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共青团“四项工程”助力全省脱贫攻坚

时间:2022-09-06 04:53:12

云南共青团“四项工程”助力全省脱贫攻坚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身的省份,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贫困,是这些地区仍然摘不掉的帽子。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至关重要的一年。

今年以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投入扶贫工作的同时,云南共青团组织动员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通过对贫困青少年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创新开展分类指导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程、扶贫关爱四项工程,逐步构建了云南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紧紧围绕党政扶贫工作重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

摸清底子 提升素质

对于大理州永平县的赤尔来说,脱贫最大的困难在于技能的匮乏。赤尔是一名22岁的白族青年,在学校完成初中学业后,就归家务农了,但是家里耕地有限,每年务农收入刚够温饱。赤尔说:“不是不想挣钱,而是实在不知道自己除了种地还能干什么,没有挣钱的手艺。”

关于赤尔的困扰,在今年夏天得到了解决,6月12日,大理州永平县技能扶贫“两后生”第一期电子商务培训班在永平二中开班,包括赤尔在内的50名“两后生”学员参加培训。此次培训,为期15天,其中理论授课5天,实际操作10天,由云南省化工高级技工学校高级教师汤劲季和高级茶艺师许延授课,培训以电子商务和计算机基本运用为主要内容,同时对社会交往基本礼仪,泡茶师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统一给“两后生”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次培训、终身受益”的目标。在培训班上,赤尔兴奋的说自己也是有门手艺的人了,对于脱贫,他充满了信心。

像赤尔这样的青年还有很多,他们渴望脱贫,但苦于技能缺乏一直未能实现脱贫愿望。针对这种情况,共青团云南省委为进一步切实增强贫困青年脱贫致富能力开展了素质提升工程,大理州永平县技能扶贫培训班就是是素质提升工程的一部分。素质提升工程是针对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有培训和就业愿望的青年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2015年共开展“两后生”培训128期1万余人次;针对新型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开展创业能力、市场经纪等培训,目前已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9000多人次;针对新一代农村青年实施电商培育工程,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建设青年电商孵化中心、举办电商创业大赛等措施为贫困青年提供更为系统、有效的电商创业服务,目前已培训青年5000多人,首届全省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大赛正在进行。

打破壁垒 普及通用语言文字

云南共有25个少数民族,部分少数民族青年在普通话交流、汉字表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为打破少数民族青年的沟通壁垒,共青团云南省委积极广泛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全省各级团组织积极整合团内外资源,深入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一方面通过组织化动员,依托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等组成志愿服务队深入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探索“团干部+志愿者+社工”工作模式。通过开展心理疏导、语言游戏、流行歌曲和当地民歌互译等活动,着力解决“开口难”、“开口羞”等问题,让少数民族青少年体验学习普通话的和乐趣,努力形成长期学习运用普通话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化动员,组织云南青基会“金果爱心”、“好声音广播主持人”等公益志愿团队深入曲靖、红河、怒江等地开展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实现社会力量与精准帮扶的有效对接。

开拓新路 鼓励云岭青年“走出去”

“生活的理想,是理想的生活。东村虽然隶属省会,却交通落后;虽然瓜果飘香,奈何崇山峻岭;虽然家乡是好,但是不富足,待在家里难以脱贫,走出去方易致富。”这是中共昆明市东川区委副书记欧明锋的亲身体验,欧明锋主抓东川扶贫和农业农村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他发现,东川很多青年都存在一种“家乡宝”心态,不愿意“走出去”。其实这并不是个例,在云南很多地方都存在这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团云南省委2016年提出以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突破,努力探索共青团直接联系服务贫困青年新模式。全省各级团组织在劳动力富余贫困地区深入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程,帮助贫困青年成功就业,脱贫致富。一方面积极探索“订单―培训―输出”一体化的转移就业机制。重点围绕东中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用工企业需求,广泛组织开展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电焊、服装缝纫与加工、保安、家政、餐饮服务、建筑装饰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努力形成“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的良性发展路子。截至7底,全省共开展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5800余人次。另一方面不断为贫困青年提供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切实加强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团组织对接,充分发挥各级驻外团组织和爱心企业作用,积极帮助农村青年对接培训资源、用工信息,做好摸底、建档、搭桥、引路、维权等服务工作。截至7底,全省创建“百企万岗・云南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400多个,征集见习岗位2700多个,为1.2万多名青年提供上岗见习平台。累计提供转移就业岗位信息5000余个,成功转移就业50次,实现转移就业2685人。同时还努力推动团干部带队外出务工。团省委在全省范围内确定26个县(市、区)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县,通过开展分类指导,给予资金、项目支持,鼓励县、乡(村)团委负责人、团青干部组织并带领青年外出务工,加强与青年的直接联系和服务,目前元阳等县(市、区)正在推进团干部带队外出务工工作。

扶贫帮困 真情暖人心

在积极探索扶贫攻坚新途径的同时,云南共青团还开展了扶贫关爱工程,主要是以青少年关爱帮扶为切入,从而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全省各级团组织瞄准贫困地区因学、因病致贫家庭和留守儿童群体,围绕青少年在助学圆梦、亲情陪伴、自护教育、医疗卫生、救济助困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广泛开展关爱行动,帮助贫困地区青少年成长圆梦。一方面持续推进希望工程传统项目,努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2015年以来,资助特困家庭大中小学生26056人,援建希望小学85所,援建希望厨房、美味菜园、希望图书室、三星智能教室、希望鼓号队、美术教室、体育园地等希望小学升级服务项目350个,培训乡村小学教师2017人,帮助556名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肾衰、浓度血症等患病贫困青少年儿童实现治疗零负担。组织全国知名医疗专家团队,深入边远贫困地区,为6万余名贫困青少年提供义诊服务。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公益助学项目。加大“大理一中华萌班”、丽江百年职校公益项目推进力度。在普洱市思茅一中开设直过民族“华商希望班”,每年资助50名普洱直过民族聚集区家庭特困学生免费完成高中学业。在鲁甸“8.03地震”灾区建立流动儿童陪伴中心,对灾区留守儿童开展社区服务和陪伴关爱服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贫困群众的希望寄托。云南共青团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以坚定的决心、认真的态度、实干的精神扎实做好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上一篇:改革创新丰富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下一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理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