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06 08:01:27

基层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状况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我市3家中心卫生院10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73.3%护士职业倦怠处于中度及以上;基层护士压力源主要来源于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患者管理、人际关系等4 个方面。结论:基层医院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手段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维护其身心健康。

【关键词】基层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11-02

职业倦怠是由于受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心不适、情绪衰竭、心理衰竭和亚健康状态[1]。多发生于为人群服务的工作人员,其中护士这一职业群体发生职业倦怠的现象较为普遍。它不仅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还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而且不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2]。因此,有效消除护理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对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工作绩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基层护士职业倦怠的状况与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我市3家中心卫生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一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100%。105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 23~49 岁,平均年龄(35.24±5.2)岁;护龄 1~33年,平均护龄(17.30±1.6)年;中专32人占30.48%,大专64 人占 60.95%,本科 9人占 8.57%;初级职称66人占 62.85%,中级职称36 人占 34.29%,副高职称3人占2.86%。

1.2 方法

1.2.1 使用职业倦怠量表(MBI)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由3个维度(情感枯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共22个条目组成,受试者依据自己的感受对问卷中的相关表述进行选择,0分~6分分别表示其感受出现的频率[3]。情绪枯竭维度有9个条目,主要评价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情绪反应,得分范围0分~54分,≤17分为低度倦怠,18分~26分为中度倦怠,≥27为高度倦怠;去个性化维度有5个条目,主要评价压力引起的对服务对象的态度及感觉,得分范围0分~30分,≤3分为低度倦怠,4分~7分为中度倦怠,≥8为高度倦怠;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有8个条目,主要评价压力引起的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得分范围0分~48分,≥33分为低度倦怠,25分~32分为中度倦怠,≤24为高度倦怠[4]。

1.2.2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5]调查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量表包括工作量太大、大量非护理性工作导致角色模糊、患者护理、人际关系紧张(医护、护患)等4方面,每方面4个条目,每条目计分0~3分,完全不同意计0分、基本不同意计1分、基本同意计2分、完全同意计3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程度越大。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 基层医院护士职业倦怠评分 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见表1。

2.2护士工作环境常见压力源评分及与职业倦怠各维度的相关性 见表2。

3 讨论

3.1 基层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情况

职业倦怠是一种对工作、生命、他人的负性状态,是一个长期的、细微的演变过程[6]。随着护理模式向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更新,护理角色的职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对护士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基层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可能与下面因素相关。

3.1.1 护理专业与工作方面。

护士社会地位较低,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信任;许多基层医院管理者认为护理工作依赖于医生,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奖金的分配上与医疗拉开档次,严重打击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护理工作繁琐,难免枯燥无聊,导致部分护理人员丧失了求知热情,除了应付常规治疗,机械被动地执行医嘱外,对护理知识技术日渐淡漠,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没有成就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漠不关心,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虽然有时很努力,但又无法改变现状(工资、待遇、地位等),所以护士只能用消极的办法来对待工作上的、人际上的竞争,时刻提防着别人,就很容易变得偏执和猜疑,对工作敷衍了事。

3.1.2 工作量及时间方面。

基层医院护士人力资源配备相对不足、床护比例偏低,导致护士工作负荷过重、压力过大。护理工作又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护士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出错,再加上频繁的倒班、生活不规律,时间久了会感到筋疲力尽,有的甚至患上抑郁、焦虑等心理病症。同时护理作为一项助人的职业,它的确需要护士付出爱心、真心、诚心,然而长期的、过度的情感付出,如得不到理解、支持,就更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8]。

3.1.3 大量非护理性工作导致角色模糊。

基层医院服务的病人90%以上来自农村,由于经济原因,当医疗费用的支付超过了病人的承受能力时,加之护士兼着记账、催费的职能,就极易引起病人对护士的不满情绪,造成病人及家属的误解而引发矛盾。

3.1.4 人际关系紧张。

随着病人的法律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加上某些媒体反面报道,使医患关系紧张,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加;基层绝大多数病人由于缺乏预防保健和疾病基本知识,且大多已在村卫生室治疗一段时间无疗效后才到医院就诊,期望一到医院就能解决一切健康问题,与自身期望值存在差距,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方面不满意,便会产生失望、埋怨等心理现象,一部分不良情绪就会转嫁到护士身上来;护士多为女性,在传统的观念上更多的倾向于安逸稳定、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但复杂的人际关系冲突导致了护士职业角色与自我角色的矛盾,容易产生护士面对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的矛盾激化。

上一篇:腹水脱落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 下一篇: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