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实训模块评估刍议

时间:2022-09-06 10:03:20

钳工实训模块评估刍议

摘要:结合工作需要,提出评估实训模块所采用的方法,实训模块评估以模块为核心,突出模块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使实训模块日臻完善,更加贴近实训要求。

关键词:钳工实训;模块;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41-02

钳工实训模块化教学是利用模块化教学的先进理念,结合钳工职业教育的特点,整合相关技术参数,对实训操作课目进行分析、归类,采取了一种新颖形式的实训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模块”,“模块”的维度和技术参数(见表1)对钳工实训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对钳工实训模块进行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钳工实训模块的评估依据

评估钳工实训模块的依据应从工作需要出发,按照钳工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进行,具体依据有三。

依据一:钳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 只有基于实际工作的培训,才是“训”“用”对接。一切脱离工作需要的实训,都是花架子、摆样子。(1)钳工职业标准。具有一定的学习、计算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形体知觉和较敏锐的色觉;手臂灵活,动作协调。(2)钳工任职要求。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熟悉钳工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复杂工件的制作,判断和排除常见故障,使设备设施运转正常。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发现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训练与教学示范能力。

依据二: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职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严格的规范性,对训什么、怎样训、训到什么标准都做了明确规定,是开展教学训练的基本参照和重要依据。

依据三:模块评估体系 钳工实训模块应遵循评估的原则和方法,在模块评估体系的框架内进行模块评估。模块评估体系对钳工实训模块起“监督指导”作用,钳工实训模块是客体,服从于评估体系,不能游离于体系之外。

钳工实训模块的评估要求

钳工实训模块评估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本文只讨论技术方面的维度,工具、设备使用和维护等不在讨论之列)。

(一)实训模块维度设计合理

无论是单一模块还是综合模块设计,都应在领悟教学大纲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在钳工课程内设计出合理的模块维度。模块维度设计可从三个“有利于”入手。

有利于开展实训教学 钳工实训教学对学生进行必须的操作技能训练,关键要设计出合理实用的实训模块。因此,在设计模块维度时,控制好模块维度个数。实训模块维度不宜过多,单一实训模块维度最多不多于三个。刚开始实训时,维度个数过多,学生完成单一操作的时间过长,导致整个维度的操作耗时过多,影响整个实训课目按时完成。经过精练单一模块后,学生的部分动作技能初步形成,需加强综合动手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实训实践,认为综合实训时四个维度最适宜,最多不宜超过五个维度。

有利于提高实训质量 教学质量是培训学校立足的根本和生命线。不管是单一实训模块还是综合实训模块,其维度设定在不超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一切从工作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国家技能鉴定标准设计模块维度。在钳工综合实训“模块一”(见图1)中,体现出钳工必须掌握划线、锯削等五种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在结合国家技能鉴定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把这五种基本技能设定为五个维度(见表1)制成评定表,作为实训的依据。学生通过每个维度的技能实训提高动作技能水平,促进提升单个工种实训的质量。

有利于进行模块评估 实训模块除指导技能训练外,还兼具评估的功能。实训模块参数项由每个维度本身的技术特征决定,而同一维度中技术参数指标的完成通过评分标准得以体现。因此,在参照技能鉴定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此维度每个参数的合理评分值,使模块评估顺利进行。

(二)实训模块技术参数切实可控

模块技术参数是实训模块的重要技术指标,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技术参照。合理适度的技术参数对实训课目的完成有“闸阀”般的控制作用。技术参数值设计过大,要求达到技能水准的标准较低,学生动作技能较易形成,不易达到较高的实训标准。技术参数值设计过小,精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加大,实训任务较难完成。因此,在设计模块技术参数值的同时,应突出主要技术参数的主体地位。实现模块技术参数的可控性可从三方面进行:

以钳工技术规范为依据,控制模块技术参数幅度 钳工适用的技术规范有:《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达方式》(GB/T1182-2008)、《公差原则》(GB/T4249-2008)、《形状与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GB/T1184-2008)、《形状与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B/T16671-2008)和《表面粗糙度 参数及其数值》(GB/T1031-1995)等。钳工实训的每一种操作都有相应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都有一定的规定公差,每种公差又有不同的精度等级。因此,选择精度不同,公差等级就不同。选择公差等级越高,精度就越高;选择公差等级低,精度就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能完成的技术规范与之相适应的公差等级,避免选择精度过高的公差等级,防止出现“三级跳”,在合理范围内控制模块技术参数幅度。

以钳工技能鉴定为基准,控制模块技术参数精度 钳工实训模块应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以钳工应会单元考试内容和要求为基准设计模块技术参数值(见表1),通过评分标准达到控制精度的目的。

以钳工实训规律为准则,控制模块技术参数难度 钳工实训应遵循技能形成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可设计高精度的技术参数,人为地增加实训难度,将模块难度控制在学生可完成的范围内。钳工实训模块专业性很强,应结合加工工艺水平和专业要求,设计成一定的难易梯度。以钳工实训模块图中的钻孔为例(如图1、图2),在设计模块难度的时候,“模块一”、“模块二”中的钻孔难度是逐渐增大,基本偏差要求从H11逐级提高H10。平行度、平面度和垂直度的技术要求也是逐步增加。因此,我们在设定技术要求和难度等级时,要遵循科学规律,合理设计难度系数,不可无限制地拓展和提高要求,如把钻孔的基本偏差由H11增至H5,学生不但完不成实训任务,而且也达不到实训要求。

钳工实训模块的评估方法

设计合理实用的实训模块是钳工实训的基石,是完成实训任务和提高动作技能的根本保证,对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起助推作用。钳工实训模块评估可采用如下方法。

决策分析法 主要依靠参与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可由学校聘请的专家和本校专家组成的评估组进行,对照教学大纲和技术标准,对实训模块的定义、维度和技术参数值进行全盘考虑,对实训模块进行定性分析,给予准确的评估。实训时任课教员根据专家评估意见结合实训特点进行微调,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构分析法 通过对实训模块指标中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比重或组成的分析,考量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地位。例如,对钳工实训模块(见图1)进行加工分析,加工过程为: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攻丝。依据评分表,制成结构分析表(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操作性项目中,重点操作为占30%的锉削,其次是锯削和钻孔。通过结构分析,对实训模块进行结构性评估,完善模块结构的合理性,突出实训操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实训操作力度。

实训验证法 实训验证法就是进行实训时利用实训模块评定表各项指标评分验证。实训时,按模块评定表中的评分标准对各参数项进行打分,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在不违背技术规范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学生提出的反馈建议,适当修正模块参数,使实训模块更加实用,确保实训顺利进行。

钳工实训模块评估,有利于指导实践教学,对学生动作技能的快速形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钳工实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建初.《释名》考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成大龙,余梦生,等.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马喜发,张习格,王健.机修钳工(初、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问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唐运军(1966—),男,湖南邵阳人,中国人民76199部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油库专工的教学与科研。(本栏责任编辑:张维佳)

上一篇:基于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点的《冷冲压模具设计与... 下一篇:高职《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改革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