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旅》创作技法分析

时间:2022-09-05 04:40:55

《新疆之旅》创作技法分析

杜鸣心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作曲家,全国政协委员,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配器精美,结构严谨,手法洗炼,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其小提琴协奏曲《新疆之旅》是一部有标题的新型组曲,由10首曲目组成,各曲之间找不到具体的联系,每首作品的主题都是各自呈述与发展的,但听起来又非常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在作品较为一致的主题发展手法、调式调性使用、对原始民歌保留的程度以及体现的民族音乐形象等方面。

一、组曲的曲式结构

在结构上,每首曲目都是独立成曲并有自己的小标题,最显著的特点是每曲都是将主题(主题来自民歌原型)呈示后,经过多次变奏重复发展而成,但设计上又各有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同一主题变奏、重复发展而成;单二部曲式的多次变奏重复;单三部曲式结构的多次变奏重复。

第一类,以同一主题多次变奏发展。组曲中第五首《在银色的月光下》与第七首《都塔尔与玛利亚》即为这一类。《在银色的月光下》总体可分为两部分。结构图示如下:引子8+[A(a4+b4+b14)+间奏5+A1(a14+b14+b24)+A2(a4+b4+b14+b14)+间奏3]+[A3(a4+b4+b14)+A4(a24+b24+b34)+间奏4]+尾声8

第二类,单二部结构的变奏重复。组曲中的第一《我等你到天明》、第三《嘎哦丽泰》、第九《啊!心爱的人》即为这一类。《嘎哦丽泰》为单二部曲式结构。整曲可分两个部分,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运用变奏手法重复而成的。其结构图示为:

引子4+[A(a3+b3)间奏2+A1(a3+b3)间奏2+B(c4+d3+c4+d3)]

重叠

+[A2(a3+b3)间奏2+B1(c4+d13+c12+c26+d24)间奏6 ]+尾声4

如图所示对比段在结构、篇幅上与呈示段相同,全曲可分两部分,第二部分即是将第一部分的二段曲式以变奏手法再重复了一次,也具有双主题变奏的意思。第九首《啊!心爱的人》与第三首类似也为单二部曲式结构,其原民歌为《啊嚎克里姆》(克里姆,意即美人,美丽的姑娘。),是一首以活泼见长的3/4节拍并带有副歌的独唱民歌,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A(a6+b6∶)+B(c4+b7)

副歌

改编后在结构上没有变化而是使用重复手法夸大了篇幅。

第三类,单三部结构的变奏重复。组曲中的第儿《我的花儿》、第四《玛依拉》、第六《前进歌》即为这一类。《我的花儿》为一首单三部结构的乐曲,作曲家运用变奏的手法将原民歌进行了篇幅的扩充和巨大的改造但同时又保存了原民歌的风格特点与音乐形象。

《玛依拉》与第二首《我的花儿》一样,为一个单三部曲式结构。第六首《前进歌》与第二、四首为一类,也是单三部曲式结构。第八首《美丽的帕米尔》为一个单三部曲式结构。其结构图示如下:

引子11+[(a6+a6)+(b4+b4+间奏b4)+(c8+c18)+(b4+b4+c27+间奏3+c38)]+B[(d(4+4) +d1(4 + 4))]+A[(b(4+4)+abc8)]+尾声4

《欢庆歌舞》最为组曲的最后一首,是由维吾尔族风格所创作的,该曲结构也可以归为第三类,为一个单三部的曲式结构。

二、组曲的旋律发展手法及特点

小提琴组曲《新疆之旅》的旋律在各个部分发展变化和重复中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节奏律动性强,音调流畅,句法连贯,线条起伏有致,有时是描绘某种场景,如第八首《美丽的帕米尔》;有时即是渲染某种情绪,如第三首《嘎哦丽泰》中钢琴部分使用的衬托性旋律织体,起到了陪衬、烘托小提琴主题的作用。

在《新疆之旅中》有8首是使用了民歌原型作为素材创作而成的,其中哈萨克族民歌6首(我等你到天明、我的花儿、噶哦丽泰、玛依拉、都塔尔与玛利亚、啊!心爱的人等);维吾尔族1首(前进歌);塔塔尔族1首(在银色的月光下)。它们的旋律发展的表现手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重复发展、变奏、动机发展、模仿、模进(转调模进)等。

三、组曲的和声技法特点

杜鸣心的作品旨在以传统作曲技法表现民族音乐风格,这部组曲采用的都是七声调式,属于自然音调式范畴,其和声基本原则与大小调式和声体系有共同之处,例如和弦的三度叠置结构、和声的功能意义、和弦根音关系的强弱作用、和声序进的规律以及离调性变和弦的运用等。但由于调式结构、旋律音调的不同,在和声处理方面还是有它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和声序进的多样化、主音中心的多元化、声部进行的线条化、宫和弦的特殊化等几个方面。

杜鸣心的创作具有音乐形像鲜明生动、旋律音调优美抒情、和声配器简洁洗练等特色。作品中可以看到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的影响,但他对音乐创作民族化的理解和实践,不只是简单引用一些民间音调,而是力求体现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风格、韵味,以及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在创作技法的运用方面,他注重在借鉴西欧古典及俄罗斯、苏联的传统经验基础上,广泛吸取20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好经验,对现代创作技法的运用始终服从于作品的内容,力求同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相结合,并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理解。

上一篇:巴尔蒂斯绘画的形式与意味 下一篇:从《鱼山梵呗》看佛教音乐与本土音乐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