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贫困地区农民培训策略

时间:2022-06-03 10:23:52

云南贫困地区农民培训策略

摘 要: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新型农民培训质量,笔者以云南为例探究新型农民培训模式,提出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关键词:农民培训 新型农民 培训模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培养“有文化、懂 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是因为农民素 质的高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起主导性作用。

一、新型农民的涵义

新型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和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力和本领,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领军带头,发挥作用。新型农民可以概括为:具有现代思想观念和现代科学知识技能,能够生存就业,自我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职业者。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1.有文化

“有文化”是对新型农民在文化素质方面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民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文化能力即农民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在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还应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一定的政治民主法律意识以及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2.懂技术

“懂技术”是对农民在生产技能方面的要求,要求农民不断提高技术素质,要熟练掌握专项的生产技能。在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中坚持“按需施教”的原则,把农村文化教育和技能教育结合起来,以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为平台,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实现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生产活动。使农民具备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3.会经营

“会经营”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要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具备一定市场意识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具体讲就是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的能力,科学组织各项生产和市场经济活动,以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只有具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

二、培训模式

由于现在农民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和过去农民的定义不同,有的进城务工经商,流动就业,还有的从事养殖生产经营等,真正留在农村种田的都是较低水平的人员,所以我们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笔者建立在过去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民素质的实际,根据不同人群创建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切实让培训工作抓出实效性。

1.基本生产技能培训模式

针对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特别是具有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绝大多数未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这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也影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民基本生产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技能,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经深入调查发现:每年每村都有5~6户人家出现缺粮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集中对该镇生产劳动力者进行基本生产技能培训。

2.案例宣讲培训模式

选择创业成功的农民:由村民推荐成功农民代表,通过大学生与农民代表访谈,整理案例,由农民代表宣讲,集体讨论并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树立典型,发挥模范作用,增加农民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同时,带领农民出门参观学习,开拓思维,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3.集中式非农技能培训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去”的农民。我校每年组织农民进行多次培训,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想外出的年轻农民进行非农技能的培训,一般每期20天左右,培训项目有:缝纫裁剪、家电维修、细柳手工工艺、电焊等,经考核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后外出就业,校方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培训费从打工工资中收取,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农民学习的机会,较好保证了就业质量,年薪都在两万元左右。

4.分散式产业目标辅导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留”下的后继农民。培训方法是:按产业项目的发展需要组织实施。课堂设在田间、厂内,这样有利于解决生产与学习的时间冲突。培训内容以服务于产业项目为核心,突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

三、农民培训的发展新策略

1.树立农民培训理念

各级党委、政府、农业培训学校要从解决“三农”实际问题,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加大宣传力度,要让农民了解到培训给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的巨大好处。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国家的各项农民培训的优惠政策,让农民真正了解培训的重要意义与内容,转变农民的落后意思与观念,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最大范同内让尽可能多的农民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

2.创新农民培训内容

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我国农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农业劳动力的0.71%,现在我国每7000亩土地才有1名农业技术人才,每7 000头牲畜只有1名兽医人员,每万亩森林仅有0.53个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每万名农业人员中只有1名农业科技人员,这种状况使得我国现有适合农村应用的科技成果的70%因人才瓶颈制约而无法推广,科学技术进步因索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有30%。因此,在农民培训的过层中,要切实贴近农民实际,增加农村实用新技术的内容,满足农民的各种需求。例如,根据本地及本校实际情况,开展露地蔬菜栽培、水产养殖、果树嫁接、农产品经纪人、石斛种植与加工等培训,及时有效地将国家的农业新政策、新品种、新肥料、新技术传授给农民,帮助他们学习,来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

3.创新农民培训模式

农民培训仅以理论传授是不行的,必须要将技能培训放在首要地位,以实用性为主要目标,使得农民培训之后就能马上应用,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根据农民的学历层次、技术水平、年龄结构及行业特点,通过短期培训班、现场授课、合作社+农户、课后建立跟踪服务指导等培训形式,为农民提供多种多样的知识与技能。如重点推进我县石斛种植与加工培训计划,摸索一条新形势下的农民培训模式,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农业产值,优化产业结构。

4.建立农民培训信息平台

首先,结合实际,依托政府与基层各级各类部门,农民培训的通知,适时适地为农民提供培训,满足农民的需求,提高农民培训的含金量。 其次。建立农民创业档案,对参加培训的农民不但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为农民在实践操作中解决困难。如创业培训,为每个参训农民制订创业计划,跟踪服务指导,建立完整的农户资料档案。 最后,要为农民创建一个农业知识、农产品交流的信息平台使农民可以自主学习,并对当时当季的农产品走向有一定的了解。

从总体上看.云南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已经建立了比较顺畅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较好的工作基础。但从服务农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来看,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还存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差等困难。加强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增强农民继续教育的后劲问题成为今后新型农民培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堵训模式研究课题组.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培训模式研究(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5(35):2一”.

[2]张景林,刘永功.农民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5(4):l-4.

[3]张宝文.新阶段中国农民教育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三农”问题与农民教育研究 下一篇:浅谈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