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立体起来

时间:2022-09-06 01:20:03

让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立体起来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幼儿纯真的性格致使他们把游戏视为自己重要的快乐源泉,从中体验着游戏带来的喜悦。游戏中角色游戏又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这一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的理解还浮与表面,他们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社会经历的单薄,导致他们在角色游戏中不能很好地发挥,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他们通常表现的是独自游戏,与同伴之间没有过多的交流,不能把自己与角色相融。对游戏材料的使用也不充分,需要老师进行引导,方能简单地利用起来。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随意性大,对成人的活动充满了好奇与渴望,总喜欢去碰一碰,学一学,但是由于扮演角色的能力差,模仿起来总让人忍俊不禁。针对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进行情况,我作了了以下经验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应注意的适宜

1、材料的投放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小班幼儿年龄尚小,材料投放不要过于复杂,这样即使能一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一会他们就会感觉到乏味。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他们会容易松懈,不愿认真投入。但是如果材料过于单调又引不起幼儿的兴趣,因此要根据主题的更换时常投放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符的游戏材料。

2、材料的投放既要保证有品种,又要保证有数量。

小班幼儿的活动比较简单,容易受他人影响,而且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很强。一旦发现他人的游戏很好玩,自己马上会跟着模仿,而且兴趣很浓。因此我们必须为幼儿准备足够量的材料,保证他们想模仿别人时能拿到与他人一样的材料进行游戏。如在小吃店放上足够品种的点心,随时供应幼儿来品尝。幼儿看到同伴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的点心,自己肯定也会蠢蠢欲动,但是如果材料投放的不多,就满足不了幼儿的游戏欲望了。同时品种得到了保证,数量也应该多些,让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游戏材料在数量和品种上有了保证之后,幼儿才能在尽情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了。

二、为幼儿创设合理多样的游戏环境

1、结合主题创设游戏环境。结合主题活动,创设合适的游戏区域,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情境化的游戏形式,能使幼儿得到更多的发展。同时游戏对主题的发展也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常常有些内容光靠一个教学活动是难以达成的,而在游戏的过程中,则会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发展。而当游戏和主题相结合时,主题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对游戏的发展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能使游戏的发展进一步深入,更加丰富。因为在主题的开展中,幼儿能获得相应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往往使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应用,从而促进游戏的更好发展。环境的创设不仅要体现整体性,而且也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因此,每个主题活动的开展,往往都是围绕幼儿的兴趣所在,通过结合主题来创设相应的环境是较适宜可行的。如:主题活动《我的故事》, 幼儿对自己的成长过程很感兴趣,当把幼儿自己的照片与成长经历中的相关材料投放在区域游戏中的时候,幼儿马上对其产生了兴趣,和同伴交流着自己成长中快乐的事情。这不仅加深了幼儿对自己成长的认识和了解,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符合的游戏环境。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生活经验的浅薄,很多时候,游戏环境的过于复杂会直接影响他们在游戏中的角色投入。如在小班创设“我与时间赛跑”游戏区,让幼儿学会看时间,懂得时间的宝贵性。虽然幼儿开始会兴趣满满,但是他们对于钟表或者说是时间没有多大的概念,很快的就会消失对该游戏的兴趣。因此,为小班幼儿创设游戏环境必须在他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筹划。小班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当境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创设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活动中更好地发展。例如,我们在开展“车轮滚滚”这一主题时,创设了“逛车市”、“加油站”等游戏环境,幼儿置身其中,能更好地投入其中,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大大地提高了。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已经了解了汽车的作用,认识了常见的交通标志,也知道了加油站的作用。所以玩的时候,幼儿更加投入,把自己的所知所想都融入在了游戏当中。

三、观察介入,巧妙开展随机教育

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这时需要老师及时、有效地介入并教育,促使游戏继续开展。那什么样的介入才是适时介入呢?上海著名的游戏专家徐则民认为:在观察的基础上确定介入的时机和方法,或平行游戏、或扮演对应性角色、或适度引导必须因人而异。”不难看出,学会观察是一个老师必备的品质,与随机教育相辅相成。在此,我结合班内游戏现象,来进一步阐述观察和随机教育对提高小班幼儿游戏水平的重要性。

实录一:“麦德龙超市”里,芸芸是服务生,正耐心地等待客人上门买东西。可是许久没有客人来。我察觉到了她的“无所事事”,于是我以客人的身份出现,买了很多东西,却拿也拿不动。这时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此后,超市的服务员就多了一项送货上门的服务,深受顾客的欢迎。

分析:当游戏内容贫乏、情节单一时,老师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会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游戏内容,丰富了游戏情节。

实录二:当大家专注地玩游戏时,一阵不和谐的声音从赛车场传了过来。我循声望去,只见豪豪和家乐正为一面裁判用的小红旗争得面红耳赤。家乐是赛车队员,他紧紧地拽着红旗的一角:“我要拿这个!”豪豪是裁判、个头大,他也不示弱:“不,我是裁判,应该我拿。你去拿赛车。”旁边的队员也纷纷说:“裁判才可以拿红旗。”“不,我要做裁判。”家乐还是执拗着不松手,并用求助的目光寻找着老师。 看到场面依旧僵持着,我灵机一动,觉得该我出场了。我拉着娃娃家的妈妈和宝宝去赛车场,边走边大声说:“听说今天赛车队里有个队员叫家乐,开车很棒的。我们去看他比赛吧!”当我们兴致勃勃地坐在看台上等候,他俩还在犹豫着。我顺势喊道:“裁判,比赛可以开始了吗?我们来帮家乐加油了!”没等豪豪回答我,家乐赶紧回去拿起赛车来到了起点处准备。豪豪看看我,我示意他可以发令了。于是,豪豪很神气地开始指挥起来:“预备-―开始-―我宣布――第一名家乐,第二名展鹏――好,下一队,准备。”有模有样地指挥让现场气氛越来越高涨。

家乐因为得了第一名也很开心,兴冲冲地跑过来:“老师,我得了第一名。”“对呀,你这个赛车手真厉害!下次我还来看你比赛,为你加油!”听了我的话,家乐开心地跑去告诉伙伴,早忘了争红旗的事了。

分析:角色间发生冲突是小班游戏中常出现的现象,关键是看老师如何进行随机教育。案例中家乐的转变,从争抢角色到投入角色并获得满足源于老师巧妙的隐性指导。倘若老师直接干涉,以成人的身份和权威来解决孩子们的纠纷,使游戏继续,这显然不是治根的好办法。但如果老师积极转换角色,放下自己的身份和权威,投入到游戏中,那么你的指导和建议就会很自然,孩子们也容易接受,矛盾解决了,交流变多了,游戏水平也会提高。

四、机制回应游戏中的生成内容

注意观察的老师会发现:幼儿常常会在游戏中突发一些意想不到的行为,生出一些奇思妙想,像“娃娃家着火了”“娃娃尿床了”这些想法从幼儿的脑子里蹦出来,往往会给老师临场的考验。老师如何接住孩子抛出的火花呢?

1、顺。即不介入,也不干预,以等待和观察为主,在必要的时候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兴趣与活动开展的需要,促使游戏开展得有声有色。

“娃娃尿床了,我来给她晒被子。”慧慧边对爸爸说,边爬到了椅子上,把被子挂在了栏杆上,再把娃娃的衣服、裤子都脱下来,和爸爸一起晾好。过了一会,“好了,晒干了。”两人开始忙着收被子、穿衣服,着实忙了一下午。我在旁边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并不参与,而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也感到很有成就感。

2、引。即教师在观察个别幼儿的生成活动时,抓住关键问题,把小事放大,将个体经验引发为群体经验。如在回应“娃娃家着火了”的生成情节时,我在游戏评价时与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会失火?着火后该怎么办?如何避免着火?通过与幼儿的讨论,知道了防火的知识,也能减少下次出现这种游戏情节的几率。

3、推。即当幼儿由于缺乏经验,生成的游戏情节留于表面时,教师就需要推幼儿一把,借助当时的游戏情境和游戏材料,直接把幼儿的游戏经验推向高潮。教师要成为幼儿生成活动的支持者。

如佳佳在娃娃家炒菜,因为没有人与她分享,只好悻悻地炒来炒去,也不见她盛出来,老师这时走过去,坐下来随口问了一句:“怎么没有客人来啊?”佳佳难过地说:“他们都不喜欢和我玩,说我笨。”说完要哭的样子。面对幼儿突发的自卑心理,老师在这时就要推一把:“谁说的,我就很喜欢佳佳,你看你多会炒菜啊。走,我们去找找也喜欢你的人”

于是,我带着佳佳到了美发屋、医院、超市,问问他们喜欢佳佳吗,喜欢她的什么地方?孩子们看到佳佳害羞的样子和老师期待的目光,开始很认真地回忆佳佳的好,最后都肯定地告诉我们,他们喜欢佳佳,因为她很乖巧、听话、对老师有礼貌,不争抢玩具等。佳佳听到孩子们的回答都破涕为笑了,很开心地回到娃娃家,开始热情地招呼客人。

是顺是引还是推,都要因人而异,见机行事,最终以幼儿活动状态和游戏发展来判断策略是否有效。

五、关注游戏主题的保鲜期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着每个游戏每样事物都有它的保鲜期。过了这个保鲜期,再好的东西也会索然无味。徐则民老师也提醒我们:“当游戏内容缺乏吸引力了,没有人玩了,就可以缩小或取消。”所以我们要多关注游戏主题的动态变化,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当主题已经不在适用,就应果断取消。

记得上学期我们开设了游戏区“手套铺”,是根据生成活动《大手套》延伸的,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正是寒冷的冬季,正需要手套取暖。所以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出了手套铺。但随着生成活动的结束,幼儿对买手套、给娃娃戴手套这样的游戏情节已经兴趣索然了,那么意味着手套铺该功成身退了。当然,教师在新开一个游戏主题时,要对该主题对孩子的吸引力做预先的价值判断,因为它将重新点燃孩子的游戏热情。

六、重点评价,积累游戏经验

游戏评价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为下次游戏积累经验。可能很多老师跟我有同样的疑惑,游戏结束时,如何进行有效地评价。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游戏虽结束了,幼儿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或者用期盼的目光等待着与老师交流分享,来获取肯定和表扬。对此,我心里也有一个原则:不要面面俱到,但重点交流不可少。重点交流不等于定点交流(只交流一个问题)。一次交流涉及到了情感、认知、能力、习惯和情感态度,就是好的交流。

在此推荐我在游戏评价时采用的方法。先选1-2个区的幼儿讲述自己游戏的情况,通常会请游戏中发生特殊的、具有代表性事件的幼儿,大家一起来探讨、解决该幼儿的问题。再重点评价老师跟踪观察到的现象(每次游戏都会有一个重点)。通过拍摄的照片或视频来直观地再现幼儿游戏情景,师幼共评,使评价更具说服力。再坚持不懈地观察、实践中,我班幼儿的游戏水平已从平行游戏过度到联合游戏,同伴间的交往变得频繁、合作意识也逐渐出现,整体游戏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昆山市城北中心幼儿园 江苏】

上一篇:做个让孩子喜欢的老师 下一篇:兴趣培养“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