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9-06 03:50:21

电网企业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的思考

摘要:山西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改革中关于计量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在自动化技术高速发展、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统一的背景下开创性提出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属地化运维的管理新模式。该模式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专业技术进一步提升创造了条件,从而提高了省级计量中心的管理效能。

关键词:计量资产;集约化;属地化

中图分类号:F27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119-02

一、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产生的背景

1.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是国网公司发展的需要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三集五大”是在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中提出的,国网公司优化整合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电网核心业务,建立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管理运行模式,形成以“五大”为特征的新体制新机制,是国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创新、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实践,是适应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迫切需要,是深化国网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

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是大营销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网公司为规范计量资产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实现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目标,结合省级计量中心运行模式、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相关,创新管理方式,变革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创建高效运作机制,提高计量资产管理水平的重大创举,是大营销体系顺畅运行的有效保证。

2.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展现

2012年以来国网公司加强了对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力度,然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由于业务链路长、数据多,加之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人工检定、手工记账根本不能满足全过程、精细化的管理需求,亟待一种高效、集约的管理模式出现。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自动化、机械自动化的高速发展与大量应用为营销管理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营销储备项目管理系统、SG-ERP系统、营销业务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保证了项目储备、计划分解、采购到货、安装运维、财务入账、拆回报废等业务信息流的及时归集、准确运转,破解了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数据量大的管理难题,为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提供了坚强的信息保证。自动化检定流水线、智能化仓储库房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计量检定配送主要依靠人工的模式,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管理效率也大幅提升,为计量资产大范围统一集中管理提供了根本的物质保证。

3.规范管理带来的效应

省级计量中心成立后,按照国网公司对计量中心的功能职责划分,将省计量中心定位于全省的“计量检定中心,资产管理中心,技术支持中心”。据此,将对全省范围内计量资产主要业务(业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计量物资的项目储备、采购到货、设备验收、检定检测、仓储配送、质量监督分析、发票校验与付款、资产报废和资产调配管理)和资产入账两个方面进行集中管理。

国网公司推行了单/三相智能电能表、低压电流互感器等计量设备系列标准,各类校验、安装技术规范,从设备外观型式、基本功能统一,保证了自动化检定流水线、智能仓储库房运转通畅;规范台区表计安装、现场运维流程工艺,统一质量管控标准,都为省级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提供了管理依据。

二、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带来的效益

1.经济效益

计量资产的集约化管理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创造出最直接的价值,即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降低了采购成本。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后,采购大多采用大规模集中招标的形式,标的数量巨大,参与厂商众多,竞争激烈,经过招标专家严格的考核筛选,更容易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减少了库存备品,加速了资金周转。计量资产省级集中管理以后,打破了地市之间的资产壁垒,实现了省公司范围内资产的统一调配,可集全省之力满足某一地域的紧急需求,使得各地市公司可以从容应对紧急突发需求,不必过多储备备品,有效降低了库存备品率。

(3)降低了人工成本。自动化检定流水线的建设应用实现了检定工作从人工到自动化的转变,减少了检定人员,降低了人工成本。

(4)降低了配送成本。以前地市公司集中管理模式,由于所辖地域较小,配送线路难于规划,大多情况不得不采取点对点配送方式,极易造成车辆轻载配送,重复往返,费用较大。省级集中以后,随着管辖区域的扩大,以前分崩离析的地域极易归化成相连片区,变以前的点对点配送为点对面配送,保证配送车辆满载运转,减少配送频次,降低配送成本。

2.技术效益

(1)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省计量中心随国网大营销体系推行同步建设,全新的单位、美好的前景、宽广的平台,更容易荟萃优秀的专业人才,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得单位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2)装置配备更加精准。计量资产省级集约化管理以后,省公司可集中资金资源,重点投资省计量中心装置配备,使得装置自动化水平、准确度等级、质量、运行可靠性得到保障与提升,自动化流水线与智能仓储库房建设就是绝好的例证。

(3)产品质量更有保证。省计量中心配备了一流的专业人才队伍,配置了足以满足生产需要的装置设备,建设了保证规程要求的生产环境,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全性能检定、抽检验收、全检验收,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3.管理效益

(1)计量资产类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省级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以后,从项目储备到计量资产报废贯穿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可由省计量中心完全掌控,有利于省计量中心搜集整理汇总相关资料信息,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

(2)质量检测分析工作更加规范。省计量中心设立技术质检部,组织专业队伍开展计量监督检测工作,在深刻理解各项规程规定的基础上严格开展全性能检定、到货抽检,认真组织运行抽检,保证了产品质量,使得质量检测分析工作更加规范。

(3)供应商管理日趋完整。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后,省计量中心与各供应商建立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不仅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供应商的全性能检定结果、抽检结果、全检结果及运行抽检结果,对产品质量形成客观准确的分析评价,还可以及时掌握厂家的供货进度、合同履约情况、售后服务开展情况,对供应商形成完整真实的评价,为建立供应商评价考核机制,增强管理效能奠定基础。

(4)运行维护高效便捷。运行设备种类多、通讯方式不一致,运行维护难度较大,一直是困扰着一线运维单位。计量资产省级集约化管理以后,省计量中心可以统筹调配全省资产,实现在一定区域内资产种类、通讯方式相对统一。全省分区布设的资产运维模式不仅便于一线操作管理,也便于供应商售后服务。

三、计量资产集约化管理实现方式

1.完全集中模式

适用于业务范围内全部为直供直管县的省级电力公司,指集中管理计量资产、集中管理衍生工程的完全集中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优劣分析如下:

资产集中管理经济上可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备品、降低人工成本、配送成本,管理上可保证资产采购上报、到货验收、检定配送、资产入账、报废管理及时规范。

工程集中管理与资产集中管理的集合,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管理链条更加完整,管理资料趋于完善。但由于计量工程点多面广,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实际工作中,作为管理单位的省计量中心难于做到面面俱到,较难掌控工程进程及质量,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委托地市公司属地化代管,形成了管理单位与被考核单位不一致的局面,权利责任不能有机结合,影响工程进度及质量。

2.部分集中模式

适用于业务范围内存在趸售公司、控股公司、子公司的省级电力公司,指统一验收、集中检定、统一配送业务,财务入账、工程管理属地化进行。

由于出资人多元化,资产最终须归出资人所有,客观上造成资产不能集中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验收、集中检定、统一配送有限的集约化管理方式可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备品、降低人工成本、配送成本,保证验收、检定质量,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统筹调配资产,实现一定区域内资产种类、通讯方式的相对统一,便于运维及售后服务。

3.集约化管理属地化运维模式

适用于业务范围内全部为直供直管县,指计量资产集中采购、集中检定,统一配送,资产入账与衍生工程地市公司属地化集中进行的管理模式。

山西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的成立依据了国网公司“三集五大”改革新机构设置的要求,为纯生产性利润主体,不产生销售业绩,从财务税收的角度属于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实施增值税抵扣。为了避免每年大量税收抵扣金的浪费,山西省电力公司计量资产实行省公司集中采购,借鉴部分集中模式中“账随物走”方式,全省计量资产的管理职能集中于省计量中心,资产价值转移以省公司调拨的方式跟随实物配送到达地市公司,资产入账属地化进行。

工程属地化集中的管理模式,地市公司由于地域优势,更方便协调工程开展,在省公司范围内的考核中保证管理单位与被考核单位一致,更利于掌控工程进度、考核工程质量。

四、结论

山西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在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关于省级计量中心建设及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省计量业务的特点开创性地提出“集约化管理,属地化运维”的管理新模式符合了国网公司集约化管理的要求,不仅减少了人员、设备、场地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统一了业务流程、作业标准,达到全过程监控管理,从而确保了检定质量,满足全省用表需求,保证了现场的可靠运行;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利用率,实现专业化管理,在探索中不断提高“大营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熊,裘华东.浅谈计量集约化管理在营销系统中的实现[J].电力信息化,2008,(S1):64-68.

[2]张卫欣.天津电力电能计量管理业务体系完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11.

[3]余兆忠.电能计量:走集约化管理之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10):67-68.

[4]马薇.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分析模型的建立于应用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12,(10):68-72.

[5]李国昌.电能计量资产物流管理策略[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9,(9):90.

上一篇:紫色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 下一篇:挖掘大数据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