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歌教学“角色转换”的思考

时间:2022-09-06 05:31:32

对诗歌教学“角色转换”的思考

【摘要】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让诗歌教学更有效一直是广大教师不懈探索的问题。尝试让学生来上课,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授课模式变了,思维角度变了,教学方法也变了,新鲜感有了,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值增加了,课堂效益也随之提高了。

【关键词】诗歌教学 角色转换 课堂效益

缘起:高二要上一本《唐诗宋词选读》的书,时间为半个学期,每个老师都深有体会――上一首两首,学生很感兴趣,如果每天都上,学生便会呈现出似听非听的状态。我某天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尝试让学生来上课呢?因为学生对诗歌鉴赏有难度,且考虑欠周全,我决定把任务进行分解,让他们以6人为一合作组,同学之间可以自由组合,采取什么授课形式可以组内协商解决。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角色互换的由来,简而言之,就是把教师变成听众,把学生变成老师。

一、角色互换带来的积极影响

自从“睡神”被推荐为主讲人后,破天荒地来问我题目,课本上竟写满了文字。待他走上讲台,掌声雷动,聚精会神成了这群孩子的真实写照,沉默寡言者竟主动回答问题,默默无闻者竟声情并茂地读起书来,局外人士也频频颔首微笑。

这种课堂模式达到如此功效的原因有:

新鲜灵活的课堂模式。老师平常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非常乏味,“新老师”的授课模式变了,思维角度变了,教学方法也变了,因为面孔在不断变化,学生的新鲜感有了,对课堂的期待值也增加了。

轻松自如的教学氛围。授课的人是最亲密的战友,地位、身份、水平与自己无二,所以学生思想上没有戒备,心理上没了惧怕,气氛也自然由沉闷变得轻松了,积极性自然得到了充分体现。

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老师”出丑自然有好友相助,同学出丑自然有“老师”援手,这是师生之间的互助;同学之间也有协作,你回答不出,“老师”会示意同学们交流,某个组答得出色,会得到“老师”的夸奖。

坚强乐观的自信心理。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无论回答得怎样都会得到表扬,与此同时,无论“老师”上的怎么样都会得到掌声,所有的人自信心得以增强,差生的帽子从此摘掉,配合课堂就是优生。

灵活多变的思维习惯。老师教书久了会形成思维定势,就连叫的名字都没有变化。反应迟钝的同学就此成为了边角料,而新“老师”关注的是每一个人,他的思维模式与同学贴近,他们在课堂上的体验是变幻的、愉悦的。

二、角色互换后的反思

前几堂课用这种方式授课效果明显,可接下来的课堂上又暴露出很多问题:“老师”照搬资料,出现了艰涩难懂的现象;小组成员互相推诿,不愿上台的人增多了;课堂时间把握不准,剩余时间多了等等。

思考一:兴趣小组如何合作才更有效?

如何才能让这样的课堂更具持久性?兴趣小组如何合作才更为有效?

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小组内每个成员一定要积极地参与到备课中来,不能互相推诿,互相埋怨,应该想着怎样把课备得更好。基于此,小组内一定要有一个核心人物,担当主讲任务,并要把任务进行分解,让组内成员每个人都有事可干,不能由一个人单打独斗。

巧用竞争,优化组合。让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使他们能有兴趣地开展活动。可以一周评出一个合作最优秀的小组,并对其进行奖励,但奖励的标准要一致,如分工鲜明、答题具体、备课认真、组员参与程度高等,可以就其中一点进行奖励;与此同时还要制定惩罚制度,如遇到小组内成员不合作的情况,则罚重新备课直到老师与同学认可为止,或罚组内的不合作人员唱歌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懈怠与推诿心理的发生。

性格互补,各取所长。小组在自由组合时要考虑性格互补,如果一个组内的人全都是沉默不语、不善言词之人,小组合作必然失败。小组以自由组合为基本原则,老师要对小组进行恰当的指导,比如谁能言善辩,谁更擅长整理资料,谁更擅长课件制作,谁对课文理解的程度较深等,把这些性格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小组成员的最终决定权要掌控在老师手中。

思考二:如何授课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碰到较难理解的诗歌时,我们该如何引导?是让讲课者把参考资料捧在掌心原封不动地读出来吗?那样势必造成听课的同学竭尽全力,却徒劳无益,只能眼巴巴地瞅着小老师发呆。

关注学生状态,调整教学计划。如果学生情绪高昂,则按部就班讲解。如果学生昏昏欲睡,则要用各种手段来激发趣味,包括导入要新颖、问题设计要有坡度、课堂语言要幽默精炼等。

理清教学思路,积极备战课堂。最好让每一个主讲人提前到老师面前“说课”,说课内容包括――这堂课的教学思路,调动同学积极性的方法,如何设计板书问题等。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我们应该对学生了如指掌,并对他们的上课思路作一个详细的了解,加以切实的指导,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好的发挥。

确定教学重点,拒绝生搬硬套。主讲人要精选资料,对参考资料要有选择地吸收,对那些艰深难懂的内容要大胆舍弃。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而不是面面俱到地照搬资料,自己不懂的内容千万别生搬硬套。

上一篇:浅谈语文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谈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