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娱乐场所项目在设计审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9-06 12:05:42

浅谈公共娱乐场所项目在设计审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从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给水系统、防火分隔、安全疏散、防排烟系统等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公共娱乐场所;防火分隔;安全疏散;防排烟

前言:作者结合从事建审工作以来在建筑审核、监督检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分析其危害性,并对如何解决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公共娱乐场所进行设计审核应注意的方面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自己对规范的一些理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正 文:

公共娱乐场所由于人员密集,客流量大,装修程度高,极易产生火灾隐患,所以一直是消防监督的重点。如何保证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抓源头,即公共娱乐场所的设计审核,避免由于错审、漏审而出现先天患。对此,结合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笔者对公共娱乐场所进行设计审核应注意的方面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自己对规范的一些理解。

1.消防给水系统设置问题

1.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方面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作为一种应用时间较长,目前发展已较为成熟的一种灭火系统,设计单位对于整个系统的应用场所、系统管网的布置、喷水强度的确定等已有非常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在一些小的方面,笔者有一些粗浅看法。一是集热挡水板的设置,GB50084-2001(2005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喷规》)第7.1.7条中,对集热挡水板的设置位置作了明确规定,即“货架内喷头上方如有孔洞、缝隙,应在喷头的上方设置集热挡水板”。除此以外,若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超过规范的规定,则应该调整喷头的位置,而不是通过在喷头上方增加集热挡水板来解决问题。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有很多非此类场所也设置了集热挡水板,这种做法不但没有规范依据,而且也违背了规范制定者的意图。若起火点不是正对着喷头,那么上升的热烟气流就不会集中到一个倒扣的盘子里,既遮挡了热烟气流的水平流动,而且在喷头处形成空气流动死角,大大延缓了喷头开启时间,这对灭火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集热挡水板的设置还需依据现行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后确定。

1.2消防水箱的设置问题

一是消防水箱的高度如何确定。《高规》第7.4.7.2条规定,“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当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07MPa,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5MPa”。

二是消防水箱宜与其他用水的水箱合用,这种做法较为经济,同时水箱内的水经常处于流动更新状态,能较好保证水质,其他用水可采用虹吸管顶钻眼等措施供给,以保证消防用水不作他用。

2防火分隔的设置问题

当商场等公共场所改造为娱乐场所后,特别是歌舞厅、夜总会、卡拉OK厅,一般要设置很多包间。很多工程在进行防火分隔时,不同防火分区和防火单元的相邻包间之间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和2h的不燃烧体墙进行了分隔,但有些墙体没有延伸到顶棚,也就是说在包间的吊顶与顶棚之间未进行分隔。而规范规定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部分吊顶的耐火极限达不到1h,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有可能烧穿吊顶后通过闷顶向其他防火分区和防火单元蔓延。所以,在吊顶和顶棚之间也应按防火分区和防火单元的要求进行防火分隔。在审核时要注意对工程的建筑剖面图进行核查,施工期间还要仔细检查,防止漏洞。

3防排烟系统的设置问题

笔者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很多娱乐场所都是由其他场所改造而来的,其中尤以商场居多。“建规”规定,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有些场所尤其是商场,改造前设置了机械防排烟系统,改建为娱乐场所后,部分建审人员认为,既然以前设置了机械防排烟设施,现在的娱乐场所也就视为有防排烟设施。实际上这存在一个误区。因为商场是大空间,机械排烟口是平均设置在空间内的。改建成娱乐场所后,一般会隔成许多包间,这样有一部分包间就没有排烟口。无排烟口的那部分房间如果发生火灾,烟气就会从房间内蔓延到走道和其他房间,对人员的疏散很不利。笔者以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改造防排烟系统,在每个房间增设排烟口;二是重新划分排烟分区,包间装修一般有吊顶,原机械排烟口一般在吊顶和顶棚之间,几个包间(可以按200m2的规模来划分确定)共用一个排烟口,这几个包间从吊顶到顶棚处用不燃烧材料与其他包间分开,每个包间的吊顶作成四面向中间升高的坡顶,在中央最高处开一个自然排烟口,自然排烟口到机械排烟口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0m。排烟口的尺寸,可根据烟气通过排烟口有效断面的速度不小于10m/s进行计算,最小面积一般不应小于0.04m2。排烟口均应设有手动开启装置或与感烟探测器连锁的自动开启装置或消防控制中心远距离控制的开启装置等。除开启装置将其打开外,平时需一直保持闭锁状态,这样可以防止烟火向其他的包间蔓延。火灾发生后,烟气可以通过包间顶端开口向吊顶内排放,再由吊顶内的机械排烟口将烟排走。笔者通过实体实验发现,当建筑物层高较高(超过3.3~3.6m)时,地面到吊顶、吊顶到顶棚空间都相对较大,初期火灾排烟效果较好。

4疏散人数的确定问题

娱乐场所的疏散人数确定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娱乐场所包含了歌舞厅、夜总会、卡拉OK厅、录像厅、放映厅、游艺厅等。“高规”第4.1.5A规定“其最大容纳人数按录像厅、放映厅为1.0人/m2,其他场所为0.5人/m2计算,面积按厅室建筑面积计算”按“高规”的理解,人数计算强调的是“厅室”。当一个娱乐场所有一个厅室面积为100m2时:如果是录像厅、歌舞厅,那么容纳人数为100人,如果是其他场所为50人。如果一个娱乐场所有几个厅室,则将几个厅室的人数叠加,在核定安全出口宽度时按100人/m2计算。“建规”第5.3.17规定“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1人/m2计算确定;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0.5人/m2计算确定”。按“建规”要求,人数计算强调的是“场所”。如果“场所”内有“厅室”、走道、工作间等,应将这些面积叠加计算后,按1人/m2、0.5人/m2核定安全疏散出口的宽度。

从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看出:按“高规”条文计算出的人数没有包括走道、其他房间工作人员的人数。按“建规”条文计算出的有些场所人数又大大超过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统计到的实际人数。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对于有固定座位的录像厅、放映厅、卡拉OK厅、高档电子游艺厅来说都有不合理的地方。为了找到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笔者对四平市上述几类有代表性的娱乐场所进行了调研得出结论。

对于固定座位的录像厅、放映厅、卡拉OK厅、高档电子游艺厅,按“高规”、“建规”条文计算出的人数偏多。因此,对建筑工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进行消防监督审核时中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疏散人数。

上一篇: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下一篇:地铁隧道地下水的腐蚀分析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