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

时间:2022-09-06 07:45:52

【摘要】(1)实验法 本次实证研究主要是对实验班实施所制定的体育锻炼干预措施,对对照班实施正常教学进度的教学。实验前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各项指标测试,并通...

谈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

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生源主要为高中毕业生或初中毕业生中学习成绩相对较低或者高考发挥欠佳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心理容易产生波动,缺乏自信心,有自卑心理,情绪和行为易冲动,这使得高职高专学生成为心理障碍较高发的人群。因此,研究如何运用心理干预措施减少学生的心理障碍的发生,则是当前我们高职高专院校所面临的一个课题。此次研究是从实证角度出发,探索如何运用体育锻炼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以达到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07级选项一班和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男生),一班有28人为实验班,二班有30人为对照班。对实验班实施体育锻炼干预措施,对照班按正常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

2研究方法

(1)实验法

本次实证研究主要是对实验班实施所制定的体育锻炼干预措施,对对照班实施正常教学进度的教学。实验前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各项指标测试,并通过T检验,检验两个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处在同一水平,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实验。实验时间是2007年3月至6月,为期4个月。实验结束后对参加实验的两个班的学生运用相同的测试方法进行各项指标的测试,对测试结果做纵向和横向的检验,以检验体育锻炼措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是否存在显著的效果。

(2)干预措施

①在课堂教学中充实体育与健康理论教育,讲解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体育锻炼进行心理调整等教学内容。

②利用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指导学生学习运动技能,锻炼身体,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有氧练习、无氧练习、混合练习等训练方法。

③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将他们分成大、中、小强度的练习小组,并结合课后作业的布置,督促学生持续锻炼,以达到调整学生心理状态的目的。

④加强对个别学生给予课后辅导与相关的咨询服务的工作。

(3)症状自评量表

在实验前、实验后分别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然后对测得的各项指标的因子分进行统计分析。

(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进行统计,对实验前、实验后的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测试结果有无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两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在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了测试,并对两组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T检验,其检验结果表明(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CL-90)各项因子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学生均在同一心理健康状态下,这为实施体育干预措施的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实验后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并把测试结果(表1)从纵向与横向做一下分析和比较。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横向比较情况来看,实验班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显著变化,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等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有着显著差异,T检验结果P

从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测试的结果纵向比较来看,实验班在接受了体育锻炼措施后,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等方面均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T检验结果P

另外,从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来看,在躯体化、强迫症、敌对性、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等方面的检验结果,P>0.05,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方面则存在显著差异,P

从上述的比较分析来看,体育锻炼干预措施对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班。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体育干预措施不仅能被人们用来作为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的方法,也能被人们用来作为调节情绪、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三结论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本次实验所采用的体育锻炼措施对参加实验的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效果,其改善效果实验班明显好于对照班。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等心理指标方面的干预效果极其显著,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精神病性等心理指标方面则影响不大。由于受体育锻炼措施设计的限制,使实验对个别心理因子的改善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研究和总结。

四建议

1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全面的健康观,摆正健身与健心的关系。应不断推广新的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锻炼措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对学生健康促进的目的。

2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和运动强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因子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摸索和探究有利于学生身体情况和心理状况的锻炼方式和运动强度,以达到心理健康的优化效果。

3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与促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使学生在长期的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4研究表明,应建立“常态”层面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模式,为高职高专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提供实践依据,为高职高专的体育课程考核与评价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理论依据。

参 考 文 献

[1]姚应平.主动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1).

[2]胡小军.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8(4).

[3]李渊.云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7(6).

[4]侯志红,赵青山,徐成娟.体育教学中的干预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4).

[5]李萌.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6]徐波,倪进,李小英,胡雪莹,包雪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2004(4).

上一篇: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危机干预团体中的应用 下一篇: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