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形式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时间:2022-09-05 06:47:10

浅谈在新形式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建筑工程行业检测需求量随着建筑业迅猛发展而大幅度提升,但随着政府对建筑工程检测机制进一步实行市场化,加之群众对质量意识越来越强,导致市场需求方对检测行业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因此,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如何实现有效地转型升级已成为重要课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作为保证建筑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存在“画圈占地”、“一家独大”的现象。但随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化的不断加强及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必须未雨绸缪,认真研究提升自我能力的有效措施,实现转型升级的完美蜕变。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概述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起步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标准局联合颁发了《关于建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通知》,要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在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标准化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把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检测行业不仅仅在机构数量上得以增大,在工作内容上更是实现综合化,并在经营方式上逐步迈入市场化。据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在浙江省通过计量认证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已达326家。

目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依托于政府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这类机构基本依靠政府各职能部门建立,大部分通过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并获得建设主管部门的资质。由于在资金方面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主导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

2、依托于科研院校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这类机构利用学校和科研单位现成的试验室、试验设备及相关人力资源,以良好的技术资源和较低的经营成本,迅速地在检测市场中占据一席之位。但人员流动性大、管理松懈等问题产生的影响,也颇为巨大。

3、依托于企业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这类机构主要是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主要承担企业内部的试验任务。但由于其自身独特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类检测机构朝综合化方向发展,致使竞争能力处于劣势。

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存在问题

经过长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所取得的成绩虽然是有目共睹的,但行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若问题无法得到正确对待,放任自由,必然给检测行业带来重伤。

1、市场监管力度缺失。检测行业市场化是形势所趋,但市场化不等同于放任不管。目前,检测行业市场片面强调市场化,监管力度未能同期到位,导致检测市场极度混乱。众多检测机构为求业务增长,以数据造假来吸引客户,满足施工单位企图利用资料蒙混过关的违法欲求。在检测市场中,极易形成衡量一个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标准不再是公平、公正、科学,而是在必要时能任意篡改的错误意识。显然,这对诚实可信的检测机构无疑是一种伤害。

2、机构分布欠科学。检测市场化是可以加大检测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检测机构的自我淘汰,但一个地区的检测机构数量盲目增多,必然会导致“僧多粥少”。检测机构将无心再把资金投入到技术发展层面上,只会花费在抢夺客户上。长期以往,竞争力弱的检测机构惨遭淘汰,而竞争力强的检测机构得以留存,检测市场又将回归到“一家独大”的原始局面。

3、检测行业入行门槛不高。 由于进入检测行业要求不高,造成取得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在技术水平和检测设备都有很大差距,数据不尽相同,工作质量也随之受影响,这与检测要求的“公平、公正、科学”总方针相违背。有些地区还存在以“挂靠”形式,开展不合法的检测活动,扰乱了正常的检测秩序。

4、自我运行体系不完善。目前,检测市场存在一些原本依托于行政部门或科研院校,现已从母体脱离的的检测机构,由于过去一直接受行政管理模式,未能形成科学化的企业运行模式,导致检测机构无法正常运行。如:部分检测机构的内审员如同虚设。

5、与国外检测机构仍有差距。加入“WTO”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更为频繁,市场也进一步开放,检测市场亦是如此。由于国外检测行业起步早,其制定的标准、使用的检测设备及操作经验大都领先国内企业,这对国内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实现走出去还是抵住国外检测机构涌入会造成不利的一面。如国外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导则25来管理实验室,而对于国内的检测机构来讲这是一片空白区。

四、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转型升级的应对措施

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运行相对于国外的检测行业来说,只能算刚刚起步。问题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现在,我们应客观对待,认真思考检测行业如何转型升级,使其具有科学性、综合性、竞争性,并能满足市场需求。

1、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机制。各地政府部门可依据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推出适合本地的检测管理实施细则和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市场运行机制,对扰乱正常的检测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2、加强监督管理,杜绝违规行为。为维护检测市场运行的良好性,可考虑采用“全程跟踪制”。建立监管平台,对检测数据及报告实时监督,及时查处虚假检测报告。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巡查,不仅对检测机构内部工作进行检查,还要对现场检测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于检测人员有不良行为,登入在案,情节严重的,移交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3、合理部署机构数量,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在当下市场化还不完善的环境下,一个地区检测机构数量太多,必然会陷入恶性竞争。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机构数量,并对检测机构实施全程跟踪,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检测机构及时淘汰,以便市场化稳步推进,资源配置得以最优化。

4、提倡诚信检测,创建良好环境。在检测行业中,广泛宣传诚信检测的重要性,吹起一股“诚信风”。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各检测机构进行诚信测评,并实行“末位淘汰制”,促使形成人人心中有诚信的良好检测环境。

5、创新运行体系,增强竞争力。鼓励检测机构走出去、看一看,学习国外检测机构先进的管理模式,再从本身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行体系。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只有运行体系得当,检测机构的竞争力才有望增强。

6、树立人才观,做好队伍建设工作。检测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检测机构检测水平的好坏。这不仅仅要求检测人员必须具备除了过硬的技术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检测机构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充分调动检测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并主动解决检测人员生活中实际困难,使其无后顾之忧。使这群检测工作人员能真正成为一支“拉的出、打得响”的硬队伍。

五、小结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在所处的时期,既是困难期又是机遇期。各检测机构应抓住机遇,在实行高效科学化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尊重人才,提倡诚信检测,自觉维护检测市场的良好氛围,必然能挡住各种竞争力的撞击,最终实现我国检测行业的完美蜕化。

参考文献:

[1] 姜红, 滕晓敏 :《关于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改革的探讨》,《工程质量》,2010年10期

[2] 郑曙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概况及前景浅析》,《建设工程技术与管理》,2010年第1版

上一篇:刍议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下一篇: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及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