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2 23:49:21

钳工培训总结

钳工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钳工实习;分阶段教学;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71-02

一、引言

在查找大量相关资料后,本文为钳工教学质量的提升做了大量的研究,总结了相关教学经验,把钳工实习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且每个实习阶段都采用了相应的教学方式。

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

基本技能是钳工必须熟悉且应该深入了解的阶段,基本技能的学习对整个操作技能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基本的技能,对钳工专业知识就无从谈起。本阶段主要讲解钳工的基础知识以及安全操作规范,工具、量具与设备的实验和操作,以培育学生正确把握各项基础的操作技能的动作要领以及操作方法。理论与实践课应该具体、详细的分开,理论课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多媒体课件[1]。实践课应该使用示范性的操作教学手段。老师在进行各个项目实际训练之前,都应该先用形象、准确的语言把本项目的有关知识、操作姿势及动作要领描述清楚。进而在使用规范而精准的动作加以示范,这样能让学习者能清晰的观察示范操作的每个细节和工程,之后要求学习者按照老师的示范动作以及讲解去模仿操作。老师应该细心、耐心的观察学生的训练并加以指点,使得学生的训练更加规范、准确。在整个训练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贯穿讲解与练习结合的原则,手把手的指导学生训练、实习。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规范、不准确的操作动作,就应该马上加以纠正。发现有共性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集中指导。

三、感觉技能训练阶段

感觉技能实际上是指操作人需达到某种需求的精准感觉、知觉和视觉的规范动作。每一种技能有每一种技能的感官要求。比如,汽车的修理人员需凭借听觉来判断发电机是否在正常工作;车工可以根据触摸以及观察判断工件的外表粗糙程度,也可以依据切屑的流向及形状判断道具的使用角度是够合理;焊工依据气味调节氧气与乙块的比例等。不过,焊工的操作主要是依靠手,因此,培养工作中相应的手的感觉就显得特别重要,手的感觉能力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工作的速度与质量,更是体现着操作者的技能与水平,比如在削铁器时,锤击的快慢、用力程度、锤击是否恰到好处等,都能在不断重复的操作中同自己手的感觉来判断,以做到稳、狠、准,操作中要求锤击必须一步一步的有节奏的进行,保证不慌不乱。手锤在锤击时其方向和裥子的方向要保持一致,锤击时,命中率越高[2]。在此阶段的学习中,老师需安排学生一定量的训练,并单一的操作练习,要求学习者在操作时做到动手多、思考多和检测多。学会利用钳工经常用到的量具检测自己训练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以科学训练、合理训练、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培养出学生的感觉技能。通常情况下,操作者有一定的手感,熟练的操作步骤,一般情况下划线确定加工界面,在割据之后,留下大概0.15毫米的余量,再用大板锉连续锉十几下,将余量减少0.1毫米,之后用中型大板锉在锉十几下,使余量在0.05毫米,最后借助测量和检查工具,用细齿锉把该零件加工成要求的尺寸范围内。

四、综合技能训练阶段

当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各个步骤所要求的操作技能,且逐渐形成较好的手感之后,之前的以基础操作实训为侧重点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及时改变。要充分利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的把每种单项的基础操作技能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开展综合式训练,以此培育学生的整体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训练中、在操作中总结与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学好最基本的加工技术。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讲解整体课题的图纸要求或者达到相关要求所使用的加工方法,依据实习内容与要求,有目的、计划的制定具体的课题,使得学生在加工开始之前,制定好加工方法且通过操作积累经验,指导、帮助学生加工不是很复杂的组合件,把各种操作方法进行综合,使学生加深对技能与知识的认识、了解。促进学习者技术的稳定以及迅速的提升。比如:安排学生锉以及锯整体练习的小型钳工课题学习。

五、独立操作训练阶段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训练学习,学习者的基础操作技能、手的感觉与综合技能等钳工相关技能的基本工都会有很大提升,学会且能完成复合课程的简单、基础加工。所以,钳工训练学习进入了最后的并较为关键的阶段。因为基本功的提升它不可能永无止境,是有一定的限度,也就是当学习者的基本功达到某种较高的水平时,如果还想大幅度的提升就显得相当的艰难。好比考试中,如果考试总分数是一百分,当学生考了98分之后,其成绩升高的空间就相对的狭小。因而,在钳工教学工程中,不应该把基本功的学习放在首位或者加以重点训练学习,而需要把握重点,培养好学生综合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最为重要,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3]。作为钳工教学,老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习者在完成钳工的典型工件加工后,总结、积累经验与教训,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与掌握整体加工技能在繁杂工件里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性,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达到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比如,在复杂课题中的对称度的保障及中心距的要求。

总而言之,教学是没有固定的方法。不断摸索与总结钳工技能实习、训练教学的“最佳化”,是每一个实习训练指导老师的教学目标,在这种前提下,不断开拓思路,使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蒋增福.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23).

[2]戴刚.模具钳工技能训练(第三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6).

钳工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钳工 竞赛剖析 训练组织 实施参赛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27-01

钳工技能竞赛考验的不仅仅是技工们眼疾手快,对各种量具运用的熟练程度,更考验的是全面技艺,正确认识技能竞赛,运用科学的、创新的培养方式,是提高技能水平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1 钳工竞赛解读

1.1 工具钳工竞赛

如: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包括理论(30%)(其中时事政治题占总成绩的10%)。实际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70%(分三部分进行,即装配体测绘、钻头刃磨及孔加工、钳工基本操作,其中装配体测绘占总成绩的10%,钻头刃磨及孔加工占总成绩的10%,钳工基本操作占总成绩的50%)。

1.2 装配钳工竞赛

如: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装配钳工技能大赛,包括理论(30%)和操作(70%)两项考核内容。其中:实际操作内容为装配零件加工(占实际操作竞赛成绩的40%)机械装调(占实际操作竞赛成绩的60%)天煌教仪“THMDZT-1型机械装调技术综合实训装置”为大赛指定竞赛设备。

1.3 机修钳工竞赛

如: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理论知识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时事政治题占总成绩的10%)。实际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70%(分三部分进行,即刀架拆装、拆画零件图并编写工艺、钳工基本操作,其中刀架拆装占总成绩的25%,拆画零件图并编写工艺占总成绩的15%,钳工基本操作占总成绩的30%)。

1.4 模具钳工竞赛

如:全国机械行业和职业院校首届模具钳工职业技能大赛,应知部分:理论知识、技术答辩。应会部分:根据给定的模具图纸及模具零部(组)件进行检验、修磨、组装调试三部分考核内容。

2 钳工竞赛趋势

参加技能竞赛,比的选手的综合能力,参赛选手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今后的技能竞赛将越来越多的检验参赛选手的全面能力与实践经验,这也为训练辅导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选手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对参赛能力的要求

扎实的基本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结合实际。

2.2 竞赛考点设置

“灵”,重点考核基本能力,体现方法“灵”活性;“巧”,重点考核工艺分析,体现操作技“巧”性;“精”,重点考核细节把握,体现形位“精”准度。

3 训练参赛实施

3.1 钳工竞赛选手选拔―― “准”

3.1.1 选拔办法

通过每年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择优推荐、宁缺勿滥”的原则,每批选拔学生的数量占本专业人数的5%;班主任推荐、实习教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相结合,最终由技能竞赛办公室综合考核,确定人选。根据竞赛工种,由技能竞赛办公室组织相关教研室教师参加选拔,根据参赛名额,以参选教师的综合成绩确定参赛选手名单。

3.1.2 选拔途径

学生组以定期性的技能月考的形式,选拔技能突出、成绩稳定的选手;教师组以教学教研能力业绩为前提,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技能选拔确认人选。

3.1.3 选拔标准

针对学生选手主要考虑成绩、态度、吃苦精神、潜质、悟性、心理,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综合表现等方面因素;针对教师选手主要考虑选手的参赛资格、导师带徒考核情况、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综合业绩等。

3.2 钳工竞赛选手训练―― “精”

训练过程中着重做好五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与严格要求结合、外因与内因相结合、技能因素与非技能因素相结合、训考相结合。

3.2.1 技能训练指导

训练实施计划做到一人一案,明确课日任务,体现日进度、课题目标、周总结;熟悉职业标准和要求,把握辅导重点,突出技术前瞻性,突破关键技能点;参赛选手做好日训练记录和日总结,体现每天的训练任务、进展、得失;训练组及时记录训练信息,每日做好点评,每周召开分析会;设置竞赛实景模拟竞赛,通过竞赛场地布局调整、设备轮换,增设干扰因素等方法,做有针对性地实战模拟、拉练比赛,使选手熟知应急预案,提高应变能力和应赛能力。

3.2.2 理论知识辅导

充分发挥团队合力,集中优势资源,采取重点帮扶,设置专业理论辅导小组,对训练组选手进行单独专业理论辅导,使选手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步提升,提高参赛选手的竞赛综合实力。

3.2.3 强化选手“软素质”

钳工选手“软素质”只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况下出现的相对概念。在教育领域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因素,还包括创新意识与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抗压能力、点燃兴趣的能力以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等;在竞赛领域是指技能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俗称“非技能因素”。在训练中需注重强化以下几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教师积极与选手沟通,了解选手的心理动态,定期进行心理辅导,调整心理压力、强化综合心理素质。

(2)对选手加强心理教育,不断鼓舞斗志,确保参赛状态。

(3)赛前心理辅导,减轻选手心理负担、释放压力,“用平常心去对待竞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竞赛,享受竞赛中的氛围和过程”。

(4)辅助选手进行各方面的抗干扰训练,保证选手在参赛中能发挥应有水平,排除比赛时主客观因素对选手的影响,增强选手的自我控制能力。

3.3 钳工竞赛选手参赛―― “稳”

针对参赛过程各环节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制定相应预案,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予以固化,在日常课题训练中进行强化,确保选手在竞赛过程中沉着冷静、有的放矢。

“从脑传达到手,才成为技能”、“技能是带着体温的技术”,要掌握扎实钳工技能往往需要付出多年的努力、积累和忍耐,而要获取钳工技能竞赛的优异成绩更需将人体的本领、能力发挥到极致,并不断的挑战“极限”。

参考文献

[1] 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编著.技能大赛实战演练[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钳工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技能高考;机械类;钳工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53-01

技能高考能够推动机械类钳工专业的教学改革,激发机械类钳工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钳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高考促进了钳工专业与现代企业生产实践的有效接轨,使毕业的钳工专业学生能更好地胜任现代企业的岗位要求。

一、技能高考机械类钳工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

针对技能高考升高职的学生而言,钳工专业课程培养的目标为:基于中级钳工职业资格要求和标准,结合相关专业设置来为学生提供有关钳工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知识,使学生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根据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来加快构建适用于高级钳工岗位需求的实训课程,着重借助实训课程的合理设置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钳工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在职高、技校以及中职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更高一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技能支撑,从而夯实学生在机械类钳工专业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为学生获取钳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要注意突破传统钳工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学科体系和课程模式,用项目引领,侧重专业课程在理论知识和实训方面的有效结合,多为学生提供一些钳工实践操作方面的加工案例,在中级工基础之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凸显钳工操作技术现状和综合素质要求,积极引入一些新时期行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方法,从而极大地增强钳工实训教学的前瞻性、时代性和先进性。这样,可以通过机械类钳工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来增强钳工专业的理论教学效果和实训教学效果,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技能高考生的钳工技能水平。

二、技能高考C械类钳工专业课程的设置策略

(1)基于中级钳工,设置课程内容。技能高考所面向的对象主要包括职高学生、技校学生和中职学生。但是根据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可知,其毕业生需要取得中级工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技能高考进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钳工技能水平也都符合中级工水准,所以在设置技能高考机械类钳工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选择中级及以上等级的钳工专业内容,然后结合相应的专业实际需求来合理确定钳工类课程的内容。

(2)采用项目引领,创新操作模块。钳工实训课程是钳工专业课程设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机械类专业开展实训的重要基础,需要根据针对性的专业来合理设置适合不同社会岗位需求的多种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需要对应相应的课程教学单元,且要确保项目中具有创新性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内容来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另外,各个项目中需要对应着专业实训的名称和对象,以便借助组合不同教学项目中的教学单元来有效结合钳工实训和对应专业,从而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3)根据专业设置,突出内容层次。为了确保钳工专业课程设置的质量,高职钳工实训需要结合对应专业设置的教学内容,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岗位的工作需求,以此为基础来为学生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等对应教学内容。比如,在设置钳工实训教学课程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课程内容设置的有效性,要着重做好理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综合应用创新,以便借助相应课程设置来增强钳工实训教学效果。结合钳工专业的实际需求,还需要将专业课程划分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增强钳工专业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和有效性。另外,在开展钳工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需要统筹钳工理论课程与实训教学,确保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便可以在提升学生钳工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能力。

(4)明确培养方向,提升钳工技能。针对在机械类钳工专业方面有基础、有技能、有底子的技能高考生而言,为了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相应的钳工专业课程设置也需要着重向创新化、综合化、高精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际的课程中,也要始终坚持突出应用和创新实践综合能力。这是新时期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同时也是顺应钳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充分借助特色的职业教育来培养和提升钳工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另外,在设置钳工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地对课程内容以及学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质量,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为了满足技能高考对机械类钳工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就必须要在明确钳工专业课程设置目标的基础上,明确课程设置原则,确保课程设置可以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工作岗位需求,从而为提升高考机械类钳工专业教学质量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刚,刘新灵,刘迎军,李.针对高职“技能高考班”《钳工实训》课程设置的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9).

钳工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钳工实训 教学质量

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或设备,主要从事工件的划线与加工、机器的装配与调试、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及工具的制造与修理等工作的工种,应用在以机械加工方法不方便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其特点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在机床制造业中,如机床的装配、机床结构的维修等工作岗位对钳工操作技术的要求更高。只有熟练掌握各项钳工操作技术,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较好地完成装配或维修任务。

钳工基本技能的训练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实际操作训练,在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中要求钳工实训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钳工操作技能、技巧的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人门知识、平面划线、锯削、锉削、孔加工(包括钻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刮削等。另外,还包括常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钻头的刃磨等。

钳工实训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以往钳工实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实训教学中机械单调的重复训练、缺乏新意的课题等难免会存在一些弊端,总是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所以在实训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认真分析钳工实训教学的特点,从而设计新的教学模块,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为此,我对实训教学模块做了如下尝试:

模块一、实训课前精心准备

1、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 认真钻研理论教材,了解理论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根据教材核心思想安排实训项目。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钳工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及如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等。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钳工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顺序和实训项目,项目的安排应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钳工技能。为了避免不同的实训教师在讲授同一课题时讲授的内容偏差太大,专业室统一集体备课,通过讨论,统一授课模式和授课内容,杜绝授课的随意性,保证授课质量。

2、授课材料及工量具的准备钳工技能训练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科类学生动手技能培训的入门实训课程,授课任务相对较重,时间较短,安排比较紧。所以要让学生每次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来进行技能的训练。这就要求老师要在课前把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准备妥当,以节约上课时间。

模块二、实训车间现场授课

1、理论指导,温故而知新 在正式进入车间进行实训操作前,我校采取的是统一授课模式。首先,由于钳工工艺学理论课与实训课不是同期讲授。到车间后一些理论知识很容易被同学遗忘,这样就要求我们应该在正式实训之前带领同学一起回顾一些重点知识。其次,通过观看钳工规范操作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对钳工操作有一个直观的概念和感性的认识。包括:钳工常用设备、工具和量具的使用;钳工实训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划线的方法和划线工具的使用;錾削、锯削、锉削及孔加工(包括钻孔、扩孔、锪孔、铰孔)等操作姿势介绍和应用;简单工件的加工;钻床的使用和维护等。根据所看的视频资料,挑重点具体讲解,使学生在学习时有所侧重。另外,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对安全注意事项的内容要重点强调,如:(1)严格遵守实训场的各项规章制度,按规定着装;(2)材料、毛坯、工件要有规则地摆放;(3)工具收放要整齐,不应任意堆放;(4)量具要轻取轻放,不能与工具、材料或工件混放在一起;(5)在实训场地实习期间严禁嬉闹;(6)工作场地要保持整洁,做到文明生产。让学生在平时的车间实训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以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用人单位。

2、强化基本功训练,交流与分享 钳工基本功训练是实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基本功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的形成及今后的发展和提高。所以,必须要强调基础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每项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根据要求长时间反复练习的结果,但是不能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应该有效的科学的练习。具体做法如下:

(1)讲解与示范相接合 直观性教学是实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操作、演示、示范,可以使学生具体、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的操作技能和技巧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实训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动作要规范准确、操作步骤讲解生动清晰,对一些复杂操作要先将动作分解之后再逐个讲解演示。如在讲解锉削姿势时,首先要先讲解锉削时入的站立位置,要站的自然而且便于用力;其次是握锉刀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大小锉刀和锉削方法,锉刀的握法也不相同;最后是锉削时锉刀向前锉削的动作过程中,身体和手臂的运动情况,把整个锉削前进过程分三个步骤讲解,每一个步骤都要讲解演示清楚。在整个锉削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知道两腿姿势和身体重心的变化及两手压力的变化:在锉削的前进过程中,左手压力是由大到小,右手压力是由小到大,推力由右手控制,回程是不加压力,锉刀略提起退回原位。

(2)个别指导针对性强 个别指导针对性强,容易发现学生操作中不规范的动作,便于解决学生的操作问题。由于学生的基本条件和素质的不同,对钳工操作的认识理解也不相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进度不相同,具体操作起来有偏差。这就要求老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巡回指导的力度。在巡回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动作不规范及时纠正,确保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必要时还应手把手的指导。如果问题出现频率比较高,属于共性问题的,应集中起来统一讲解,分析原因,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自行改正。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三勤:“腿勤、嘴勤、手勤”。腿勤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嘴勤就是要对出现的问题不厌其烦的细致讲解;手勤就是不仅要对动作要领反复的演示,还要及时处理实训场地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在钳工实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3)合作学习促进步 学生的操作习惯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通过一名实训教师在短时间内纠正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采取了合作学习方法。即课前学生自行选择组员,然后个别再做一下调整,两个同学分为一组。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纠正,这样可以更快的发现并解决操作上的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难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但是可以帮助别人纠正不规范的姿势和动作,如锯削时锯弓是否和工件垂直、姿势是否正确、动作是否协调。锉削时,两手的用力情况、锉刀是否端平了、锉削的速度等。通过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的信心。

(4)工件制作激兴趣 基本技能练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钳工技能的整体质量和今后工作的发展,但一味的强调基本练习,反复的进行机械化的枯燥训练,容易使学生在实训中期产生逆反心态,从而影响学生钳工技能水平的提升。所以实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练习的同时丰富实训内容,使学生通过完整工件的制作在短时间内获得零件加工的工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如汽修专业的学生通过榔头的制作和汽车品牌标志的加工来增加学习钳工知识的兴趣。在创新练习的同时也巩固了基本技能的操作,让学生对钳工了解得更全面,能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及时评价,感悟升华

实训结束,值日生清理完现场后我会及时对整个实训过程做出总评。不仅我要总评,学生也要参与进来,具体做法是:(1)把学生集中在车间里,让做得好的同学和其他同学分享其操作经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使其他同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2)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操作难点说出来,让其他的同学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困难,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会帮忙解答。采取这种多元化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把握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训成绩的正确考核是促进学生进步的一个动力。所以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总体表现应该给出公平合理的评价。以往评定成绩时,我往往会根据学生平时的实训印象综合给分,这样不利于学生自我改正能力的提高。现在,我采取了平时成绩加工件成绩相结合的评分机制,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工件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而且,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工件根据其加工工艺的难易、加工时间的长短来合理分配分数比重,给出公平的成绩。

总之,在实训中要逐步让学生养成细心、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其钳工操作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钳工不只是体力劳动,而且是需要很高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高级脑力劳动。作为老师,也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对于课程要敢于改革与实践。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稳固提高!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学》第四版,姜波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5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ISBN 7-5045-2532-4;

钳工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技术等级考核 必要性 准备工作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一、钳工技术等级考核的必要性

钳工技术知识是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技术和基础知识,其功底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对于钳工类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专业技术是工程技术类学生领会、巩固和应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也是进一步发展综合能力的基础,更是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工效提供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

学校在进行钳工技术等级考核前,应制定《操作技术等级考核管理条例》(条例内容另研订),规定机械类学生未取得钳工技术等级证书者,不发毕业证书,只发结业证书,待取得钳工技术等级证书(普通技工班四级证书、高级技工班三级证书),再换发毕业证书。从而进一步规范培养目标,使实践操作技能真正成为培养目标合格标准之一,使钳工技术等级考核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钳工等级考核的准备工作

钳工技术等级考核前的准备工作可分为两部分。对每位学生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及综合操作的运用能力。所以,我们要探讨结合等级考核的钳工教学;其次,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使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也是一种必要准备。而对学校来说的准备工作,则是要检查好学生操作中使用的设备和工、量、夹具等的性能是否正常,能否进行适应性操作。

总之,以上三方面的准备都是不可缺少的。平时的刻苦训练,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钻研技术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是取得好的考核成绩的前提;稳定、自信的心理状态是正常发挥应有技术水平的重要保障;设备和工、量、夹具良好的可运行状态也同样十分重要。

三、钳工等级考核的教学组织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钳工技术等级考核与一般工人的钳工技术等级考核有所不同,不仅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等级标准,还要使他们了解生产是怎样进行的,高级工有时还要参与处理生产技术及管理中的问题。技能是由练习而获得的自由化了的活动结果。这种能力是在反复操练过程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逐渐内化的。由于,学生的技能训练是受办学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不可能像工厂工人长期反复训练,训练只能结合教学进程实行定期强化训练,因此,能否考出钳工技术等级证书,在教学计划中的合理安排与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应采取以下的措施来组织钳工教学:

首先,规范培养目标,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在课时安排方面,适当增加有效实训教学时间。如我校2008级模具钳工专业(三年制)的教学计划就是一个较好的教学计划,利于学生的钳工等级考核。其钳工工艺课时与钳工实习课时之比为1:2.04,钳工实习课时占总课时的10.2%。也可根据专业要求的不同,钳工实训教学时数有所倾斜。

其次,基本功训练与综合锻练相结合。基本功训练可结合教学顺序分散进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综合锻练是由单一技能过渡到综合技能,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操作能力及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这要在技术等级考核前集中一段时间结合教学进行。

再者,开放实习工厂,增加学生实训时间。开放实习工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期间进行实践锻炼,这对学生熟练技能,提高操作水平大有益处。

四、钳工等级考核的教学方法

技工学校学生的钳工技能是为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服务的,是衡量其工作能力的标志之一,旨在充分锻炼其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与未来职业之间的距离。但学生技能训练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学生要达到原劳动部颁发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考核要求,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探究。

我们应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钳工等级考核的教学:

首先,强化工艺能力训练,提高工艺思维技能。思维是人脑对事物进行思考的过程。通过思维形成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钳工技术等级考核不仅是考核操作能力,其中工艺的规范编排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要求指导老师着重辅导学生如何进行工艺编排,传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比较各种工艺方案的优劣,并选择最佳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工艺思维技能。也应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各自的工艺方案,并加以实施加工、检验、总结、提高。

其次,强化基本操作训练,提高基本操作感知技能。感知技能属于感知器官对某种技艺活动的领悟、掌握程度。钳工的基本技能是锯和锉,在实际技能操作考核中,它占有较大的比重。锯和锉要求操作者要锯得直、锉得平,这全靠在长期艰苦训练中积累经验,体会手感,从而形成熟能生巧。因此,我们要把锯、锉等基本操作技能,集中进行强化训练。

钳工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钳工 项目教学 分层次教学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15-01

高职院校是以就业导向为办学理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我院是机械制造类院校,因此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基础偏弱,在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很吃力。同时大多数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感到难学易忘,怕学、厌学心理严重,从而专业系统知识得不到形成,以致专业理论考试只能应付。进入专业实操教学阶段,由于专业理论知识当初掌握不扎实,现在只能限于盲目性、模仿性的机械操作,因而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技能。另外,钳工实训普遍存在内容枯燥、形式g调等问},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劳动强度校大,所以很多学生缺少参加实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训练方法,优化训练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实习实训效果,是值得我们认真讨论的重要课}。

一、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

随着制造业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的发展,很多学生觉得传统的钳工已经不再适应社会,所以要让学生明确钳工技术虽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和其他机械加工行业其实是相通的, 钳工实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门技能,而且为后续机械行业其他工种的学习创设了一定的条件,由于有了钳工技能的铺垫学生已经学会一些工量具的使用、简单设备的操作, 懂得了安全明生产的重要性, 知道了加工工艺的重要性。更重要的由于钳工实习是手工操作,需要一定的体力,因而钳工实习磨炼了学生的意志,提高了吃苦耐劳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为后续的实习、将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钳工技能, 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

二、钳工基础实训教学融入考证培训

近年来,劳务市场对劳动人力资源的需求证明,具有高职学历和一定技能的毕业生较受欢迎,这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较高。要扩大就业,改变目前岗位空缺和低素质劳动者并存的结构性失衡状况,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一般而言,企业会优先选聘拥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这类毕业生无需企业再耗费时间、财力、人力进行再培训就能上岗工作,特别是订单式培养的毕业生在企业更能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因此,高职学生如果能有效地掌握和利用技术能力,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就为自己在职场上的立足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石。

我院实行“双证”制度,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钳工实训融入考证内容,不单独设考证实操培训时间,便于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和管理,能够利用废旧材料及边角废料进行生产,重复使用原材料,大大节约原材料的消耗。

把钳工考证的内容与钳工实训课程相结合,设计出多个培训项目,每个项目中有多个任务,把知识点、难点贯彻在任务中。创建了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课程模式,学生学习的兴趣显著提高。而且通过连续的训练,学生能较牢固地掌握每项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职业技能考核成通过率和优秀率提高,体现出人才层次的高等性、知识的实用性、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和就业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

三、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钳工教学,学生普遍觉得钳工技能训练枯燥乏味,又脏又累,开始新鲜感一过去,操作就提不起精神。如果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因此按照技能鉴定内容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把钳工基础教学和考证内容融合,制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循序渐进、包含全面的课题项目。项目确定后,应对每一项目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教学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主完成。在项目教学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项目实施中,理解和把握了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四、在项目中实施分层次阶梯式教学

由于学生素质有差别,体质有强弱,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根据学生体能和素质不同,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每个项目中有多个任务,把知识点、难点贯彻在任务中。完成一个任务,就进入下一个。实习训练目标是要使学生既能顺利通过技能考核,又要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教师应因人而异作目标分解,为每一个课题制定出一个明确的实习训练分目标,使学生明确每个课题必须达到的操作技能要求,这样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吃得饱”,让体力较差,接受较慢的“吃得了”。

在整个实训结束后,水平较高的学生会尽快取得资格证,节省出时间考其它资格证,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五、实现多元化课程教学评价

传统的实习成绩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练习的课题, 接照评分要求进行评分,重结果, 轻过程, 忽视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对于刚刚开始实习的学生来说,出了力气,成绩还不理想,甚至还不及格, 就会越来越害怕实训, 这样客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 在实习成绩评价中要轻结果,重过程。成绩固然应该占一定比例,但不能忽略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 应该给予学生更多鼓励。但对于动手能力强,但纪律不好的学生,即使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也不能给出很好成绩。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出忧r、遵章守纪情r、尊敬师长、安全文明生产、项目分解任务完成情况、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

总之,为了使钳工实训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生产,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需要,提升专业实习实训效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巫恒兵.提高钳工技能训练质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8

[2] 徐冬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钳工培训总结篇7

钳工实习教学 钳工技能 专业技能 实践问题

钳工主要从事工件的划线与加工、机器的装配与调试、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及工具的制造与修理等工作的工种,应用在以机械加工方法不方便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其特点是以手工为主,灵活性强、技术要求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按工作性质可分为普通钳工、装配维修钳工、工具钳工等。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钳工技能,使钳工生产实习教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是摆在每个钳工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钳工实习训练普遍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等问题,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劳动强度较大,不少学生望钳工实习而却步,缺少参加实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训练方法,优化训练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钳工实习的教学质量,是值得钳工实习指导老师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

不少学生认为,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现代机械化加工完全可以代替手工操作,手工操作费时间、耗体力。于是,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刻苦训练、应付了事的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怎么引导?教师要告诉学生: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至今尚无合适的机械设备可以完全代替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作业;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仍需依靠钳工的手艺进行精密加工;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或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某些精密修配、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更是离不开钳工,可见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仍具有其他先进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掌握了钳工技能,对进一步学习其它机械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极其有益的。只要学生真正认识到钳工的重要性,就能激发出他们学习钳工的兴趣,配合老师积极参与实习训练。

二、转变传统理念分阶段进行基础技能培训、企业培训、考试

第一阶段,包括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学期,主要进行基础技能培训、基础技能培训在第一学年进行,要引导学生进入职业化理念、启发学生实习技能的积极性,传授本工种基本技能和多工种基本技能。基础培训目标包括基础培训和专业技能。基础培训是对学生的操作基本功训练,在这一阶段中,应十分强调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打好基础。(1)按培训教程大纲,学生将学习钳工专业的划线,锉削、锯割、錾削、钻孔、攻丝、铰孔、铆接、套丝等,以及简单的锉配、装配专业技能培训(16周);(2)引导学生进入职业世界,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3)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初步形成职业道德观念;(4)多工种培训,学生除钳工基础培训外还要进行电气焊(2周)、车工(3周)、数控编程(2周)的学习;(5)与生产相关的培训;(6)专业技能与知识;(7)中间考试。企业培训和中间考试在第二学年上学期进行,企业培训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工作方法的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等。(1)积累职业经验,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加强对学生工作方法的能力的培养;(2)扩大、应用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加强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3)参加生产,并在生产中了解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4)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初步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过渡。在这期间,实习教师要进行全程的跟随式教学。到期末,为了检查学生及老师在基础培训和初级专业技能培训后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教学和学习中加以弥补。中间考试的成绩占最后实习成绩的30%。

第二阶段,是第三学年主要是顶岗实习即到企业实习。实习教学最终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为企业服务做准备。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掌握专业本领的基本手段,将技能培训分为校内培训和企业实习两大块进行。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指导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技能,更应该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根据以往的经验,好多学生在进入工厂后,虽然也掌握基本技能,但不知道该怎么干,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必须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接触生产,在生产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而且钳工的许多技能要在生产中才能完成,如刀具的热处理、工件的立体划线、机床床身的刮削、零件的组装与机器的总装配、机床的维修与保养等。因此,在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强化生产与实习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适应生产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都属于校内实习阶段,都能在第一阶段里面有所体现。而第二阶段的顶岗实习,即是到企业实习。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企业培训计划和目标,要求学生在此期间要了解机械装配的工艺过程及从单件加工到装配调试的方法;了解各种型号钻床的加工制造特点及各种刀具的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在师傅指导下独立完成较简单的零件制作及装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个人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及识图、工艺理解能力。企业为学生安排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品质优秀的实习指导师傅和合理实习岗位,并和学生签订企业实习协议书;学生在企业培训期间,学校坚持安排教师每周2~3次到企业巡回检查,及时了解企业培训的进展轻情况,听取企业和实习生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生下厂期间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在企业培训中态度端正、遵守纪律、勤学苦练、技术掌握扎实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就业推荐给以优先,对不认真对待企业培训的学生将给予通报批评,不推荐就业等。

三、结束语

技能训练的改革,使学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也促进了校企文化的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不断调整优化。经过几年的探索,钳工技能训练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培训质量提高,受到企业欢迎。教学改革的道路艰辛而漫长,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企业的合作、校领导的支持、教师思想观念的改变等,教学改革的步伐还要加大加快。随着社会实践范围不断扩大,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能力。在现代的教育和技能开发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和实践问题结合,只有这样,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才能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培养出更多、更好地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雷.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姜波.钳工工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钳工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中职;钳工实训教学;创造性思维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249

1 前言

事实上职业教育就是以能够培养出富有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能够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以及技术型人才为目的。而所谓的实训教学,就是在教学的基础上也尽可能地培养学习者掌握钳工基本操作的能力。在钳工实训教学中,中职学校必须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等是中职及其重要的部分。

2 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及特点

(1)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创造性思S字1896年被提出以后,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青睐。这个概念被广泛使用,但是对于创造性思维的界定一直都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综合各种界定和分析,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定义主要看成是一个过程、一种状态和一种结果[1]。最后综合生理和各种界定形成了定义:创造性思维就是大脑皮层与外界进行联系和恢复形成构思的一种过程,它是一种以感知记忆联想作为基础,以达到丰富和探索以及综合目的的活动。

(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独创性。创造性思维不会受到传统和人们潜在默认的惯例的束缚,而是能够在联想和感知中突破常规,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传统给的定义、思路、方式给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敢于质疑以及给出合理的“挑剔”。2)求异性。思维开拓创新,经常天马行空,往往让人匪夷所思,但是就是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思维灵活。3)联想性。面临某一种情境时,思维可立即向纵深方向发展;学会联想,能够由此及彼,又能够在思考的时候能够入木三分,思维具有连贯和缜密性。4)灵活性。创造性思维就是能够突破“规范”“传统”的禁锢,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不仅仅拘泥于课本以及老师和社会系统默认的标准,能够做到对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不固化,较为灵活。5)综合性。能够利用思维把控全局,从局部的细节到总体的概述,都能够进行概括和融合,将问题进行思维转变,能够将复杂内容进行简单化,然后从中提取自己理解且比较全面的所学定理公式法则及解题策略。

3 培养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

(1)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对于职业人才教育培养有硬性的规定,针对职业学院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其培养的人才要满足现阶段我国对技术要求较高且复杂性比较高的岗位,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多面发展,从而让产品以及服务的质量有所保障。对于职业学院来说,进行教育不是仅仅培养出能够懂得技术并且擅长操作设备的技术性专业人才,更多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来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

(2)现阶段实际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形势以及产业不断调整升级,企业越来越看重技能型和复合型的人才。而在信息技术以及科技研发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于有创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人才需求急速上涨,这是当下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基本预见,在未来社会中,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在现阶段,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这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任务。

4 中等职业学校钳工实训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情绪,是人们对于主观认知和认知经验的综合,包括了感觉、思想等认知的产生的身心状态。而兴趣则是人们对于某种知识的内在需求。而在中职教育中,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于钳工实训的兴趣,然后尽可能地提升学生对于实训操作的欲望。学生对于钳工的实训操作产生了兴趣,可以在碰到问题中利用多角度和维度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提升都是有重大积极意义的。

以钳工实训的教学活动为例,在制作小锤子的这个环节中,教师一般是根据教学大纲以及硬性规定,而学生一般是根据所学教材或图纸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因此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一直在示范并讲解其中应注意的细节和知识点,而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慢慢掌握相关的操作知识、测量手段以及知识要点和细节,这种实训的培养技能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但实际上,在该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小锤子的制作以及打磨分阶段和批次来完成,以培氧学生创造性思维。

(2)培育发散思维以及聚合思维结合的思维方法 。对于发散思维以及聚合思维的理解,其实质就是一个从一到多和多到一转换的过程,在实际的钳工实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局和思维的引导。传统的钳工实训中,只能交出理论性以及操作型人才,但是这种人才往往局限于理论以及经验,没有创造性以及创新的思维意识。举个例子,在教学钳工实训凹凸体课程时,教师先让学习者观看模型,让同学独立在脑子里构造步骤和操作方式,从多个方面和层次角度来对引导模式的设计制作和定型寻找答案。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实训技巧和操作技巧时获得创新意识以及构建能力,而且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

5 结束语

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永远不会有固定的模式和方式来统一对于学生的教学。教学的过程本质是探索和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不停的进行探究,总结经验,最终应用在教学活动的实践中。

在钳工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放在第一位,要能够在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将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现阶段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交流和研究,来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秋华.中职钳工实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13(02):55-57.

[2]范婕.让图形悦动起来--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界,2016(03):146-146.

上一篇:统计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舞蹈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