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本土化趋势

时间:2022-10-13 02:45:10

浅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本土化趋势

摘 要:中国电视事业从上个世界五十年代起步到今天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这 60 多年里,中国电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广播电视节目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虽然中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遗憾的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创造了一个个收视奇迹的广播电视节目却都是“引进来”的成果。中国电视从诞生那天起就开始了“引进来”历程,怎样把“引进来”的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真正让它适应我国的文化土壤并为我所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广播电视节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的分析,了解了我国电视广播电视节目“引进来”的本土化由浅到深的过程。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本土化趋势

中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在电视工作者的努力下经历了从最初的广告时段本土化到本地化的配音和字幕,再到节目的本地化制作,也就是所谓的深度本土化这三个阶段。本土化的程度越来越深,细节做的越来越好。文章详细分析了本土化的定义以及“本土化”在广播电视产业中的定义;详细介绍了本土化中的“节目的本地化制作”这个阶段;从我国对“引进来”的电视广播电视节目的“主题”、“节目板块”、“现场气氛营造”三个方面的本土化改造,讲述了我国电视从业者在“引进来”的过程中的学习和创新;最后告诫所有的媒体人,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节目的改造要适应我国文化背景,引进节目要通过合法的版权购买途径,最重要的是不要在长期的“引进”国外广播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产生对国外节目的依赖性而制约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本地化节目制作

本地化节目制作这是本土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引进方式,也是现在中国绝大部分实力雄厚的电视台把国外电视广播电视节目“引进来”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是从国外电视机构购买优秀节目的版权和全套制作方式后再到国内根据中国观众的特殊性重新来制作节目。一般来说,节目的制作商会为我们配备专业团队来打造根植于我们国内市场的运营和制作模式,将这档节目作为引入频道的新品牌进行重新打造。这种引进方式是对节目适应性改造最高的方式,它将节目完全进行了符合我国受众市场的本土化全新制作,实现了完全的文化改正。使得像欧美这样的和我国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制作出来的节目在我国拥有了庞大的收视群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收视神话。近几年,随着各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很多原来由于资金不足处于劣势的电视台也纷纷迎头赶上,采用这种本地化制作的深度本土化方式来奠定自己的频道地位,比如:安徽卫视、山东卫视、湖北卫视、东南卫视、旅游卫视、天津卫视等等。本地化的节目制作作为深度的本土化方式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台采纳。

二、我国电视广播电视节目“引进来”的背景

从上面对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分阶段的发展概况分析来看,中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一路走来可以说是风风火火,每一个阶段都有风光无限的时候,都创造了收视的神话和传奇,可以说中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从诞生以来就开始引领中国观众的娱乐潮流。众所周知,电视广播电视节目发源于欧美等西方国家,他们可以说是这类节目的鼻祖,早在20世纪的中上期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品牌栏目。其实不单是中国从欧美等西方国家引进广播电视节目,日韩等一些媒体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也有大量的节目引自于西方国家。中国引自于国外的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大,种类也很多,基本上涵盖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各种类型,比如益智类的《幸运52》、《以一敌百》、《一站到底》等,真人秀《快乐女声》、《舞动奇迹》、《中国达人秀》等。从引进的国家来看,不光是从欧美等电视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引进,也从和我们起步差不多的日韩等国家有大量的引进,但以欧美为主。从引进的主体来看,范围很广,除了中央媒体央视外,几乎各个省级卫视媒体都有大量的引进节目。由此可见,中国的电视广播电视节目从境外“引进来”的数量越来越多,频率也越来越频繁。

三、广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本土化趋势

1. 本土化之“文化适应”

世界范围内有多种多样的民族和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产生背景和存在基础,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地区在价值观、道德观、生活方式、风土人情、语言文字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这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国家的受众的喜好、口味和收视习惯有很大差别。我们在引进国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时候不能只看到它在国外热播,粉丝无数就选择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两国文化的差异,要结合我们的国情去酌情选择,即使要引进国外的热播节目,也要在引进来后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本土化改造,让引进来的这颗“种子”适应了我们这片文化的土壤它才能茁壮的成长起来。每个国家的观众都有他们特有的收视习惯,有他们喜好的节目形态,如果节目的主题符合观众的接受习惯,节目中就没有能打动观众,能深入到观众灵魂深处的东西,那么观众就不会忠于节目,最终节目就难逃“下课”的命运。所以,广播电视节目的本土化一定要做到“文化的适应”。

2. 本土化之“自主创新”

我国的电视媒体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步较晚,加上受到当时经济条件落后、科技水平低、人才培养模式滞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电视产业的发展在开始几年非常缓慢。在我们自身原创力不高的情况下,很多电视台选择了从国外引进综艺娱乐节目。我们在引进国外综艺娱乐节目的时候,不能停止我们自身对节目创新的探索,我们不能把“引进来”作为长久之计,要想成为文化的大国,要想获得电视荧屏的自主,我们必须要有自己核心的创造团队,打造真正属于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节目样态。

四、结语

综上,中国电视发展60年,在本土化的过程中 已经慢慢的学会了处理解读外来节目和合理的本土化融合之间关系,我们也慢慢的从单纯的模仿像深度本土化也就是“本地化”制作的过渡,希望我们的电视人能更加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早日制作出真正属于我们的,符合观众需求的,高水准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让我们的电视荧屏真正拥有“中国范儿”。

参考文献:

[1] 康灿华.国广播电视产业海外本土化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1.

[2]汪周礼,朱文丰.受众心理:本土化改造“真人秀”的核心环节[J].视听界,2005.

上一篇:宁波传统村落建筑的文化保护 下一篇:蓉城“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