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

时间:2022-09-05 09:31:38

浅谈问题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

[摘要]历史学科贯穿古今,学习它对学生更加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加强对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不断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

[关键词]问题教学高中历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98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层次构建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问题教学可以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问题、方法及答案这三个维度,将问题分为与学生学习水平相应的等级层次。高中历史知识点繁杂,对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偏低,历史教学目标没有真正实现。所以,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引入问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逐层深入的问题不断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计问题

现阶段高中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学模式,而学生个性明显,在学习水平上存在个体差异。如何应用有效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成为高中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模式,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精心设计具有可行性的问题,通过学生参与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

现以人民版高中历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找出正确答案。例如“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所谓战后是一战还是二战”等问题,这些问题比较基础,基本适应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在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为了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再次提出一系列概念类问题,例如“凯恩斯主义”“第三产业”以及“新经济”等概念,要求学生在教材内容或课外拓展资料中找出相关概念的解析,通过这个过程,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兴趣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另一突出问题是学生参与度不高,这是因为历史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常常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倦感,无法确保学生对学习历史充满浓厚的兴趣。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问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先设置充满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参与问题探讨的欲望。

再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知识竞赛的方式设置情境,先组织学生根据自身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出问题,并让这些问题в幸欢阶梯性。然后组织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例如,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具体表现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快速给出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的建立、第三产业的兴起与繁荣和‘新经济’的出现”。如果学生被充满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所吸引,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就能有效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

三、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

素质教育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纳入教学目标,所以,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师从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出发,不断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逐步实现提高学生历史水平的重要目标。

还是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更好地适应教师的节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学生提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在哪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具体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且符合学生的学情,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进行更加深入的课前预习,可以加深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带着求知的态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中,自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历史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建刚.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由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说起[J].考试周刊,2012(21).

[2]林腾希.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模式下史料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4).

[3]鲁玉琴.“三案四段”历史课堂模式的构想与实施――以《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上一篇:苗圃 走完西口闯关东 下一篇:遇到“不搭”老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