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雷锋,以民族和时代之名

时间:2022-09-05 02:57:57

记住雷锋,以民族和时代之名

1963年3月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在历史上率先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三天后,也就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的这一题词。从这一天起,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以排山倒海之势蓬勃兴起。之后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学习雷锋的纪念日。

随后,1964、1965年的第五期,《中国青年》杂志依然以雷锋作为封面,并配发大量阐释雷锋精神的文章。直至进入21世纪,《中国青年》杂志的封面上依然可以找到雷锋。

为何一本荟萃精英的杂志会拿出那么多珍贵版面去反复宣传同一个人?为何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年轻的战士?

因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人物,雷锋以其近乎完美的榜样形象,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他用行动影响并告诉我们做一件事要坚持,人们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也正因为有雷锋精神的感染,我们屡屡看到感人事迹的发生,那些可爱的人也和雷锋一样,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些人身上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坚持与喜好,就像我们愿意去相信爱的存在并奉献爱一样。

雷锋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这种积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勇于牺牲的道德传统,造就了无数令人仰慕的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其公而忘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德追求,形成了以集体为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其“恭、宽、信、敏、惠”的道德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信条,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诸如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诚实守信、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这种道德产生的强大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沧桑而不衰。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传统中一朵亮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雷锋精神融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以极大的凝聚作用汇入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中。

雷锋精神源于时代,但它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越了时代,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他的存在,升华了许多人的理想,提升了许多人的情操,让一个时代因此而凝结了一个民族的道德觉悟。

显然,时代不能离开雷锋精神,不能缺少雷锋这个元素,因为时代不能没有奉献精神,不能没有一种具有民族色彩的道德觉悟。否则,经济再进步,人类也只能产生悲哀。

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那种对同志、对群众像春天般温暖,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都是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必须大力发扬和倡导的。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市场经济所改变的不只是生存的外部环境,也会增强每个人心中那份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雷锋精神的内核,与千百年的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社会愈是进步,道德水平愈要提高,雷锋精神愈要发扬,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强有力的基础。

记住雷锋,以民族时代之名

上一篇:“富裕社会”与青年的反叛意识 下一篇:中国式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