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圆柏造林技术

时间:2022-09-06 06:30:58

祁连圆柏造林技术

【摘 要】 祁连圆柏属喜光树种,不耐庇荫,适宜于低温高寒区生长,年生长量极小。本文针对祁连圆柏的属性和民乐县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及土壤状况等因素,分析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造林技术及造林模式。

【关键词】 祁连圆柏 造林 技术 措施

1 造林技术

1.1 树种名称

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常绿乔木,是祁连山林区的特有树种,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根系发达的特点,是祁连山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主要常绿针叶乔木树种之一。祁连圆柏是祁连山及邻近山区用材林、水源涵养林造林的主要树种,特别是阳坡造林的首选树种。通过近年来的人工培育,其大苗已成为河西走廊城乡绿化的主要乡土树种之一。在河西走廊及其走廊南山积极地发展祁连圆柏林,对于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2 适生地类

祁连圆柏在祁连山的主分布区垂直高度由东至西部海拔2500mm—3500mm地带的阳坡、半阳坡及半阴坡上。呈块状或片状分布。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在300—500mm,其中50—80%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蒸发量为800—1600mm,干燥度系数2.0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49—61%,年平均温度-0.7—2.0℃,最冷月平均气温-11—14℃,绝对最低温度为-32℃,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0—14℃,绝对最高温度为31℃,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1000℃。生长期90—120天。年平均风速1.6m/sec,最大风速10m/sec。冻土层深度2.16m。由于祁连山区阳坡、半阳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差,土壤浅层含水量偏低,使得植物根系在土壤浅层吸收不到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是造成祁连圆柏深根性的主要原因。从各种气象因子综合来重,祁连山林区阳坡、半阳坡地带光照有余,水分亏缺;低湿干旱,低温高寒,植物年生长量与全国其它林区相比,生长量极小。

1.3 造林设计

祁连圆柏在园林绿化时,单行栽植可适当密植,株距4~5米;丛植时,株距2~3米;孤植时,可根据绿化空间适当点缀;营造片林时,根据不同造林目的选择不同的造林密度。

1.4 造林技术措施

1.4.1 整地

造林地宜选择在坡度小于35度的E、W、SE、SW坡向的宜林地上,但地形破碎及的地块不宜栽植。

整地是改变干旱这个不良条件的根本措施之一。经过整地,可以创造较为有利的土壤水分条件,扩大树木生长的营养面积。造林前整地的好坏,是造林成败的关键环节。在整地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整地法。所谓的科学整地就是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地形地貌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1]。根据我们在祁连山干旱半干旱地带十二年的造林实践,提前一个生长季节,在缓坡采用水平沟、水平阶或反坡梯田整地,其深度40—60cm,半阳坡和半阴坡土壤含水量可较对照分别提高11.1%和14.4%;在地形破碎或坡度较大、植被盖度0.3—0.5的地带营造以祁连圆柏为主的乔灌混交林宜采用鱼鳞坑或穴状整地,既可保护原有植被又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整地方式宜用反坡梯田或水平沟,规格大小视立地条件和苗木大小而异。一般反坡梯田规格为0.8×2×0.4m,水平沟0.5×2.5×0.4m。以先年整地,翌年造林为宜。

采用穴状植苗造林,定植穴规格长、宽、深各50厘米。

1.4.2 种植点的配置

种植点配置的合理与否是影响造林成功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通过造林试验研究,在祁连山干旱半干旱地带造林,种植点采用“品”字形排列,每个植树坑的集水面积保证在2—6m2的集水区,可基本满足幼树的正常生长。在年降水量260mm的地方,10m2集流区,一年可汇集到径流1.4—1.7t,这部分水分汇集到2m2的造林坑内,相当于增加了700—850mm的降雨量,这对树木的生长是相当可观的水分供给[2]。

1.4.3 造林时间和方法

鉴于山区阳坡土地墒情较差这个自然条件,宜选在早春土壤解冻30—40cm 时造林。采用植苗造林常规方法栽植。苗根带土坨,土坨大小以绝大多数毛根不外露为原则。小苗用丛起丛造(每丛2—3株),大苗用单起单造。一般选用3—4年生苗高20cm以上,发育健壮,根系完好的一、二级苗造林。同时在造林前应充分利用保水剂搅泥浆蘸根,泥浆稀稠以能“吊线”为准。经试验,造林成活率可达85%以上。

1.5 造林密度和配置灌木

按反坡梯田或水平沟布局,造林株行距根据坡度大小,选用2—3m(上下两行沟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提早祁连圆柏林的郁闭,株距可用50—100cm,依苗木状况而定。若与灌木树种混置,株行距可选用2×1m。

阳坡可配置灌木树种锦鸡儿和小檗等;半阳坡可配用柠条、沙棘和银露梅等树种。

1.6 幼林抚育管理

鉴于山区林牧矛盾突出,栽植后首先要对造林地实行封山育林(最好封3—5年)。从1988年以来造林试验的结果来看,造林后封育区苗木当年高生长量平均达14.5cm,保存率达90%以上;而未封育区,由于牲畜的践踏等因素,苗木高生长量平均才5.8cm,保存率仅为57%左右。同时,封育可以缩短造林后的成林时间。其次,每年要进行松土除草两次,以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保证造林保存率,提高幼树生长量。

2 造林模式

2.1 乔灌混交林

为了美化环境,保护铁路、公路等免遭冲刷,应营造乔灌混交护路林,一般在国道及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可在路两旁各栽1~2行祁连圆柏,一排榆叶梅、紫丁香花灌木,株间混交或行间混交,达到道路绿化、稳定路基的作用。在野外造林的林带,采用乔木混交型,树种搭配上选择耐空气干旱、耐高温、耐风沙和盐碱的圆柏为主要树种,形成第一层树冠,再配以树冠大、抗旱、生长相对较慢的辅佐树种榆叶梅、紫丁香,形成第二层树冠,构成适度层次的林带,能够显著提高美化和绿化效能。该模式可在绿洲灌溉园林绿化区大面积推广。(见图1)

2.2 针阔混交林

在城市绿化中,还可营造针阔混交林,一般在城市道路边及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可在路两旁各栽1行祁连圆柏,间植国槐或其它阔叶树种。(见图2)

2.3 针叶混交林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住宅区、街头绿地、公园等地,采用穴状整地。栽植穴长、宽、深各80厘米。春季造林。乔木每穴1株,栽后灌水,封压踩实。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平缓河川及盐碱化岸滩护渠林的营造。乔木和灌木采用带状混交,岸坡上选择乔木树种,临水的一边栽植3~6行灌木。造林前一年整地,采用穴状整地。乔木栽植穴长、宽、深各50厘米,灌木栽植穴长、宽、深各40厘米。春季造林。带状或随地形而定。乔木每穴1株,栽后灌水,封压踩实。灌木用栽干苗,留干长15厘米,每穴放苗2株,栽后苗端露出地面2~3厘米,填土踩实。栽植当年4~6月份,灌水2~3次,每年松土除草2~3次,连续3年。松土深5厘米。灌木第3年开始平茬。(见图3)

2.4 丛植

在绿化面积较大或山区造林时,祁连圆柏可以丛植。该模式主要在绿化面积较大时适用,采用穴状整地。山区造林时按反坡梯田或水平沟布局,造林株行距根据坡度大小,选用2—3m(上下两行沟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提早祁连圆柏林的郁闭,株距可用100—200cm,依苗木状况而定;园林绿化中绿化面积较大时,株距可视绿地面积及苗木的大小而定,栽植穴长、宽、深各80cm。一般采用春季造林。造林前一年整地,采用穴状整地。乔木栽植穴长、宽、深各50cm,灌木栽植穴长、宽、深各40cm。春季造林。带状或随地形而定。乔木每穴1株,栽后灌水,封压踩实。灌木用栽干苗,留干长15cm,每穴放苗2株,栽后苗端露出地面2~3cm,填土踩实。栽植当年4~6月份,灌水2~3次,每年松土除草2~3次,连续3年。松土深5cm。(见图4)

上一篇:民乐县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及建议 下一篇:蔬菜大棚的土壤肥力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