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问责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时间:2022-09-06 01:35:18

论企业问责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摘要:制度是依靠相应的惩罚机制而被有效执行的。问责制作为一种惩罚机制,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将问责制的思想和具体措施贯彻其中,必将大大提高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深度、广度。

关键词:问责制;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064-02

1 问责制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石

现代经济学研究证明,制度已经是现代经济发展中除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又一重要要素――制度资本。制度的作用在新时期经济发展中得到了有力的验证,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但制度总是要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没有惩罚的制度是无用的。只有运用惩罚,才能使个人的行为变得较可预见。制度的关键功能是增进秩序,带有惩罚的规则创立一定程度的秩序,将人类的行为导入可合理预期的轨道。

而问制制就是这样的一种实施机制。所谓问责任制,就是在某项活动中针对相应的权力明确相应的责任,有权利就应有对等的责任,并对相应责任履行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及时察觉失责,依据相应的失责度量对当事人追究和惩罚,靠“问”的“制度化”来保证“权责对等”实现的一种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中建立严格科学的问责制,并严格执行,可以增加内部经营活动各方逃避义务的风险,增强各方互利合作的可能和绩效,促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实施。问责制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石。

1.1 问责制能克服经济人搭便车或机会主义的行为

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个人为了私利而行动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前提,经济人在行为选择中总是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是人理性的显露,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辟害的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搭便车或机会主义的行为是经济人行为的两大特征。人类创造了制度来限制经济人搭便车和机会主义的行为,激发人类做出利于主体的行为。为了使人类行为符合制度的要求,设计的制度中应该包含能够影响人的行为的问责制,制度的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内部控制制度同样如此。

1.2 问责制能影响制度执行人的行为动力机制,从而影响制度的实施效果

为了使问责制有效施行,设计和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清楚是什么推动着个人为他人利益而行动?有关研究发现有三种途径能使个人为他人利益而努力。

(1)他们出于爱、团结或其他各种利他主义而努力有益于他人;

(2)他们受到胁迫,胁迫者以对他们使用暴力相威胁;

(3)他们按自己的自由意志行动,但出于明智的自利动机,他们预期能获得充分的回报,因为他们为别人做的事会产生对自己有利的副效应。

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利用这一原理去设计和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如何约束个人的行动自由,从而使这样的机会主义得到抑制,依据这些发现,我们可以找到如何激励人们作出按照制度所希望的目的行动要素,其中对其不能履责行为进行严格的问责和追究无疑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最好选择。

1.3 问责制能影响制度执行人的德性、功利,从而影响制度的实施效果

德性论、功利论、命令论是三个较具代表性的哲学派别,从这些理论中我们可以找到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施行严格的问责制度的理论根据。

德性是人的各种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品质的积淀,是内存的、稳定的道德倾向,因而德性也是内在人格的灵魂,是社会对个体作出道德评价的第一坐标系,按照德性论的观点,个人履行职责是出于德性的内在要求,出于个人实现道德目的的理性冲动,问责制的设计可以充分考虑人的德性需求,依据相应的德性设立责,依据责的履行作出德的评价。如果充分利用人的这一内在资源,也许问责制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推行反过来还会有利于焕发人类的德性。

功利原则认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寻求的,就是善(利)超过恶(害)的可能最大余额。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注重思想、行为的绩效、效果或结果,不计较行为的动机,人的行为道德与否看行为的结果而定;二是在行为前权衡、比较,计算利弊得失,不合算的事,吃亏的事不干;三是立足于个人推衍到他人或社会。根据这种观点,个人履行责任的理由主要不在于个人的德性,而在于某种外在的功利目标,这是功利主义在责任根据问题上的体现。在功利概念中,存在着公利与私利的矛盾。因此,内部控制制度中设立严格的问责制,对失责进行惩罚,可以促使行为人为逃避惩罚而尽力履责,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可以以各种利益诱导他们自觉履行其相应的职责。

1.4 问责制可诱导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的博弈行为,从而有利于制度的实施

博弈论作为一门研究相互影响着的局中人进行策略选择时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这样一种情景:存在若干局中人(即博弈的参与者);每一局中人有一系列的策略(行动方案);博弈结果取决于局中人策略的组合,每个局中人对每一种结果有其偏好。内部控制制度实际上也是控制方与被控制方之间的博弈,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实际上给博弈的局中人提供了可评价预期结果的信息结构,在其中设计完备的责权利制度,辅之以严格的追究制可以诱导被控制者采取有利于内部控制效果的策略,达到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

2 责任界定是问责制的核心环节

2.1 内部控制制度中明晰地界定责任是首要问题

“责任”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以下基本语义:一是指份内的事,即应该做的事。二是指特定的人对特定的事项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成果负有积极的助长义务。三是指因没有做好份内的事或特定的人对特定的事项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成果没有履行积极的助长义务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

2.2 责任界定依赖于一定的基础条件

这些基础条件包括:组织机构与岗位规范设置,完善责任衡量标准、手段、工具与制度,规范会计信息记录报告制度等。他们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单位如果缺乏相应的基础规范,实施严格的问责制、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就是一句空话。

任何单位任何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不仅要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还必须全责规范控制组织和适当的岗位设置。规范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应该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1)有利于各项业务的履行。控制和效率是一对矛盾,过分及不恰当的控制就会损害效率,甚至影响单位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初衷,但规范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可以使这两者兼顾;

(2)保障单位对相关业务日常监督的实现,促使所设立的组织及其责任人重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每一个岗位的员工忠诚执行各项制度,履行相应的职责,保障相应的经济利益的实现;三是有利于分清每一个组织或岗位的责任,明确各自应负的责任;四是保证实施全面业务的考核,考核业务或职责的分配 、作业程序的执行及控制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提供依据。

3 严格问责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机制保障

3.1 异体问责是保证问责制客观、科学的前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设置问责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规定由谁来问责?几何学原理,在所有的几何形状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依据这一思想,在内部控制中同样存在一条基本原理――三角制衡原理。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解决由谁来问责这一问题时,这一原理值得重视,单位所有经济业务涉及到以下人员,他们是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支付人、检查人、监督人等,他们的权力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经办权,另一类是审核、审批或支付权,还有一类是检查、监督权,这三类人所分管的工作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并形成相互制衡关系,如同三角形的三个边。这也体现了内部控制的两个基本原则――岗位分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

3.2 问责制本身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其有效实施

问责制的有效实施,首要的是要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由专人或专门的部门依据控制评价标准,就内部控制中各个关键控制点相应岗位人员责任履行情况加以考核,鉴定其履责绩效。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中责任考核机制是促使授权正确行使的保证,所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明确每一个岗位每一项授权的责任各相应的考核,明确制定各项责任的量化条款和考核标准,包括成本费用控制责任和考核标准、质量标准、经济效益和效率标准、合法性和合规性标准等,这样才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上一篇:现行医保体制下大学生常用药品选择分析 下一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