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CDM项目前生今世

时间:2022-09-06 06:41:03

中国第一个CDM项目前生今世

如果不出意外,作为我国政府批准的第一个CDM碳交易项目,北京安定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利用项目即将获得第一笔真正的收益,安定填埋场也将成为我国第一批尝到CDM馅饼滋味的企业。不过,从开始运作到今天,已经过去5年时间。

目前,我国政府批准的CDM项目达500多个,每个月都会有七八十个项目获批。回顾和展望安定填埋场CDM项目的前生今世,或许对其他的CDM项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艰难的5年

6月21日,难得的一场小雨让北京炎热的天气凉爽了许多。

下午,位于北京市南部约40公里的大兴区安定镇中心区一片忙碌景象,进入镇附近的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以下称安定填埋场),眼前是一座30米高的小山,除了山顶部分泥土外,其余均被绿草覆盖着。这是完全由垃圾填埋而形成的垃圾山,学名叫垃圾填埋堆体。

小山北侧便是我国政府批准的第一个CDM项目的设备区,虽然这里机器轰鸣,但并不生产任何工业产品,一个高近12米的火炬日夜不停地向空中排放着无色无味的气体。这些气体由深埋在垃圾山上的管道收集而来,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程序处理后,在火炬中燃烧,最后排到空中。

没有CDM项目之前,垃圾填埋后产生的甲烷等废气直接排到空气中,据估计每年排放的甲烷为4004吨,项目运转后这个数字到2014年会减少到1551吨。两者的差额便是CDM的意义所在――安定填埋场把这个差额最终卖给国外,从而获得收益。

“现在钱已经到门口了。”安定填埋场刘秀常副厂长告诉前来调查的《经济》记者,7月底联合国相关机构对减排量核证后,就可以拿到第一笔款项了。“应该说现在到了CDM的收获季节。”

这个收获时刻来得有些晚。2002年7月6日,国际能源系统(荷兰)公司、北京济丰兴业投资管理公司(下称济丰兴业)与安定填埋场的业主――北京市二清环卫工程集团公司(后来,该公司被合并到北京市环卫集团,成为旗下的分公司)就在安定填埋场开展填埋气的收集利用,以及在CDM项目上的合作签订了《合作意向书》。随后,安定填埋场的填埋气收集利用项目开始启动。

安定填埋场占地约21.6公顷,南北宽约325米,东西长720米,填埋场是一个传统的平原型填埋场,包括缓冲区、进场道路,以及其他运行所必需的辅助调入设施。填埋场的填埋区位于场地的中央,占地大约16.7公顷,填埋场的最终高度将为地面以上约40米。刘秀常介绍说,现在已有30多米,每天的垃圾填埋量已由高峰的1500吨缩减到700多吨。

2005年3月1日,填埋场CDM项目试车成功,安定填埋场和济丰兴业前期共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主要用于设备购买安装及相关费用。

“当初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刘秀常说,由于当时CDM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新生事物,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而CDM运作从项目设计到最终联合国有关部门签发核定减排量,整个过程非常复杂,“我们准备的材料足有一尺多厚。”

“当时我们做了两年多时间,国家都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CDM。”作为咨询方,济丰兴业副总张奕萌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他在接受《经济》采访时同样用了“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当初运作项目的状态。

2004年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联合签署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

随后,安定填埋场向国家发改委报审后拿到了标记为001号的CDM批准证书,成为我国政府批准的第一个CDM项目。

2006年5月份,联合国相关机构来安定填埋场核定减排量,减排时间范围是从2005年的1月1日到2006年4月30日。当时预测的减排量为5万吨。

张奕萌告诉记者,这只是预测值,最终要以今年7月底拿到的核证书为准,“数字肯定要低于预测值。”

如果不出意外,不论最终核定的减排量是多少,安定填埋场将成为国内第一个真正拿到真金白银的CDM项目。

从项目开始运作到现在即将拿到第一笔货款,已经过去整整5年多的时间。经历并参与了项目的全部过程的刘秀常最大的感触就是:“整个过程太艰难,太辛苦了。”

价格迷局

在减排量核证后,接下来最让人关注的就是价格问题了,因为这将直接决定CDM项目的收益。

纵观国际市场碳交易的价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波动性非常大。在占据全球碳交易85%以上的欧盟碳交易市场,价格波动尤其剧烈。2006年4月初,碳交易价格为30欧元/吨,到了月底跌至12欧元/吨。由于碳交易是按照一年为结算周期的,现在的碳交易价格仅为0.18欧元/吨,而2008年新一轮的价格又达到了23欧元/吨,两者相差100多倍!

“CDM不是一个很成熟的市场。”张奕萌认为,碳交易市场剧烈的价格波动对CDM影响很大。

为了保护国内CDM企业的利益,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了一个CDM的指导价格,在审批CDM项目时,如果低于此指导价,国家发改委将不予批准。2006年初之前,这个指导价为5美元,现在为8欧元。

那么,国内CDM项目的成本如何呢?张奕萌认为,国内一吨碳的减排成本应在5美元以下,而欧美国家的成本均在50美元以上。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碳交易市场处于买家市场,发达国家作为CDM减排量的买家,主导着市场价格,而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后者只能接受前者给出的价格,因此目前的价格偏低。

不过,清华大学气候研究所副所长刘德顺教授在接受《经济》采访时认为,碳交易处于卖方市场,原因是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签署的发达国家均要承担减排任务,客观上他们需要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减排量。“发改委的指导价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刘秀常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具体价格。不过,张奕萌告诉本刊记者,当初济丰兴业根安定填埋场方面签订的协议中有关于价格的条款,“是符合当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价格的。”张奕萌也不愿意透露具体价格。不过张奕萌透露,2004年世界银行规定的价格是4.2美元。

如果按照这个价格,同样按照最乐观的5万吨的减排量计算,安定填埋场CDM项目第一笔收益将是21万美元,约160万人民币。这与前期2000多万元的投资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还不算平时设备正常的运转维护费用。

与即将获得的经济收益相比,刘秀常更愿意强调该项目的环保效益。“即使经济效益不如预期的好,但对国家的环保事业都是很大的贡献。”

“我们对CDM的前景非常有信心。”张奕萌认为,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大环境来看,碳交易都在逐渐走向成熟,也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和必然趋势。

三大风险

既能获得到经济收益,又能得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因此CDM在发展中国家被称为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过,要想最终吃到这个“馅饼”,并非易事,其中也充满了很多风险。

安定填埋场为CDM项目仅前期投入就达1200万元,还不算平日的设备维护和运转费用。尽管没有正式测算过这部分费用,但刘秀常表示,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济丰兴业为此项目的投入是120万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将近1000万人民币。由于《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2月16日才正式生效,张奕萌表示,从2002年之后两年,安定填埋场是该公司运作的惟一项目,加上国家当时还没有主管CDM的机构等不确定因素,“前两年不说担惊受怕是假的,议定书不能生效是最大的担心。”

在刘德顺教授看来,前期的巨额资金投入是最大的风险之一,“CDM项目从设计文件到最后的核定签发减排量,要经过至少六个环节,而每个环节都要花钱,如果最终不能获得审批,整个前期投入就都泡汤了。”

现在,CDM项目前期运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前期投入全部由卖家也就是CDM业主自己投入,最终获得减排量核证后才能拿到钱,也就是一手交货一拿钱;另一种是买家或中介机构在前期同业主一起投入资金。安定填埋场属于后一种,张奕萌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把业主的风险分散了。

作为CDM专家,刘德顺也参与了安定填埋场项目的设计等环节,他认为,安定填埋场项目有自己的特殊性,“把公益性事业变成工业项目来实现减排并获得收益,其中最大的问题和不确定性就是很难精确地测定减排量。”

不久前,安定方面的人员告诉刘德顺,实际核定的减排量可能仅为预测值的1/3,也就说将有60%以上的误差。刘秀常认为,误差很正常,原因是垃圾本身存在很多差异,“垃圾本身的质地不可能完全一样,中国和美国的垃圾构成也不一样。”

目前,除了安定填埋场,国内还有南京和广东两个垃圾填埋CDM项目。据了解,这两个项目实际产生的减排量仅为预测值的10%,误差高达90%。而全球同类项目的平均比例为31%。

济丰兴业的张奕萌告诉记者,安定填埋场实际减排量跟预测的比例约在40%。“估计9月底第二次核证后,这个比例应该能达到50%-60%。

从CDM项目运作周期来看,安定填埋场从开始运作到现在,已经过去5年多时间。这对一般的企业来说,这个时间有些过长了。

张奕萌认为,一个CDM项目的正常周期,也就是从项目注册成功到最终减排量核证一般需要8-12个月,最终拿到钱需要大约17个月的时间。

另外,从项目本身实际运作过程来看,由于项目所属行业不同,这个时间并非确定。比如水电项目一般要两三年时间,而有的项目半年时间就够了。

刘秀常告诉记者,今年9月份,安定填埋场二期工程将启动,几年后同样大小的小山将矗立在填埋场,与现在的小山近在咫尺。

对于二期工程是否还将继续采用CDM,刘秀常表示还不得而知。安定填埋场的业主已由当初的二清集团变成北京市环卫集团,“现在集团领导都很关注这个CDM项目,希望尽快看到收益。”

这给刘秀常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他依然认为,CDM项目大有前景。

上一篇:必须促使投资者形成“买者自负”的风险意识 下一篇:以后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