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镇痛泵在骨科术后应用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2-19 10:19:42

自控镇痛泵在骨科术后应用的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3例骨科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镇痛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患者术后止痛效果好,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骨科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止痛方法。

【关键词】镇痛泵;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20-01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和机体动员各系统恢复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术后疼痛可能是病人一生中经历最为严重的疼痛[1],疼痛不但给患者带来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使患者身心受到影响。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术后镇痛方法是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自控静脉镇痛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并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对止痛药的不同需要而投放用药的优点,但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尿潴留、腹胀、便秘、呼吸抑制、低血压、压疮等。因此做好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现将镇痛泵在骨科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3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骨科术后患者。男 66例,女 37例,年龄19-73岁。其中腰椎骨折13例、股骨骨折38例、髌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25例、内外踝骨折15例。

1.2镇痛方法

术前留置静脉套管针,术后由麻醉师配制好止痛药,加入镇痛泵内,用三通管将镇痛泵和留置静脉输液管连接,妥善固定后带回病房,以2ml/h的速度连续输注止痛药物。镇痛泵使用时间24~72h。

2 护理要点与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对镇痛泵知识的宣教 术前详细向患者讲明术后止痛的重要性和使用镇痛泵的安全性,讲解镇痛泵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术后的镇痛时间。让患者了解有效的使用镇痛泵不仅可以避免术后的疼痛,而且不会影响伤口愈合,不会成瘾,同时教会简单操作方法和使用时注意事项。

2.1.2 心理护理 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心理因素始终伴随着疼痛的全过程。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担心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大多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这些不良的情绪能够降低患者的耐痛阈。在病人入院后,我们就对患者进行卫生宣教,向其讲解镇痛泵的使用效果,并请曾经使用镇痛泵的病友与之交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术后护理

2.2.1加强心理护理 做好术后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多安慰和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药物与心理治疗的最佳结合。

2.2.2确保镇痛泵正常工作妥善安置好镇痛泵及其延长管,固定好硬膜外导管,管道的通畅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镇痛效果,特别是在改变、更衣擦浴时,可致管道扭曲、打折、脱落等,应认真检查,仔细观察储液囊有无破裂或药液流入外壳等异常现象,如有异常立即停止使用。

2.2.3疼痛观察与护理 不同个体对疼痛的感受不同,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疼痛反应也不一样[2]。护士对术后的患者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镇痛效果和镇痛药物使用量,指导患者应在感到疼痛时即按键给药,不必等到剧烈疼痛时再使用,使患者获得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使用中如果患者疼痛并未减轻,及时与麻醉师联系并处理。

2.2.4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呼吸、循环系统是镇痛泵的护理重点。患者在使用镇痛泵开始阶段应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因为泵内镇痛药物可以导致脑干呼吸中枢不同程度抑制,药物通过内源性组胺释放、扩张血管,导致血压降低,经减慢注入速度血压可正常。

2.2.5并发症的护理

(1)恶心、呕吐的护理.恶心、呕吐是镇痛泵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这是由于吗啡刺激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3]。在护理上应注意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分散其注意力。术后交代好患者禁食、禁饮情况,出现恶心、呕吐者应通知医生,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仍未改善可暂停使用镇痛泵。同时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口腔护理。

(2)尿潴留的预防 使用镇痛泵可能出现尿潴留。镇痛泵中的药物会持续作用于脊髓神经,影响膀胱功能。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镇静、兴奋平滑肌等的作用,它能提高括约肌的张力,降低膀胱膨胀感和膀胱平滑肌功能。尿潴留一般发生在术后的1~2d内,因此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护理,观察尿液的量、色、性质,拔管的时机可选择在停用镇痛泵后4~6h,拔管前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的功能。同时,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做好尿道口护理,嘱患者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未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如果不能自行排尿,可采取热敷、听流水声、按摩膀胱区等方法促使排尿。

(3)腹胀、便秘的护理 镇痛泵使用的止痛药中芬太尼属阿片类药物,它有抑制胃肠蠕动,患者易出现腹胀、便秘等情况,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肠鸣音、排气、排便等情况。镇痛泵使用期间,护士应指导患者定时翻身和按摩腹部,早日下床,促使肠蠕动恢复。排气后尽早恢复个人排便习惯,防止便秘,并少食产气食物,防止肠胀气,便秘者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4)呼吸抑制的预防与护理,止痛药物对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必须重点观察术后6h患者的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口唇、甲床的颜色、呼吸的频率和深浅度的改变。鼓励患者选择合适的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5)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 造成术后低血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麻醉的影响、液体不足、心功能下降等。低血压常发生在术后6h内;术后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一旦发现低血压,应立即通知医生,加快输液速度,及时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减慢或停止使用镇痛泵。

(6)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术后镇痛一般需要持续1-3d,感觉能力下降,使皮肤肌肉对疼痛、压痛反应迟钝,加上术后卧床时间长,皮肤长期受压,易发生压疮,尤其老年和消瘦患者易发生。因此,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的清洁、柔软;定期协助翻身,按摩骨隆突处,每1-2h协助患者做被动性肢体运动,保持功能位。

3 结论

镇痛泵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该方法具有用药量少、止痛效果显著、维持时间长等优点,使用镇痛泵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加强患者术前术后的宣教、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使患者心态良好、精神放松地接受治疗,从而提高使用镇痛泵的效果,大大减少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 洪溪,黄宇光,罗爱伦. 术后镇痛的规范化管理〔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 (10):789-799.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142.

[3] 王国良,张美云,郑鹏,等.强力宁预防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并发症的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3(2):86.

作者简介:

蔡婉霞(1971-),女,福建泉州,本科,副主任护师

上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护理效果观察 下一篇:腹水脱落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