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门诊 第15期

时间:2022-09-05 10:42:02

咨询门诊 第15期

“副乳”是什么

我是个20岁的女孩,最近发现左腋窝处有一包块突起,触摸时很痛,外科医生说这是“副乳”。我很紧张,怎么乳腺还有“正”的“副”的,人家都没有,为何偏偏我独有,请专家指点。

辽宁

首先,副乳并非你独有。我们在门诊中经常遇到像你这种情况。副乳,顾名思义就是除正常乳腺外的多余的乳腺组织,它可能有结构,故又称为多或多畸形。

从胚胎发育的角度来说,人类开始时是多“”而不是双“”。人类在胚胎发育第2个月时,胚胎的腹面有6~8对乳腺始基(准备发育成的组织)形成。在正常情况下,当胚胎发育至第9周时,除胸前区位于第5肋间的一对乳腺始基保留下来并继续发育成为正常外,其余的全部退化、消失。如果其余的乳腺始基中有一对(或几对)未消失,就会在出生后发育成多余的或,这就是副乳腺。副乳在男女中均可发生,发生率约为1%~5%,发生部位常见于腋窝或胸前部,一般呈对称分布。多数副乳仅有一对,但也可出现单个或一对以上者。

副乳和正常的乳腺组织一样,也会受到各种内分泌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等的影响,因此,它也可随着月经来潮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妊娠期增大较明显且可伴有疼痛,哺乳期可分泌乳汁。但是,副乳不会因争夺雌激素而阻碍正常的发育,也不会对周围的淋巴组织造成影响,但副乳作为一种发育畸形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它也可能发生常见的乳腺病,如腺瘤、囊肿、乳腺癌等。

一般认为副乳不是病,仅是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如果平时无症状,则无需特殊治疗,更没有必要存有任何思想负担。如果副乳体积增大迅速或局部出现硬块,则应及早去医院检查,必要时手术切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杨子昂

如何防治日光性白斑

我平时很喜欢运动,尤其盛夏季节,经常到海滨去游泳,但游泳后发现自己上臂或肩部等部位会出现一些片状的灰白色斑,一周后还未退净。后来去医院看病,医生说是日光性白斑,给我配了一些药。请问,今后我如何防治这种皮肤病?

上海

盛夏季节,热浪滚滚,到海滩、江河游泳成了人们避暑的选择。但是,有些人在毫无遮蔽的烈日下暴晒,皮肤会出现发红、灼痛,有时甚至起疱,数天后开始脱皮,皮肤变黑,以后逐渐恢复常态,此种皮肤损害称为“晒斑”。但也有些人像你一样,在多次日光照晒后,在背部、上臂伸外侧、上胸部和肩部等部位会出现甲指盖大小、不规则的淡白色或灰白色的色素减退斑,边界不清,无痛痒等不适感觉。这种皮肤损害医学上称为日光性白斑。一般地说,日光性白斑在数周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后可逐渐自愈,因此,你可以暂时不治疗,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夏日,为了避免发生“晒斑”和“日光性白斑”,游泳前要注意防护,尽量避免在日光下赤膊暴晒或多次日晒,必要时用一些遮光剂防止“晒斑”。可选择能吸收中波紫外线的对氨基苯甲酸制剂(简称PABA)制剂,涂抹在皮肤上效果较好。晒后发病者主要以局部外用药物疗法为主,如仅仅皮肤发红,可外搽些清凉、保护、散热的水粉剂如炉甘石洗剂等。每天涂6~8次,可以减轻皮肤损害。皮损严重者,局部用冰牛奶湿敷,可明显缓解皮肤损伤。一般每隔2~3小时用纱布湿敷一次,每次持续20分钟,直至急性症状消退。以后也可外用皮质激素霜,如地塞米松霜、氟氢松、去炎松霜、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每日涂2~3次,直至痊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王慧英

服降压药为啥会引起咳嗽

我今年46岁,近两个月来一直咳嗽不止,既不发热,也无鼻塞、流涕等症状,服过抗感冒药和多种止咳祛痰药均无效,去医院检查血液白细胞及胸部X线均正常。医生了解到我因患高血压一直服用蒙诺,就嘱咐我停用蒙诺改服寿比山。说来真奇怪,调整用药后的第二天,我的咳嗽就好了。请问,抗高血压药为啥会引起咳嗽?

上海

胡海滨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均可引起咳嗽。另外,心力衰竭及胸膜疾病也可引起咳嗽。但各种疾病引起的咳嗽在性质、时间长短、节律、声音和咳嗽的伴发症状等方面均有不同特点。医生根据病人的咳嗽表现,可以得出初步诊断,但最后确诊还要对病人进一步检查。

你已做过一系列检查,未发现异常,显然不能用呼吸系统疾病来解释。但你一直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而某些降压药会引起咳嗽副作用。现在你听从医生建议停用蒙诺后,咳嗽消失,说明咳嗽是由蒙诺的副作用引起。

蒙诺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较为常用的一类降压药,这类药物在降血压的同时抑制了激酞酶,使降解激酞作用减弱,激酞可导致咳嗽。此类药物除了福辛普利(蒙诺)外,还有卡托普利(开搏通)、雷米普利(瑞泰)、贝那普利(洛汀新)、培哚普利(雅施达)和依那普利(悦宁定)等,均有引起咳嗽的副作用,其发生率在5%~10%,故应引起重视。

像你这样的高血压病人,一直遵照医嘱服用降压药,一旦出现咳嗽等副作用,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改用其他药物,以免长时间咳嗽引起其他疾病。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罗文侗

治疗血管瘤有何新法

孩子3岁时,我发现他的右侧面部明显比左侧大,且皮肤上有一小片红斑,后来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大,医生告知是血管瘤,需要手术。但我们怕孩子太小,经受不住手术。请问,除了手术外,还有什么好方法?

温州

金云飞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3%~8%。一般在出生后第1~4周出现,头面部最多。血管瘤在患儿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内生长迅速,以后转入静止期,大部分在2岁左右可自行消退。如果2岁以后血管瘤仍然存在,则多半是血管畸形,需要及时治疗。有些血管瘤位于颌面、唇、舌、鼻尖、眼睑等部位,严重影响美观和功能,更应该及时治疗。

目前,治疗血管瘤或血管畸形方法很多,治疗前,最好能明确血管瘤的类型,以便因病施治。对于孩子在1岁以内、处于快速生长期的血管瘤,一般主张患者口服激素(如泼尼松等)治疗。海绵状血管畸形可采用硬化剂治疗,蔓状血管瘤可用动脉栓塞术治疗。

近年来研究发现,直接在某些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内注射平阳霉素,可以迅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促使血管瘤消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注射后瘤体逐渐萎缩,不发生坏死,也不留瘢痕,不仅可免除手术之苦,而且治疗费用低,特别适合于五官、颜面等特殊部位中小型(直径在4厘米以下)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治疗。一般地说,对直径在1厘米以内的肿瘤,一次注药即可治愈;对直径在2~4厘米的血管瘤,一般经二三次注射,每次注射间隔14~21天,血管瘤即可消失。采用这种方法一般无不适反应,但少数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发热、瘤体表面皮肤角化、色素沉着等。对有过敏史者,应用需慎重。

对于面积较大的血管瘤,最好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郑家伟

张志愿

上一篇:绝经后谨防冠心病 下一篇:长期泡吧 身体遭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