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张与弛

时间:2022-09-06 04:14:57

文学作品中的张与弛

谨以此文献给莘莘学子,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题记

流水有急有缓才灵动,声音有高有低才和谐,山峦有起有伏才壮美,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有张有弛才魅力四射。文学作品中的所谓“张”,就是将矛盾冲突推向激烈,通过惊心动魄的重大场面刻画人物,表达中心思想;所谓“弛”,是指将激烈的矛盾冲突引向舒缓,也指孕育矛盾冲突的前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安排情节时总是讲求张弛结合,或先张后弛,或先弛后张,给读者以强烈的节奏感。下面试举几例佐证。

先张后弛是指在一些矛盾冲突异常激烈的作品中,穿插一些较舒缓的情节,做到张后有弛。比如《三国演义》中的第五十四、五十五两回,在杀声震天的赤壁之战后写了一个招亲喜剧。周瑜定计,想赚取刘备,讨回荆州,孙权遣吕范去荆州替妹妹说亲。诸葛亮将计就计,派赵云保护刘备前往东吴完婚,行前面授三个锦囊。赵云入吴后依计而行,结果挫败周瑜,使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两章虽有刀光剑影,亦闻鼓角铮鸣,却是兵不血刃,有惊无险。情节摇曳多姿,妙趣横生,读来别有一番风味。再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作者在武松打死景阳岗吊睛白额猛虎之后,安排了几个喜庆场面。先是乡民设酒庆贺,后是县衙赐酒行赏,再是武松披红戴花,策马游街。欣赏这些情节甚感轻松惬意。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都是以张为主的作品,但作者并非一味地张,而是在张后刻意安排一些舒缓的情节来调节读者心理,让读者悬着的心得以松弛,以获得审美。

先弛后张是指在平缓的情节后安排一些陡峭情节,把故事一步步引向高潮。比如我们读过的《口技》,口技表演者先描摹一家四口深夜醒来的生活场景。深巷几声犬吠惊醒妇人美梦,小儿、丈夫、大儿相继醒来。“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大儿絮叨,丈夫叱骂。不久,小儿哭声止,全家复入梦乡。老鼠乘隙出洞觅食,碰翻碗盆。这些情节充满了生活情趣,给人和平、安详、闲适的感觉。可是紧随其后的却是一场让人魂飞魄散的大火。随着一声“火起”,呼声、哭声、犬吠声“百千齐作”,让人心惊;风声、火爆声、房屋崩倒之声惊天动地,让人肉跳;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混成一片,让人惨痛欲绝。一弛一张,相互映衬,更能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再如歌剧《白毛女》,开场是喜儿盼爹爹回家过年的戏,有唱有白,载歌载舞,特别是喜儿的那三段唱甜美流畅,如行云流水,给人美好的享受。接着是杨白劳躲债归来,喜儿特别高兴。爹爹带回二斤白面让她“惊喜”,爹爹给她扎红头绳让她满足,爹爹和大婶谈她与大春的喜事让她觉得无比的幸福。这一连串的细节充满了温馨和欢乐,虽是苦中之乐,却也其乐融融,让观众觉得舒心、欢畅。这些是“弛”。再下去是“张”,剧情骤起波澜,穆仁智花言巧语骗走杨白劳,双方矛盾冲突迅速升温,杨家父女生死难卜。看到这里,观众的心会一下子悬起来。

为何弛后要张?因为叙事类文学作品如果一弛到底,就会显得拖沓无味,容易引起读者的疲劳,甚至会使读者恹恹欲睡。

归根结底,文学作品中的张弛结合是为了把情节安排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从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上一篇:最难忘,童年的时光 下一篇:另一种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