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乔姆斯基语言能力观

时间:2022-09-06 06:00:43

浅析乔姆斯基语言能力观

摘要:本文对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语言能力观理论进行了梳理,进而探究乔氏语法与其他理论的不同之处。意在说明学术思想的影响力和继承是带有历史必然性的,以此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有关语言本质的理论,同时也有助于了解其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

关键词: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法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HO-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095-02

自转换生成语法问世以来,这一理论在世界语言学界已然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乔姆斯基所研究的“语法”完全颠覆了我们传统概念中的“语法”,开创了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新纪元。几乎各个流派都在以乔姆斯基理论为参照标准,试图证明自己学派在某些方面胜过乔姆斯基。这其中,有人表示强烈认同与赞赏,但也不乏反对与批判的声音。生成语法理论内容艰深,阅读乔姆斯基的理论需要一定量的数学、哲学、逻辑学以及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铺垫,本文仅是对于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初步涉猎,对其语言能力观做出浅显的阐述。

一、乔姆斯基语言学研究的性质和任务

早在古代时期,人类就在不断的追寻语言的“通天塔”,对于语言及相关问题展开了探索与研究。而在人类对于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一定层面的过程中,我们对于语言的认识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就此,语言学作为一门专门人类语言研究的科学应运而生,“与其他学科一样,语言学通过描写生活中极为平凡的事实,以此提出科学假设或理论来解释这些事实”[1]P49。现如今,人们都认同“语言学是一门科学研究”这一命题,但具体是划归到科学研究下的哪一门类,不同的语言学流派有着自己派别的观点。比如说,功能语法强调语言在社会中所体现的功能作用的研究,故其将语言学研究划归在社会科学的范畴内,而乔姆斯基的理论研究是在怎样的视角下进行的呢?

一般我们认为生成语法学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派别,实际上,生成语法与其他一些语法的区别,不仅仅是学派之间的区别,更重要的是不同学科之间的区别。一方面,生成语法学属于语言学,是一门科学研究,这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生成语法学只研究形式,所以有形式语言学、形式理论之称。”[4]P13生成语法学的理论多使用数理方法将语言形式化进行研究,其实,乔姆斯基等多数生成与法学家则把语言学研究看作是一种经验科学。

面对这些问题,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言学家们作出了如下的解释:首先,从生成语法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种类的语言只不过是在人类共同语法的可能范围中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而已,不同种语言是在拥有一定共性的基础上兼有各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语法特点都与某个民族,或者某个社会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英语动词有时态变化,而汉语动词没有;为什么英语没有声调,而汉语有声调,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特点的问题,这些不同语言所具有的特性并不是在社会中形成的。因此,语法学研究可以完全独立于社会学研究之外。其次,在交际过程中,语句和上下文、语句和说话环境之间有着必然是有一定联系的,但是这种联系要远比行为主义学者们想象的联系要远得多。因为错的句子无论在何种语境下还是错的,捕鱼时说的话在课堂中也能说,也并不妨碍理解。所以,语境的存在并不妨碍我们独自研究语言。再次,语言与文学,就好比颜料和美术。可研究颜料,我们并不用考虑美术因素。由此,我们可以找到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学科定位:

非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哲学

科学非经验科学

经验科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

……生成语法学

在明确了乔姆斯基理论的学科定位之后,生成语法学的主要任务便不言自明。“生成语法学的任务在于解释和说明人类所共知的各种语法现象”[3]P2。我们不妨将乔姆斯基类比为语言学界中的牛顿,致力于探索和解释人类所共知的各种语法现象,解释为什么儿童能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为什么文盲也可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合乎语法?并着力于描写和说明人们并未察觉到的这种“语言直觉”。

二、转换生成语法与传统语法之间的对话

在传统语法框架下,语法学家通过整合记录某一类说话人的言语,以此来构建和描写人使用语言时所遵循的语法规则。但是这样的做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人类语言所能产生的句子是无穷多的,而语言学家的精力和能力又是有限的,像结构主义语言学家那样收集语音材料,然后归纳出某种语言的语法使用规则,并不能完全将这种语言中所有的句子囊括在内。在语法规则之外,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例外或者不规则的用法,这都是传统语法所不能解释的。

乔姆斯基一贯强调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performance)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人们头脑中内在的语法知识是语言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语言的具体行为是语言运用”[2]P4。然而在我们交际过程中,有些句子谁都认为是对的,有些句子谁都认为是错的,还有些句子就产生了分歧,众口不一。那么,语言学究竟该以谁的语感为准进行研究呢?

各人的语感难免是有差异的,为了简化这一问题,乔姆斯基(Chomsky,1965)将语感研究的客体提到了抽象高度:

语言学理论着眼的主要是在纯粹单一的语言集体之中的一个理想的说话者――听话者。他精通这种语言而且不受与语法无关的种种条件影响,如记忆限度,注意分散,兴趣转移和实际运用语言时犯的错误(包括偶然性的错误和典型性的错误)。

只有在这样的理想化条件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语言才能作为反映人们语言能力的第一手材料,这也是生成语法学家们所追求的语言学研究的理想化条件。但在交谈中我们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这也是在所难免的。生成语法学研究理想的说话者――听话者的语感。

传统语法学家认为人能产出和理解无数个句子,无论是曾经遇到还是没遇到过的句子是因为个人语言具有创造力,一个民族共有的一种语言也具有创造力,但是这样的创造力究竟是什么,即: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问题,他们却并为此作出过多的解释。而生成学派早在60年代就十分重视对于语言普遍性的研究。至此,乔姆斯基对于人语法能力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阐述。

三、个别语法和普遍语法

传统语法对于人类语言语法概念作出了以上的阐述,虽然在某些层面上对于语言的解释力有所欠缺,但其为人类语言理论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肯定。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掌握着自己本民族语言的语法能力,通过这样的能力,我们可以产出符合语法的句子。但是无论是让我们叙述这是怎样一种能力,又或是让我们说出我们遵循了何种规则,这都无法准确地描述出存在于我们大脑的语法知识。乔姆斯基在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具体的有关语言共性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于语言普遍性问题以及为什么儿童能在短短的2-3年时间就学会本民族语言作出了解释。

乔姆斯基提出自然语言的共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内容普遍性(substantive universal)和形式普遍性(formal universal)”[2]P28。内容普遍性,就是说每种语言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语类。形式普遍性,也就是说:我们能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中,或者说是任意的两种语言中,找到一个两种语言所共有的语言规则。

人的语法知识包含了两部分内容: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和个别语法(particular grammar)。前者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语言能力,这也就解释了语言为什么是人类特有,而动物没有语言的问题;后者是人出生以后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到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本族语言。人在出生时,大脑内部构造就已经决定了人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也就是说,在普遍语法能力面前,人人“生而平等”。无论文学家也好,还是乞讨者也罢,这部分语言能力,几乎没有差别。

如果我们把此时大脑状态看作初始状态S0,那么,在出生以后,儿童在周围环境中逐步接触到语言,开始慢慢学习语言,并形成自己的语法,最终习得语言。在此过程中,他的语言知识在不断扩充增大,与此同时,积累了一定量的经验,丰富了自己的大脑容量。在这个过程当中,初始语言状态由S0发展到S1,S2,S3……Ss。最终到达Ss状态时,就发展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个儿童已经成功地习得了母语。此外,说汉语的人和说英语的人具有相同的S0状态,即:S0是普遍语法,Ss- S0就是个别语法。个别语法的特点取决于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特点。而“普遍语法的作用是高度概括的原则(principle)来确定语法的范围,某种语言的生成语法规则排除不合格的句子,普遍语法原则排除不合格的语法。不妨说普遍语法是语法的语法。”[3]P38把普遍语法的内容研究得越完备,那么个别语法发挥的空间就越小,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别也就越小,语言学习过程就变得简单起来。但同时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儿童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庞大复杂的语言系统,因为在语法系统中,普通语法知识是天生的,不用学就能掌握。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所能产生的句子都是无穷多的,掌握了某种语言的人都能说出无数句子,这是我们所共知的,但是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并不是把无限的句子一一学会的,同时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f在我们人脑内部必然掌握了一定的内在规律,通过反复运用这样的规律,进而拥有产生无限句子的能力。然而人们一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掌握了哪些规律,也并没认识到为什么会具有语言能力。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强调了人脑在语言活动中的角色,进而将人的因素引入了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并且建立了一定的联系。虽然生成语法学家在不断的争论和改变理论,但是这样的语言能力观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争论和改变,并不是意味着生成语法存在种种问题,这正是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的具体体现。甚至可以说,多年来生成语法所出现的演变和经历的发展时期都是在这个不变的语言观的指导下产生的,都是为了实现其语言观所决定的理论目标,都为人类语言学知识填补了空白。

参考文献:

[1]Chomsky,N.1957.Syntactic Structures. The Hague:Mouton.

[2] Chomsky,N.1965.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3] 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4] 徐烈炯.生成语法纵横谈[J].外国语,1986(3):13-19.

上一篇:肖文玖的匠心之道 下一篇:顺丰速运“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