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走整体构建之路

时间:2022-09-05 04:19:16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走整体构建之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024-01

德育实践证明,要彻底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德育低效问题,适应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必须从整体构建的角度出发,从改革目前学校的德育教育模式入手,以"整体德育教育"为主导思想,切实抓好和突出德育整体教育的"三性"。

1.整体教育,学校为主导

学生的道德观念是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位真正成为一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完成育人的目标。不可否认,学校在育人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主要取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否稳定、密切、畅通.一般说来.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渠道进行,而与社会的联系则通过走出去: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和请进来: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讲课作报告的办法进行.我校在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上下功夫,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科,每节课堂,每个地方。在学科课程中实施德育,分层次采取讲授一一乐于接受法、谈话一一批判接受法、讨论一一主动探究法。在班级管理中,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采用目标激励、行为矫正一一主动参与法,伦理谈话、榜样示范一一自我管理法,引导评价、心理咨询一主动发展法。在活动课程中实施德育,抓住指导、评价一一实践锻炼法.这种方法的要义是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引导、教育、评价,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思想现状和行为水平,并按照教育者的要求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以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实施时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采取教师慎重、全面评价一一学生理解接受法,教师指导下的同学互评一学生辩证分析、理解接受法,教师引导、学生自评一自我完善法。在潜在课程中实施德育,最主要的方法是陶冶一主动创造法,当然,也要注意到层次性。如此,才能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

学校的德育教育应该从实效抓起.德育常规管理是德育质量的基础。就我们学校而言,反省过去和现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发现,常常是因为我们在德育常规管理上做得不好。相反的,当我们在常规管理上能很好地抓上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学校就呈现安宁、稳定,学生的精神面貌就表现得积极、上进。在创建县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的时候,常规管理抓得好,学校的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这给我们的启迪很大.所以,工作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就作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座右铭了。

2.整体教育,家庭为基础

人人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家长擅长历史教育。一则古往今来的圣贤多强调'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对国尽忠,对家尽孝;二则作为家训的书籍、篇章数不胜数;三则是历代道德楷模在人们心中树立不可磨灭的丰碑,世代相传地佳话激励每个家庭和谐圆融,形成民族的社会心理积淀,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中国浑厚的传统历史文化熏陶着每一个家庭。同时,我们的家长善于说服教育。他们过分重视孩子,以忽视和牺牲自己为代价;他们甚至任劳任怨地承担着帮助孩子成长的责任。为了让孩子站在他们起点上往前走,他们力图使孩子们不走或少走他们的弯路。说服教育在这种动机下发挥得淋漓尽致,父母非常懂得运用在家庭中的权威来争取孩子,也擅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中国的孩子,从小尊重长辈,尊重经验。父母的说教成功也多归功于家庭双方的一拍即合.并且,我们的家长非常懂得"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父母要把自己的好品质灌输到孩子身上,就必须严格地遵守自己的内心信仰。强大的行为力量在孩子的道德观念形成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效力。这样的家庭教育我们不充分调动起来,将是我们德育教育的一个重大失误。开办家长学校是学校联系家长,发挥家庭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效方法,为了让家长理解和配合学校工作,我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会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抓住每个孩子的特点与家长进行意见交换,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好学生.除集中活动以外,我校还向家长推荐《家教博览》、《成功家教启示录》、《小学家庭教育》等书籍,让家长能更有目的、更有效果地实施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我校开展"家长评管评教开放日"活动。也就是把家长请到学校里,与自己的孩子共同上课.活动开展时间为一个月。通过活动的展开,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有了整体的了解,知道了自己的孩子所在班级的情况,理解了教师的辛勤劳动,与教师之间有了较好的配合,全面促进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同时,在活动中,由于家长面广,层次多,提出的建议也就很具有代表性,这对学校的工作也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在活动取得一定成效的时候,学校又开展"社会评管、家长评教"开放日活动。这次是面对社会的高层次的活动。请镇主管教育的领导、中心校领导、人大代表、村干和先进家长到学校与孩子共同上课。活动的契机是教学,但是收到的效果与德育教育又紧密相连,建立起了共同教育学生的多条通道。

3.整体教育,社会为重点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社会这个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必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社会的现实往往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感到对学生的教育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好方法.社会实践这一途径是沟通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他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学生接受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活动单一,这是德育失误之一。为此,我校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我校组织学生访问黄安定老板的石场的工作人员和司机,从而了解社会的现状和人们对生产竞争的看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产竞争出现的各种现象,树立良好的竞争观念。我们还结合本地社会资源,组织我校学生参观我镇刚修建成的我县乡镇第一路一一甘圩水泥路,在活动中,不但使学生认识了致富与修路的关系,还使学生在参观活动中增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此外,我们还带领学生步行几里路,排队去参观初步建成的"南宁市花花大世界",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扩大眼界,愉悦身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还结合国际国内的新闻动态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我国载人飞船的发射实况录象,激发学生"学好知识、献身科学"的情怀。

上一篇:浅谈初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下一篇: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微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