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广告口号中谚语的套用

时间:2022-09-05 01:52:01

英文广告口号中谚语的套用

摘 要:谚语简洁精炼,包含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明确的引导性,因此英文广告口号中套用谚语使广告口号颇具魅力,能诱发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其产生购买行为。

关键词:谚语 广告口号 套用

1.引言

市场经济中广告比比皆是,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给广告定义如下:Adverting is the non-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usually paid for and usually persuasive in nature about product services or ideas by identified sponsors through the various media.广告(Advertise)源于拉丁语advertere一词,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那怎么来唤起大众的注意呢?首先它必须短小精悍、琅琅上口、音韵铿锵、简单明了、便于记忆,而且它还要形象精炼地总结出产品的优点特色,或言简意赅地点明公司或企业的形象、精神,或干净利索地号召消费者行动。这也正是广告口号的特点。广告口号是广告全部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它鲜明地体现了广告的定位和主题,是整个广告活动的灵魂之所在。某种产品的广告口号一旦确定,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被变动。广告口号浓缩广告正文的精华,在整个广告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广告词会使人过目不忘,它借助于受众的阅读和接受来获得传播目的达成的同时,更利用人际间的多种传播使得传播扩散和流行。这是广告口号在面对广告受众时区别于广告标题、正文、附文等结构因素的重要特征。

本文主要对英语中的广告口号的表达特点作初步探讨,英语广告中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而其中对英语谚语的使用、套用和仿化是最常见的方法。英语中有丰富的谚语,它体现了英语的幽默,表达了朴素的哲理,反映了民族的性格,是英语中极为宝贵的一部分。英语谚语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提炼,其言简意赅,有些谚语为广大人民所熟知,家喻户晓。而广告口号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其直接的目的是传播信息,沟通产销,指导消费,扩大市场,推销产品,这样就力求语言简洁鲜明,形象生动,并具艺术魅力,而谚语正合乎这些要求。

2.套用谚语应具备的条件

套用谚语不能生搬硬套,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具备一定的条件。从大处说,广告口号策划者应具有良好的语言及其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并严格遵循广告的创意原则。具体地说,策划者应对口号的借用结构的语言特色、修辞特色、语用场合和丰富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做到了然于胸。这样在套用时才可能取舍自如,翻新结构,产生奇效。

3.套用谚语的技巧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套用得当能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达到口号宣传目的。但是,如果缺乏具体分析,不了解被借用结构的特点,只是一味地机械模仿,结果往往不能如愿,甚至弄巧成拙。在此,介绍一下套用谚语的技巧:

3.1突出利益。

广告口号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说服顾客掏出钱包来买你的东西,对于消费者而言,有利益的吸引才是观看广告的目的,因此,要突出广告产品将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利益,要在有形无形中让读者感到“有利可图”。

3.2应重视文化差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性广告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是国际广告中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价值观念等都会影响对广告的理解以及广告的效果,因此广告撰稿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更换广告的重点、角度和风格,用广告使大众能理解、能接受、能产生兴趣的方式进行新的创意构思。同全球性广告应体现不同的民族文化风貌一样,广告面向不同国家,也应使用当地的民族语言,包括语言、词汇、句子结构和惯用法,愈地道愈纯正愈好。

3.3被套用的结构在意义上应与所宣传的产品有切实的联系。

如某“南方科技咨询服务公司”的广告口号“有了南方就有了办法了”被译为“Where there is a South,there is a way”,即套用了英语中常见的一句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译文只换了一词,但因与公司特点挂了钩,恰到好处,韵味无穷,给顾客的印象是这家“咨询公司”的办法的确不少。

3.4根据广告的创意原则,套用谚语应避免陈词滥调。

例如英语谚语“Seeing is believing”就被许多中文广告口号的翻译所套用:Seeing is believing(某电视机广告);Using is believing(某护肤霜广告)。不管是广告翻译还是广告制作,都应力求创新,不必步人后尘,如能在被套用结构上有所变异则更能吸引读者。比如,一家Kraft食品企业集团,就对此结构进行了调整、创新,在美国各家杂志刊登的宣传软糖系列的广告中,就有以下的内容:A marshmallow a day puts a smile on your face;A marshmallow a day puts up a twinkle in your eyes;A marshmallow a day makes your blue eyes bluer.

4.各种各样套用谚语的英文广告口号

4.1用以劝说别人接受某种观点、思想。

众所周知,过去的西方社会歧视妇女,有些传统的谚语就可以反映出这一点,比如这一句:A woman’s place is in the home(妇女应在家中)。但如今,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女权主义者以各种形式争取妇女的正当权益和平等地位,歧视妇女的问题得到普遍关注。女权主义者曾在“New York Time Magazine”上刊登这样一则广告口号:A woman’s place is in the House.这则口号将原来的那句谚语改了一个词:home变为house,并且把house的首字母改为大写。虽仅改换一词,但意义却相差甚远。House一词,既可指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美国众议院),又可指the White House(白宫)。由此,此口号意为:妇女走出家,到国家政府高层机关参政,去当议员乃至总统。

4.2意在讽刺某些现象。

有则漫画上有这么一句口号:If at first you do not succeed,you are fired(一次做不成,马上炒鱿鱼)。这则漫画意在评述社会失业问题,它仿用了谚语If at first you do not succeed,try,try,try again(一次不成功,坚持试下去)。谚语的原义是积极的,漫画把其后半句的内容完全改写后,则产生了消极效果,表达了失业给人们造成了恐慌、沮丧。

4.3用来宣传服务质量,以吸引顾客。

新加坡一家名为Ming Court的大饭店,为了在海外招徕生意,在美国《时代》杂志上登了这样的一条广告口号: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a dull stay.这则口号套用了英语中的一句著名谚语: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干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这家大饭店套用那句谚语,意在招徕客人,使他们逗留新加坡时去他们饭店,在那里可以尽情享受,以免旅途成为dull stay。众所周知,新加坡是通行英语的国家,而从事国际事物的人基本上都懂英语,因此,他们很容易明白这则口号个中的涵义,也就有可能投宿这家饭店。

One man’s sushi is another man’s steak.(日本航空公司广告)。该例是日本航空公司对欧洲大陆的广告,即套用了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一个人的佳肴却是另一个人的毒药)。“寿司”是日本风味的饭卷,而“牛排”则是欧洲的主菜。此广告便可翻译为“寿司牛排,风味不同,任君选择”。以此来宣传日本优良的餐饮服务。

加拿大皇家商业银行曾推出这样一则广告口号:One good banking ideas in Canada led us to another in London(加拿大非凡的银行概念,指引我们在伦敦再创辉煌)。该口号在谚语“A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善有善报)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扩张。该广告的撰写者旁敲侧击巧妙地将加拿大银行暗含其中,而且选用“善有善报”来创新以作为银行的广告口号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它除了本身意思以外,还承载着弦外之音:存款在银行,总会有回报。

5.结束语

广告口号的质量往往决定着整个广告的成败,因此广告口号要有魅力,能吸引消费者继续阅读广告的正文,又要体现广告性、简洁性。出色的广告口号应该是别出心裁、琅琅上口、余味无穷、过目不忘的。而谚语正符合这些要求。成语、名句或谚语,其结构、用词和使用场合都是相对固定的,广告口号中套用英文谚语、诗歌,仿照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能吸引潜在的顾客,诱导读者进一步阅读,从而推动产品的销售。

参考文献:

[1]黎松峭.中外成功广告900例[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2]李中行.广告英语[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3]刘季春.广告标题、口号的套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7,(4).

[4]See Munsey,Cecil.The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Collectibles of Coca-Cola[P].New York,1972.312―318;Rob’s Coke Room:Coca-Cola Slogans[A/OL].

[5]William Wells et al. Advertising Principle and Practice[M].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1995:14.

上一篇: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下一篇:数学有效教学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