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书法的发展生态

时间:2022-09-06 01:47:18

浅谈现代书法的发展生态

摘 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使得当代书法发展的生态经历着现代嬗变。其表达方式与审美追求也发生了偏移。现代书法危机与机遇并存,书法样式能随着时代的嬗变而发生着更迭,但其文化基因中的美学内质亘古不变。关键词:书法;现代性;生态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00-01

中国书法是一种复杂的艺术、文化现象,早已超越表情达意、记功录事的范畴。它通过语言、文字的书写为外在依托形式,使其与整个民族的精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某些时代的文化的象征。当传统文化遭遇现代文明,古今文化与审美旨趣不断碰撞,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书法正经历着潜移默化的现代嬗变。

书法是时人主体表现的精神需要,不是纯粹视觉图像的客体塑造。古代文人的生活、诗文、艺术乃至学术是一个术密不可分的自足体系。而对于现代书家来说,他们的艺术创作已经普遍不再自作诗文,主要依凭已有的古典诗词来写就。现代书法是传统书艺的合理延续,是传统书法之道在当代审美需求催生下的的创造性发展。新时期艺术生态的外部环境与内在审美需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书法悦心畅神到现代书法风的自我直呈,从外在笔墨到表现内容都不可同日而语。现代书法与传统书艺在表达方式与审美追求发生了很大的偏移。流派纷呈,新写帖型、寻古派、意识流、学院派、新文人书法派等不胜枚举。作品的面貌更是与传统书艺千差万别相去甚远。新观念新技巧层出不穷,多元理论和创作实践互为碰撞交融。

目前的国内书坛,黄锺瓦缶瑕瑜互见。声势浩大的荣光背后也掩藏着巨大的危机。深度书写早已不在借助毛笔,甚至连书写本身都被键盘输入取代。这应该是现代生活方式对书法艺术发展釜底抽薪的戕害。视觉形式的外在表现完全替换了以往书法中深层意蕴的传达,表意性和抒情性被弱化和解构。观念不清,内容空洞的作品为数不少。缺乏内涵和层次图式构成不能彻底替代美学意象。异想天开,警惕和摒弃浮躁,沽名钓誉之辈比比皆是,厚德博学方家寥寥无几。一些所谓书法名人趋之若鹜的热衷流连于拍行、展厅、酒会的闪展中的腾挪,却属于对自身笔墨的精心锤炼。不少现代书家重墨形轻行笔,缺乏最基本的法度。层出不穷的书法“现象”。不难想象诸如此类的所谓探索,只能是把书法引入不归之途。试问:书不载道,何以久传远播?依靠工具革新或表现形式翻新来实现的改造,是对书法艺术追求舍本逐末的旁门左道,与书道正途渐行渐远。而运用无限的夸张和西方现代构成理念主导操刀后的当代书法,脱离书法本质,把书法衍化成“类绘画”,这无异于书法的自我矮化和自我驱逐,是对书法艺术的损害和践踏。

现代书法的一大特质就是在表象上尽可能与传统拉开距离。任何显性继承的印痕,都似乎是拙劣的代名词。在纷纭复杂的形式表现上,前卫性和求新求异的特质是当代书法不可或缺的注脚。现代艺术观一再更新书法发展历程的谱系,新时期的书法家有必要重新设定创作指向,在遵循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的同时具备国际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孜孜以求的向“道”的高度不断攀登。形式外化的过程是一种主客体往复关照的互为投射。与时俱进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该在思想境界上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暨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世界当代的先进文化融汇在一起,既有古代诸子百家的文化荟萃,又有现代美学汲取来的艺术精髓。让观者看了之后,感觉到不是对古典书艺的翻版,而是在展示现代情感的面貌。必须要像古人一样对书法心摹手追,笔耕不辍,洞察古人书艺之精微,体察、详视、默记,反复执玩,才有可能获得与先人一样的形质敏感。

当代书家某些近乎解构式的改造也许并不是意图毁灭书法,而仅仅是时下书坛的当代焦虑对书道传统的一种叩问。对舶来的“现代性”保有些许警惕确实无可厚非。但艺术的生态追求繁荣和多元,对于任何一个希冀登堂入室的学书之人,包容和圆通的胸怀必不可少。任何狭隘的门户成见和僵化保守都只能让求艺之路越走越窄。兵合一处汇入主流确系可以走的更远,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又未尝不会淌得更宽。但是,这里必须强调一点――对现代书法进行的任何创新和探索,都不是要将传统书道束之高阁,弃若敝屣。无论怎样的创格开先,戛然独造,其对历代名家的经典作品的学习永远都是不可逾越的必经之途。正所谓:“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烛。”只有谙熟对传统书法的精粹了然于心,才能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之上进行艺术书法创新和延伸拓展。就是要既遵一定之规,又能不为所囿。搞现代书法也要以华夏美学为旨归,一样离不开扎实的传统功底。深厚的美学素养与高超的艺术造诣缺一不可。任何书家都不要妄图让书法出离文字的藩篱。语言文字是书法艺术生生不息,绵延存续的根。脱离了传统和汉字本身,书法也就难以为继。

总的来说:现代书法不该被当做是对传统书道掘墓的逆臣贼子。其倔强的叛逆性某种意义上是任何艺术演进发展的应有之义。就这一点来说,现代书法不是洪水猛兽,也不存在所谓的欺世盗名。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无论你理睬与否,它就在那里!”它的存在自证了它的合理。古代文化滋养的土壤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复存在,一味摹古复古肯定与时代的审美趣味格格不入。因此,对于书法文化传新兴书风的重建伴随着的是文脉和书道的回归书。法样式会随着时代的嬗变而发生着更迭,但美学内质中炎黄裔胄的文化基因秉承不息。

参考文献:

[1]马俊青.历代书法风格转换与书法创新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王荣国.书法的“创新意识”之思辩[J].华章,2010,(33).

上一篇:浅谈群众文化需求的特征与策略 下一篇:平面设计的多维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