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身特性的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探讨

时间:2022-10-02 05:43:45

城市自身特性的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源消耗数量的不断上涨,我国城市建筑高度日益增加,规模日益增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能耗也越来越高。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城市建筑不仅需要具有其特色性,还应注重建筑节能设计,让建筑物更具“绿色化”。本文基于这一背景,简单阐述了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与意义,分析了绿色节能建筑的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设具有特色性节能建筑的要点与步骤,旨在完善城市建筑设计,提升绿色环保效果。

关键词:城市建筑;绿色节能;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设计阶段是一幢建筑的初始,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现如今空气质量不断下降、能耗资源储备日益减少的环境下,建筑物所产生的能耗也应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并加以完善。绿色建筑是我国提倡绿色环保的一个分支,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物采光、空气流通以及储热等方面进行干预设计,让建筑物在传统设计基础上可以更少的使用空调、地热等易产生能耗的设备,实现自我节能、环保目标。在这一基础上,设计师们要想设计出绿色节能型建筑,首先应该了解绿色建筑的概念。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分析

所谓的绿色建筑,并非指在建筑顶端或是周围建造大量绿地或是进行立体化绿化设计。事实上,这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概念,指的是建筑物在投入使用之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将降至最低,且能够充分的去利用自然界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各类资源。在绿色理念下,建筑物是不会对自然环境的平衡性产生破坏的,且对人工能源的消耗量远远少于普通设计。换言之,绿色建筑又可以被称作是生态建筑、节能建筑以及可持续发展建筑。

绿色建筑在设计上是较为合理的,材料选用方面也会尽可能的不选用合成材料,而是利用朝向、通风等设计达到空气流通与外墙保温效果。居住者在绿色建筑中居住一段时间后,不仅会发现在电力使用费用方面有所下降,还能够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由此可见,绿色建筑是一种促使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设计,对于节能减排效果较好。在这种设计理念下,人们的生态文明水平能够得以优化,更利于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二、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调节建筑室内热环境

居民在建筑内部居住,必然会面临温度的变化。一方面,设计者需要考虑到当地气候状态,以便于完善对通风或保暖的设计;另一方面设计人员需要让资源最为合理的应用,减少不必要能源消耗,例如集体供暖或是用户在夏天长期开空调造成的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

对室内热环境的干预调整可以从空气流速与建筑物表温度两方面展开,同时注重室内采光。室内采光方面可利用高性能玻璃,达到对白天光能的充分吸收,减少室内开灯时间;且在夜晚可以释放出白天吸收的热量。

(二)减少噪声/光污染程度

研究表明,噪声污染也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城市中交通状况比较复杂,绿色声环境对噪声污染要求较高,要求建筑物周围存在的声源应尽量少。在这种设计上,可以将声源制造部件或设备单独放在整个建筑角落或是远离居住者房间的地方,并且对噪声等级进行控制。

在光污染方面,日光实际上是最好的光源。相对于目前一些精装修中使用的变色光等绚丽的光源而言,太阳光能够节约大量耗电,同时还能够保护视力。光环境并非单纯指明亮的环境,健康舒适的光环境还应包含合适的亮度、合理的炫光以及均匀的照度等多方面。因此在室内光源设计上,只需对强光进行调节剂即可,让其不会影响到日光的照射。

(三)通风设计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我国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都采取了有效的通风设计。通风能够在夏季带走部分炎热,减少居民在夏季开启空调或电风扇的次数,减少电能消耗。因此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清楚当地气候条件,为建筑物设计出合理的朝向以及通风设计。

三、绿色节能设计的具体实施要点

(一)节能设计

1、材料使用方面

目前多数建筑都已经使用了空心砖作为材料。这种砖体的特点最大的就是质量轻以及承重能力强。相对于实心砖体而言,空心砖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其轻质量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时效性,且在居住时居民能够感受到这种砖体带来的空气流通。空心砖自身存在的孔洞能够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空气流通造成的阻挡,加快室内空气流通速度,并且让建筑物的稳定性更强。

目前建筑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建筑材料,设计师需要在这些材料中选取合适材料来达到节能目的。现如今,各种节能材料被研发,以建筑物墙体为例,墙体在防水方面的设计若存在缺陷,则建筑物保暖性相对较低。因此在墙体与墙体之间的衔接部位应注意防水工程设计,减少室内热能的流失,让墙体更具保暖性。另外,也可使用节能环保材料来增强外墙保温效果。

2、设计改造方面

目前除东北这类冬季较为寒冷的城市之外,一些中部城市也开始了冬季供暖。供暖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目前设计上墙体厚度是按照普通建筑物设计,在供暖时暖气进入居民家中之后会在短时间内流失,无法达到有效供暖效果。集中供暖主要利用的是水沸腾产生的热源,当热能量进入到建筑物中之后,在墙体较薄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到外界冷空气的干扰,造成温度下降速度较快,从而导致暖气的大量流失。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建筑物保温墙体的厚度设计,将保温层加厚,实现居民的现代化低碳生活。

(二)绿色环保设计

1、优化建筑布局

建筑物首先应选取合适的地理位置,确保建筑现场的环境适合居住,且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等材料不会受到大量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侵蚀。设计师在设计初期需要实地考察建造环境,包含当地水流、气候、风向、阳光照射情况以及周边环境。若建筑目标范围内存在水源,例如河流或是江水,可将建筑物尽量设计在河流上游,在风向方面可尽量避免在东南方向或是西北方向。就我国气候特点而言,建筑物应朝南设计,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风能,让建筑内部通风感更强,减少夏季能源消耗;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享受太阳光,利用好自然资源。

2、因地制宜的设计

建筑设计需根据当地城市自身特色进行微调整,在这一方面最明显的就是城市夏季与冬季的环境特点。

以江浙沪地区为例,夏季热环境相对较差。当地夏季多台风,下雨情况不能达到有效控制,因此空气潮湿。加上夏季太阳辐射关系,当地建筑节能必须考虑到防热特点,加大建筑通风设计以及遮阳设计,避免夏季过多电能的消耗。又如我国东北部地区,冬季较为寒冷且干燥。因此设计上要加大保温强厚度设计以及保温材料的使用,更大程度的阻挡冷空气。

结束语

建筑设计上的节能性与绿色性是现代化建筑的必然发展趋势,设计师们还应加大投入力度,从使用材料与设计理念两方面将绿色与节能更充分的融入到设计中,为节能建筑的长远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海泉.探讨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门窗,2013(04).

[2]张启.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刍议[J].成功(教育),2012(20).

[3]杨曦坤.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J].门窗,2013(01).

[4]姚冬晖.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设计思考[J].浙江建筑,2011(10).

上一篇:房地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探究 下一篇:浅谈建设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