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野生蝴蝶成为美丽记忆

时间:2022-09-05 10:43:22

不要让野生蝴蝶成为美丽记忆

“粉翅嫩如水,绕彻乍依风”,蝴蝶被喻为 “会飞的花朵”。人们对蝴蝶的喜爱,除了美丽的外表,动人的传说外,殊不知,蝴蝶在医学和商业上创造了广泛的价值,如今,蝴蝶规模养殖和生态观赏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昆虫产业。

云南省蝴蝶资源十分丰富,居全国第一。目前已经发现700余种,其中有90种以上为云南所特有。然而,由于蝴蝶保护方面的滞后,包括栖息地的破坏、农药的大量使用,人为捕捉等多种因素,野生蝴蝶种群正在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

备受青睐的蝴蝶

“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我国的蝴蝶文化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周庄梦蝶到后来为数众多的诗歌、绘画作品中,都留下了大量关于蝴蝶的身影,而云南更与蝴蝶结下不解之缘,不但有大理蝴蝶泉的传说,还有教科书上描写澜沧江边蝴蝶聚会的美丽故事。新中国成立后的1963 年4 月5 日,中国邮政发行了l套20枚的蝴蝶邮票,其中就有以产地命名的云南丽蛱蝶邮票一枚。

云南蝴蝶大而美丽,如今在全国众多城市中,放飞蝴蝶渐渐成为了庆典及婚礼上的一种时尚,而许多蝴蝶就产自云南。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梁醒财博士说,蝴蝶属鳞翅目昆虫,全世界已知鳞翅目种类约有17万种之多,其中蝴蝶总数有1.7万种,蛾有15.3万种。蝴蝶虽只占鳞翅目总数的十分之一,但由于蛾在夜间活动,蝶在白天飞翔,所以人们对蝴蝶会比对蛾子更熟悉。目前,中国已知的有1400多种,云南雄踞榜上,已经发现了700余种,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大陆的蝴蝶总种数,是日本全国蝴蝶种数的三倍,比号称“蝴蝶王国”的我国台湾省还多出200余种。

为了研究蝴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周成理博士来到了云南,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已经20年之久。因研究的关系,他不时就要到野外去采集标本。感触最深的一次是,他2009年出行到元江县时,在老公路两旁的铁刀木上突然发现了数以万计的迁粉蝶幼虫,把树叶都吃光了,他当时惊呆了。“蝴蝶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昆虫。”周成理说,“多数蝴蝶迁移能力较弱,在小空间尺度内即可进行研究,因而成为生物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例如生态学中著名的集合种群理论就是在对网蛱蝶的研究中提出的。”

蝴蝶商业前景广阔

许多蝴蝶色彩艳丽、飞行姿态优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蝴蝶正与观赏植物一道,形成一个全新的蝴蝶园艺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资料显示,蝴蝶标本的贸易早在18世纪就开始了,到维多利亚时展到了顶峰,珍贵的热带蝴蝶标本一度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

国外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蝴蝶的生物学特征和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世界各地建立了200个蝴蝶生态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每年世界蝴蝶产品的交易额高达数十亿美元。

我国蝴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学上,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蝴蝶养殖等应用技术上的研究较为滞后。我国大陆对蝴蝶养殖的探索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养殖工艺已由早期的从野外采集卵、幼虫在小容器内单虫或小群体饲养,到初步建立由专门繁殖园、室内饲养与室外放养相结合的技术体系,目前面积超过100亩的专业养殖园已经出现,每年人工养殖的蝴蝶大约在300万―500万只。

周成理说,云南的蝴蝶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最初的10多年里,主要获取野外的蝴蝶标本,90年代后,主要进行蝴蝶工艺品的开发,把产品输向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步入2000年后,又转向从事旅游业的开发,蝴蝶生态园建设成为主流。如今,在昆明、大理、元江和西双版纳等地建有多个蝴蝶生态园和蝴蝶规模养殖基地。

云南的蝴蝶开发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吴云先生于1991年在昆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蝴蝶展示宣传机构――斯美蝴蝶博物馆,把旅游、创汇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起了广泛关注。而1999年开放的昆明世博园内的蝴蝶馆,年游客人数达290万,当年创利数倍于投资,成为了蝴蝶资源商业运作在我国成功的典范。

实际上,蝴蝶在其他商业领域也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科学家根据仿生学原理,将蝴蝶丰富的色彩应用到彩色设计中,设计出许多美观新颖的艺术品;为了使在空间轨道中运行的精密仪器、仪表不被烧坏或冻坏,航天科学家从蝴蝶翅膀上的鳞片得到启发,给卫星外壳覆盖上一层活动的“鳞片”,只要改变“鳞片”的倾斜度,即可把卫星控制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

蝴蝶资源亟待保护

在地球上,已知植物种类大约有50万种,有花植物约25―30万种,而在自然界中有80%高等植物的花授粉靠昆虫来进行。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蝴蝶与植物在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形成了较稳定互利关系,授粉行为就是其中的一例。

梁醒财说,蝴蝶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维持了自然界生态平衡,蝴蝶的幼虫取食植物,同时又为其他昆虫、鸟类和两栖类等动物提供了食物。同时,许多蝴蝶种类对污染较为敏感,生态环境和寄主植物受到污染后,往往很难存活下去,可作为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

昆明的西山曾是观赏蝴蝶的好地方,常见的有玉带凤蝶、花椒粉蝶和糙绒麝凤蝶等,近年来,由于水的污染影响了环境,蝴蝶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减少。

周成理说,虽然当前蝴蝶人工养殖已渐成规模,但养殖的几乎都为普通品种,珍稀品种都靠野外采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蝴蝶的观赏价值凸现出来,由于捕杀、贩卖和走私珍稀蝴蝶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致使云南珍贵的蝴蝶资源受到严重的威胁。

云南的丽江和西双版纳等,曾是我国较早出现的蝴蝶标本及蝶翅画的重要集散地,其蝴蝶材料全部是从野外栖息地直接捕捉活蝶而来的,由于过量捕捉,原来一些随处可见的美丽蝴蝶,现在已很难看到,加之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标本的粗制滥造,蝴蝶资源损失严重。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李昌廉教授认为,蝴蝶资源应该合理的开发利用,而不是无休止无序地捕捉,蝴蝶的繁殖率因种而异,有的1年只能繁殖一代,有的甚至2年才能繁殖一次,而且蝴蝶对环境依赖性非常强,因此才有珍稀品种和普通品种之别。蝴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采蝶者很少具备专业水平,采集质量差,利用价值不高,更使得许多蝴蝶白白丧生。

20多年前,李昌廉教授刚到云南就被种类繁多、随处可见的神秘蝴蝶吸引了,此后他长期留在云南,光他自己发现研究的新品种就达30多个。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环境被破坏、蝴蝶被大批网捉,别说搞科研采集标本越来越难了,就是一些蝴蝶产区也面临蝴蝶资源枯竭的状况。如勐腊县盛产的金裳凤蝶由于繁衍地植被被破坏,现在很难看到了。

为了保护我国蝴蝶的珍稀物种,在1989年3月1日,我国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对金斑喙凤蝶、三尾凤蝶东川亚种、二尾凤蝶、中华虎凤蝶和阿波罗绢蝶等5种蝴蝶进行国家重点保护。此后的2000年,国家林业局又以政府令的形式增加25种有益的、有重要经济或科学研究价值的蝴蝶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种类。

周成理说:“通过国内大多数研究者多年的研究表明,栖息地丧失和退化,以及寄主植物的过度人为利用是绝大多数蝴蝶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对珍稀蝶类生存的主要威胁也来自人类的经济活动。国家的这些保护措施还是远远不够的,一是因为涉及种类仍然有限,二是只禁止随意捕捉,并未涉及更为重要的栖息地保护。”

专家建议,针对当前绝大多数中国珍稀蝴蝶的受威胁情况尚缺乏全面了解的状况下,目前应加强对蝴蝶种群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掌握珍稀蝴蝶的基本生态资料,尤其是加快珍稀或特有种类的种群现状调查,完善种群生存力分析及各个尺度上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工作,尽快评定其危险等级和致危因素。

再就是建立专门保护区,加强对重要蝴蝶栖息地、珍稀蝶种及其寄主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并加强蝴蝶规模化繁育研究,满足市场对不断增加的蝴蝶产品的需求,健全立法,加强执法力度,禁止对一些蝴蝶种类的商业性采捕。

上一篇:夯实基础,开拓创新 下一篇:一场城市拆迁引发的“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