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现代学生观,关心尊重每个学生

时间:2022-09-06 05:47:41

树立现代学生观,关心尊重每个学生

摘 要: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教师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启迪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全面展现自身独特个性魅力的时空,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尊重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 现代学生观 个性 尊重

我国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且基础教育的属性也决定了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学生的一般成长规律进行教育,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

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我们的学生成长在传统文化的摇篮里,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形势,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共性、有规律。树立现代学生观,首要的问题在于尽可能多地了解我们的学生,正确认识、客观分析我们的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阶段性

我们面对的学生身心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幼年时期、少年时期、青春早期。不同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幼年时期,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美感多为感性的体验,且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少年时期是活动积极性和认知积极性最高的时期,也是最爱参加集体活动、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学生在青年早期身体进入成熟期,思维深刻性有了明显提高,精神生活出现较多矛盾,道德信仰和意志品质呈现坚定性。而与成人相比较,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着独特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正视学生与成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探求符合其特点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2.学生思维探索有敏锐性

求新求异是所有学生的共同特点。学生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喜欢追求新奇的、时髦的东西。社会上无论是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所有新的浪潮都离不开青年学生的发起、参与和推波助澜。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较之成人有着较强的敏锐性,信息社会带来的种种影响,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生活更有情趣和创意,对新鲜事物的反应更迅速和强烈,反传统的趋向更突出。正确认识学生在集体生活和思维探索中的积极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科学的轨道上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学生的思想意志有自主性

由于阅历的单纯和思维的简单,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很容易产生一种意愿,而且很容易使其成为一种信念。所以,在许多时候,学生不是“按要求去做”,而是“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不做,表现出过度的自信,甚至是执拗。学生这种思想意志的自由性,需要我们予以特别的区别和关注。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一个学生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下,悄悄地把室内的窗户开了一夜,而且睡觉时不盖被子。学生的解释是:“将来甚至有可能睡在雪地上――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另一位学生在读完一本关于苏维埃人在法兰西死亡营里进行英勇斗争的书后,决定用绝食来考验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任何责备或者讥笑,都是对学生最宝贵的东西的玷污,对学生最圣洁的东西的庸俗化。因此,教师必须尊重这种“可爱”的品质,尊重学生独特的选择方式并恰当地加以正确引导,切不可以成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来评价学生。

4.学生的思想意志有矛盾性

思维的不成熟和意志的自主使得学生的精神生活经常出现矛盾。虽然这些矛盾并不具有尖锐和对抗的性质,但它却为学生的判断和选择带来困惑。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力量既自信又不自信,对来自师长的帮助和指教既有依赖性又有逆反性;对外界给予自己的评价既十分关心和敏感,又要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别人给予的知识和结论,又总是力图进行更为精细的分析。理解这些矛盾,是教师谨慎、耐心地对待学生的重要条件,也是不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

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又说:“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

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孔子对他学生的个性曾有过这样的论述:“闵子侍侧,闵闵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现代化国家的人才需要是多方面的,人的素质、能力是多方面的,人的个性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多方面的,而不应该是单一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平平,甚至有的科目不能及格,但是在艺术方面却有很高的天赋。也有的学生解题能力强,表达能力却很差,正像人们通常说的“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来”。还有的学生记忆和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弱,一遇见计算题就无从下手。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见得太多了,如果我们只以“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将有多少未来之“星”在我们的手中被扼杀?

在《学习的革命》中,哈佛大学加纳德教授将人的智力类型主要分为七类:

第一种是语言能力;

第二种是逻辑或数学智力;

第三种是音乐能力;

第四种是空间或视觉能力;

第五种是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

第六种是人际智力;

第七种是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

学校的学习成绩,中、高考带来的压力,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前两种智力类型,经常忽略其他五种智力的发展,这显然是教育的一大失误,对未来人才培养结构会发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是对待学生的最起码的科学态度。一方面,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千差万别,精神世界更是五彩斑斓;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形成人的个性的最基本的前提,也是世界多样性的一种资源。树立现代学生观,要启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全面展现自身独特个性魅力的时空,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又是对未来活泼、多样、亮丽的世界的创造。

三、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

学生在学校的时期,是其智慧、情感、思维、意志走向成熟,并实现社会化的最关键时期。但学生的成长不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衡发展,不可能“齐头并进”,而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展现个性,发展特长,成为在某一方面有较大作用的有用人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情感体验、思维水平、意志品质等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教师既不能代替学生成长,又不能“揠苗助长”,而是要创造学生成长需要的条件,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首先,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个性,分析学生潜能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努力调动学生内因的力量,“挑动”学生自己对自己不满,自己和自己“打架”,用自己的今天和自己的昨天“作战”,打出一个崭新的、光辉灿烂的明天。

其次,要尽可能多地开展集体活动,给学生,尤其是给后进学生以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集体活动是一种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的“要求统一”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限制学生的个性和自由性。实则不然,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都能够在某些方面优于其他人,尤其是学习成绩平平、在集体中毫不起眼的学生。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才能为这样的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身手、显露才华的机会和舞台,使他们打破以往的自卑,建立应有的自信。

最后,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参与什么实践活动,就发展什么能力;参与活动的程度和水平决定了学生能力的程度和水平。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很好的外因条件,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学习与个性发展的氛围。

四、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必须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求实、求索、求真。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的状况。显然,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位教师有成见,出现师生关系障碍,这个学生就不可能学好这门功课。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必须首先做到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前提。因为只有在师生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敢于发表各种见解;学生只有在没压力的环境中,才能将个体的主体力量充分地释放。要处理好师生在人格上互相平等的关系。儿童也是人,他有得到教师尊重认可的权利,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志向、选择、性格、情感等,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教师的这种人格力量折射到学生身上,会促使学生自尊、自立、自强。

教师还有处理好对学生关心尊重与严格控制要求的关系。关心、尊重学生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学生,也不是对学生的错误的姑息,而是要严格有度,要求有法。不能一味地强调学校的统一要求,硬性地让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做。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学生施教,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情感偏颇。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关注。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都获得应有的发展。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学校中没有“差生”,只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更需要特别的关爱和帮助,尤其需要尊重。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再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因此,切不可单以成绩论英雄,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学生身心发展普遍规律的指导下,分析每个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借以满足未来社会和各种人才结构需求。

为了做到关心、尊重每个学生,一些地区对教师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面带微笑进入课堂;面对全体学生提问;不论学生是否答对,要让学生体面坐下;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每次取得成功的体验”等。这些都是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学习环境的可操作的措施,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到的、能够做到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

[3][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1998.

[4]韩凤珍.平衡心理教育法[M].海燕出版社,1991.

上一篇:高校学生组织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摭谈教师“下水”作文的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