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应关注现代诗歌

时间:2022-10-16 10:32:42

新课程改革应关注现代诗歌

中国,诗的国度。

五千年文明,五千年诗歌。从刀耕火种到信息时代,从茹毛饮血到现代文明,沧海桑田,历史的长河中诗歌的旗帜猎猎飘扬。诗神长发飘飘,赤足走过国风,走过楚辞,走过汉赋,走过晋朝的桃园,走过大唐的边塞,走过北宋的词苑,一路风霜,诗神的血液流淌成长江黄河,诗神的呼吸凝固成华山泰山。

中国,诗的家园。

诗神的光芒照耀着华夏山河。诗的格式,诗的韵律,诗的意境,在我们这个举世公认的诗的王国里几已完美无加,登峰造极。屈原,太白,陆游,一代代诗祖铸造了一座座诗的丰碑。面对着历史的诗碑和诗碑的历史,炎黄子孙何其骄傲,何其自豪。

诗魂,国魂,民族魂。

高扬着生命的激情与艺术的风帆,诗神走进了五四。

除旧更新的特质,容纳百川的社会氛围,外来文化思潮的撞击,催发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诞生。

凤凰涅,郭沫若,冲破旧体诗观念的禁锢,打碎旧体诗格律的枷锁,给了现代诗歌以激情;大堰河宽广博大,艾青,融合世界性与民族性,整合开放性与传承性,给了现代诗歌以血肉;走进雨巷,戴望舒,精雕朦胧的意象和非逻辑的语汇,木刻每一声韵和每一节拍,给了现代诗歌以思想。

湖畔诗派,新月诗派,象征诗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晋察冀诗派;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多样化。现代诗歌以其洗涤传统而勇敢的创新精神,在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诗坛上载歌载舞,江河千里,蔚为大观。

诗的使命是神圣的。诗的魅力是神奇的。

反映生活,赞美劳动,讴歌自然,吟诵爱情,抒发喜怒哀乐,述说兴衰成败。社会的变迁,时代的更替,诗神,既见证历史又折射历史。

诗歌,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象征。

不懂诗的生活是悲哀的,放弃诗歌的民族是颓废的。

但是,诗歌从没有过象今天这样衰弱,诗神的家园也从没有过象今天这样荒芜。

是科学技术与诗歌形同水火?是现代文明折断了诗歌的翅膀?不是,是我们自己毁灭了诗歌的家园,践踏了诗歌的草地。我们罪孽深重。

翻开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几首现代诗?第一册还能闻见现代诗的芳香,二至六册再难觅现代诗的背影了。而我们的教师呢?既没有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林子欣赏,更没有指导学生创作诗歌,甚至考场做文还要下一道“诗歌出外”的咒符(其实,有几个老师欣赏并能创作诗歌呢)。

于是,一批批诗盲走向社会。于是,诗歌的海洋一天天干涸。

诗歌的命运令人担忧。

诗歌不一定始终是时代的宠儿。幻想诗歌永远辉煌是不切实际的。

诗歌并不挑剔壮烈崇高或是平凡淡薄,我们没有冷落和漠视诗歌的权力。

“写诗的人死了,只有太阳在哭泣;爱诗的人死了,只有月亮在悲哀”,现代诗歌的现状,现代诗歌的沉寂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病兆。

中国教育已进入改革的关键时期。

现代诗歌也应进入伟大复兴的时代。

诗的激情,诗的张力,诗的语言,诗的意境,总之,诗歌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容质疑的,对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审美力是任何一种文学体裁无法代替的。诗神垂青年轻人,青年人对诗歌也情有独钟。

诗魂,师魂。

愿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无愧诗祖,无愧师祖。高扬起现代诗歌的旗帜,肩负起振兴中华诗歌的责任,引导学生热爱诗歌、欣赏诗歌、创造诗歌,重振诗歌的雄风,重建诗歌的家园、。

回顾历史,诗歌兴,则民族兴;

展望未来,诗歌旺,则民族旺。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学生竞争意识\自信心的培养 下一篇:有效教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