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时间:2022-09-06 01:15:16

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为避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浮于表面,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应当培养好以下几个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中的良好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由于一年级新生才入学,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比如,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再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等等。

二、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

(1)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听完后喊一两名学生说说,你听完此同学发言,你明白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2)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但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自主合作学习中要能体现集体的智慧,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要有意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要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对手表现的习惯。

在课堂上,对小组的评价应有教师的评价、小组自我的评价和对他组的评价。由于小组间存在竞争,有很多学生对他组的评价不公正,不会分享他组或者的成功。小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要看到他人长处,学会鼓励他人,表扬他人。当别人做的不好时,不要一味嘲笑、讽刺,批评时态度要中肯,要注意方式方法。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相处。

总之,要真正把自主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知道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实效。

上一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