的可行性,从而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自信心。通过参与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培根说过:“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因此,切不可一遇挫折就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挫折在所难免,一旦消除则令人心旷神怡。丰富的阅历、健康的心理,是战胜心理挫折的良药。愿人们都能自强、自重、自尊,踏过挫折,走向明天。

上一篇:关注老年人的营养保健 下一篇:退休后要做个快乐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