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英语课堂

时间:2022-09-06 02:09:56

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英语课堂

激活课堂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它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思维,使学生很容易地投入到课堂中去。现在的牛津版英语,对于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的词汇及语言需要学生掌握。如果没有高效的英语课堂,学生学起来就不会那么顺利。那么,新课程背景下该如何有效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英语课堂呢?

创设和谐教学情境是基础

创设和谐教学情境,旨在教师通过形象化策略、手段将某种情形、景象表达出来,形成一种有效的氛围,以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英语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体现,学生的生活应该是充满阳光的、充满各种色彩的。因为,有兴趣爱好的学生,生活才会有七色阳光,也才能感受体验到生命的珍贵与美好,兴趣是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原动力,在自己所喜欢的事情上能小有成就,对学生个体而言生活就会过得有滋有味;而对于世界而言,则增添了无数个推进人类文明的可能性,这个世界定会因此而变得更美好,更有生机与活力。在学习新知之前就要营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习达到最高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教学应讲究实效、高效,不能走过场,华而不实,课堂上师生交往也不例外。英语课堂如果只有教师“教”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即使教师“教”得再好,也可能劳而无功。充满生命活力的英语课堂,倡导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师生间应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唯有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形成浓厚的民主氛围,才能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如在教学“At a PE lesson”一单元时,笔者决定把上课地点改成操场,带领学生上了一节体育课,在操场上用英语发出指令,“Touch…with”等句子很自然地让学生说出来。可见,创设情境来表演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妙招,在表演过程中,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既展示所长,又开拓了思维,增强了自信心。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适合学生表演的大量的语言材料。引领学生进行各种生活化的活动表演,既能将英语教材上的“知识点”不留痕迹地融入到活动实践之中,让学生能情趣盎然地学习英语,又能让学生深层体验到现实生活与英语教材上“知识点”的密切联系,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3有关“职业”单词时,一位教师引领学生模拟各种各样职业特征的动作,学生们学nurse做护士打针动作,学teacher模仿老师教书的样子;学farmer模仿农民伯伯锄地的样子;学driver模仿一个司机手握方向盘的动作;学policeman/policewoman做警察行礼的动作,并让学生进行问答:“Is he/she a driver/farmer/doctor/…?”真正达到寓教于乐,活力无限。

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是关键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是使学习者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新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英语课堂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才能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一种亲身的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真正实现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六大解放”,让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的全过程之中,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小眼发光,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这才是英语课堂追寻的最佳境界。

一是歌曲教学,让课堂“活起来”。英语歌曲一直广受小学生的特别钟爱,那些旋律动听、曲调优美、节奏明快的英语歌曲有利于激活英语课堂教学。例如,在三年级英语教学中,学生对“How are you?”的回答不是很熟练,教师领读数遍还是不见成效,当播放完《Hello,how are you?》这首歌后,学生对答案就一目了然了:“I’m fine,thank you.”再跟唱数遍后,他们就更铭记于心了。当再次出现这个问答时,学生就能脱口而出,可见歌曲的力量是比较强大的。歌声不仅能使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乐于求知,还能巩固和加速记忆。小学生利用英文歌曲进行学习时,语言材料就在唱歌的时候被快乐地重复着。它充分利用心理学中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交替转化来优化教学过程。使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游戏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如果教师能顺其天性,将英语知识恰当有效地融合到游戏之中,引领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学习英语,在蹦蹦跳跳中运用英语,英语教学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将活泼生动有趣、简单易于操作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沉浸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去接触英语、使用英语。比如,在新授单词时,教师可以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快速记忆,然后迅速抽出其中一张问“What’s this?”谁回答得又快又准,谁就获胜。诸如此类的游戏不仅活跃了英语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复习了新授单词,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游戏的形式多样,如猜谜、找朋友、悄悄话等,只要教师恰当运用就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又如,在教学“What’s missing?”时,笔者把学过的单词卡片放在手里,先让他们逐一读一遍,然后藏起一张,再让学生猜缺了哪一张。学生在猜的过程中都熟练地操练了所学过的单词,发挥了学生好奇好动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教“What’s your job?”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迅速地说出任何一种职业的单词,让学生们迅速做出相应的动作。在游戏中,学生们也在积极地思考。学生们会比较热衷于这种教单词、记单词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为沉闷的课堂带来生动活泼的气氛。在课堂上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小学生会对学习英语有更浓的兴趣。讲解、机械模仿与背诵的单词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肯定是行不通的。这样不但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甚至他们原有的兴趣和想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就会很快消失殆尽。所以,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遵循兴趣性原则,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参与进来。

三是直观教学,让课堂活起来。直观教学,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理解语言,通过视、听、说加深印象,强化记忆。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一切直观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有意注意。其一,利用实物,不但可以为学生创造有效的英语学习情境,而且还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的事物,让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就能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如教学pencil、pen、ruler、rubber等文具单词时,可以把这些单词的实物一一陈列在学生们目前,引领学生一边看一边学习说,并且友情提醒学生们学习完毕要在全班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比一比谁说得又快又好。演示实物本来就有利于学生进行记忆,更增加了比赛之类的促进学生进行学习的有效性活动,学生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全神贯注、兴致勃勃、情趣盎然、声情并茂地读着、记着……很快就掌握这些英语单词的读音,几乎人人都能使用英语说出老师手中的物品,英语课堂活力显现,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其二,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的一个重点、难点,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该以英语新课程为引导,加强词汇教学的直观性,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利用语境,突出词汇教学的整体性以实现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兴趣为首,消除学生词汇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首先要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可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看到和会说的英语,如:VCD、CD、hamburger、TV、WC、e-mail、T-shirt、KFC等。通过身边的实物,学生初步体验到英语就在身边,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其三,教师自身所演示的各种表情动作和言语等也是很好的直观教学。比如教学head、face、arm等身体部位名称单词时,教师就可以就地取材,利用自己身体各部分边做动作便进行教学。在教学趣味阅读时,教师尽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利用自己的表情、动作进行直观教学,既省时又省力,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考,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活力。

实施多元化评价是保障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是制约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甁颈,如何通过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来活化英语课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教师应该有效地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基本目标及其功能,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努力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如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注重从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引领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交流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让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形成积极情感态度的过程。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学生自我、同伴、家长等都能参与到评价中来,尤其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既能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应给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时机,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注重提高评价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更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启迪智慧,为活化英语课堂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关注学生,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舒展,使英语课堂迸发生命的活力,是教师的责任所在。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精心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英语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鹤涛小学)

上一篇:县级教师培训者培训的思考 下一篇:解读新课标是有效 教学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