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音乐与创新基因

时间:2022-09-05 11:58:05

爱音乐与创新基因

互联网时代已经是不可逆的现在以及未来,这一点已毋庸置疑无需再强调。但重要的是,如何抵达这个未来。

2月19日,战略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在海尔互联网大讲堂,做了一场关于互联网重塑管理的演讲,他分享了几个富于启发意义的互联网创新与管理的案例,这些案例极具互联网基因――以更开放、自由和尊重的新组织模式激发了创新力,这些案例的缔造者都是新兴公司,在新兴公司的创新冲击下,传统的大公司已经失去现在或许也将失去未来。

目睹了这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新旧博弈,加里・哈默得出的论断是:在今天要成功,真正重要的其实并不是你手上的资源,而是你是不是有足够的智慧,是不是能够足够灵活和快速,并且能够非常了解现在的环境和市场。

当然哈默给出的是一种对创新的判断与指引,并非答案。谁都无法预知答案在哪里。除非有人做到了。比如乔布斯。乔布斯颠覆唱片业的案例被哈默提及,哈默盛赞乔布斯的野心与伟大愿景。

然而乔布斯对音乐行业的伟大愿景,并非源于他刻意追求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而首先源于他是个爱音乐的人。披头士和鲍勃・迪伦是乔布斯的最爱,他经常觉得幸运因为能在成长道路上听到这么棒的音乐,他被马友友追求“纯粹”艺术的精神深深打动,成为了他的乐迷,听完马友友演奏的巴赫曲目,他泪流满面:“你的演奏是我听过的最棒的,有如上帝驾临,因为我不相信一个凡人能做到这样。”他会在演唱会见到鲍勃・迪伦之后的几个月,想到一个在iTunes商店打包迪伦专辑的伟大计划。他从自己的喜爱和理解出发,却做到了颠覆唱片行业的伟大创新。他正如他自己所言:

“我喜欢活在人文和科技的交叉点上。”

哈默认为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必须具备野心、愿景和激情。乔布斯的激情中有一部分正来源于他对音乐的喜爱。他热爱的音乐人给了他巨大的影响。比如他从披头士乐队的创意过程中获得感悟并直接用于他的工作,“他们反复修改,直到几个月后才创作出最满意的作品。他们是那么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在我三十几岁时,他们的这种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苹果公司,我们也经常用这种方法对待我们的产品。即使是已经做出了一些新的笔记本电脑或iPod的样机,我们也会从某一个版本出发,不断地改进再改进,包括设计细节、按键,或者是功能操作。这需要大量的工作,但是最终产品会变得更好。”

创新的激情只能是源于自发,借来的方向感往往不能奏效。当微软推出Zune,想在数字音乐领域奋起直追。“但是和索尼一样,微软从来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即使乔布斯已经给他们指明了方向。”乔布斯透彻地指出微软Zune不能成功的原因:“随着年纪增长,我越发懂得‘动机’的重要性。Zune是一个败笔,因为微软公司的人并不像我们这样热爱音乐和艺术。我们赢了,是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我们做iPod是为了自己。当你真正为自己、为好朋友或家人做一些事时,你就不会轻易放弃。如果你不热爱这件事,那么你就不会多走一步,也不情愿在周末加班,只会安于现状。”

苹果的成功不单在于乔布斯的富有激情,更在于乔布斯“没有把苹果公司分割成多个自主的分支,他紧密地控制着他所有的团队,并促使他们作为一个团结而灵活地整体一起工作,全公司只有一条‘损益底线’’’。

失去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是否会继续保有激情和有利于创新的组织力,是全世界人都热心关注的话题。哈默的论断同样适应于苹果公司,尽管苹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但并非不可超越。比如日前进入到中国市场备受追捧的ApplePay,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却不如人意,一个更加有乐趣和具有分享性的支付应用Venmo赢得了年轻人的心。就像可可・香奈儿曾经说过:“在战前,成熟的优雅人士引领时尚,而现在,年轻人决定时尚格调。”但是谁知道呢?亨利・福特曾经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乔布斯说,他从不依靠市场研究,“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真正的互联网时代才才刚刚启幕,正如哈默引用理查德・弗罗里达在《崛起的创意阶层》一书中的观点:“我们这个年代最大的关键是创造力和组织之间的博弈。”在理查德・弗罗里达这本引起强烈反响的书中,人类的创意是最根本的经济资源,工业社会之后,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整个世界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观,一个新的经济阶层将如何主导我们未来的经济。

是时候更新我们的思想观念了,将目光投向那些能主导未来的智慧。

上一篇:蓉城“加速度” 下一篇:天使投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