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06 09:27:20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82-01

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早已被广大数学老师所重视。但是,目前确实有一部分老师谈到能力的培养时常提到的是自觉学习能力,计算能力,掌握基础知识能力,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把思维能力的培养看成是高中和大学的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予重视,是一种违背素质教育的倾向,必须认真地加以注意。

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升入高中、大学以后的成绩优劣,他们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学生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及情感意志仍大量保留着小学生阶段的种种特点,特别是刚进校的初一学生,思维特点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正在萌芽抽象思维。因此,在这个阶段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下面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1、讲究提问的艺术,立足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以重视思维为主线。在提问中,既要精心设计问题,更要重视让学生讲得出结果的整个思考、计算、推理过程。体现让学生“知其然”,还必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比如我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时,就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先放一段天气预报的录音,让学生注意听天气预报中关于气温的描述,从而思考为什么预报中不说某地今天的具体气温,而是说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既然不具体说出今天的气温,为什么不说:“今天某地气温不知道”,在幽默和启发中使学生思考回答,得出预报,知道了今天气温变化范围的意义。

2、要克服将学生的思路往教师思路上拉,不要束缚学生的手脚,阻止扩散思维的正常发展。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准确迅速地找出问题的所在,查出“病因”,再画龙点睛的点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也增强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如在讲到三角形全等的三个判定定理后,让学生去找规律,发现问题。然后问同学们,已知两边和一角,如果这个角不是两边的夹角,那么这个角在什么条件下,两个三角形全等?在学生无从下手时,我给出了第一种方案:已知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如果这个角刚好是大边所对的角,则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也就是说,此时“边边角”成立。哪位同学还发现使“边边角”成立的其他方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对有争议的方案进行指导,引导他们紧扣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并借助图形加以判定,最后学生提出如下方案得以肯定:(1)、若这个角是直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若这个角是钝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至此,这节课的目的可以说达到了,虽然花费了时间,却巩固了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3、对于个别学生富于想象,有创见性,解题方法具有独到见解的更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在解方程中,0.25X=0.16,甲学生按照步骤在方程两边同除以0.25得X=0.16/0.25=0.64;乙学生通过观察,发现X项的系数是1/4,方程两边同乘以4得X=0.64。甲乙两学生的解法,答案虽然一样,但乙学生的方法简捷,思路新奇,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独到之处。因此老师应给以肯定和鼓励,以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4、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思维的巨大动力,有兴趣才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时,他总是积极地去思考、去拼搏。所以,老师要关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强迫为我要学,增强学生自觉思考、钻研的主动性。如果课题引入自然、恰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尝试着用一个故事开头:“丢番图是公元三世纪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因为他在代数学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被称为代数学的“鼻祖”。他去世后人们给他立了一块奇特的墓碑,碑文是:“过路的人啊,这儿埋葬着的是丢番图,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婚了;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痛苦中度过了四年,与世长辞了。过路的人儿哟,你可算出来了,丢番图活到了多少岁”?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教师适时引导:“我们一起计算一下丢番图去世的年龄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数学家”,不知不觉中已进入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学习。

5、要教学相长,教师要平等待人。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急于预示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思考时间和机会。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按照题目的已知结论,自觉地改变观察角度,灵活运用公式和解题途径,促进智力的发展。

6、要注意教育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坚忍不拔,有主见有恒心,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

总之,我认为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应有机地结合起来,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要通过优化教学,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知。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激发学生兴趣,打造活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