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时间:2022-08-12 07:49:02

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创新是在个性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学是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德育、智育依存的基础,它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积极进取精神等重要任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表现自己,使学生养成锐意创新、独立思考和积极锻炼的习惯,是摆在每个体育教师面前的任务。

一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的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以往的体育教学是在规定时间、规定教材和固定场地的条件下进行的,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心理压抑等因素限制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多运用实践法、游戏和比赛法、自选练习法、发现法和“个人参照标准”评价法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教学中“教”多“练”少的现象,真正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主动学、积极练、自觉参与。

二明确学生是学习主体,激发自我活动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必须让学生具有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当前的情况来讲,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单纯他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广阔的体育教学空间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具有积极的导向、陶冶、激励和健康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与实施中,要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并选用生动有趣、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磨炼自己的性格,同时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其心理状态能经受胜利、失败、挫折、反复等不同的影响力,达到能自我调节与控制的程度。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对一些较为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解释加以掌握,并为其创造充分展示这一年龄阶段的好奇心、表现欲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不能只顾“满堂灌”,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体育行为、思想有不同反应的特点,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学生的性格类型同样影响教学效果,属于外倾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往往较好,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学生性格孤僻,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导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从而致使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可按内、外向型两种性格,结合其运动技能而分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对体育教学来说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引起体育教师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谈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 下一篇: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的方法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