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05 01:27:56

浅谈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之一,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传统的化学实验在新课程教材中有了较大的改进,增加了学生实验和探究实验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能力。因此,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结合高中化学新教材及教学实践谈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在中学阶段就是要通过教学的各个层面与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化学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实验中发现新的问题,促使学生能进一步学习好化学知识,提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指导。当学生有不懂或做错的地方,先让学生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做实验的器材和现象进行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能力,为下一步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基础。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找到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利用试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循序渐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是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必须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环境,用充满激情的言语、富有感情的体态打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融入课堂,愉悦地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影响。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使人类获得许多前所未有的发现,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的重要一环。在观察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观察的目的,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感知现象才更深刻,思维才会更活跃。如做“镁带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能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燃烧前后物质本质的变化上。但此时常常被忽略的是随着燃烧而升起的一缕白烟,因为它被强光掩盖了。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时不要死盯着光亮之处。再做一遍这个实验,会有一部分学生观察到白烟现象。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微小变化能迅速做出反应,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实验现象的变化。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分析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观察到现象后,就要去分析,学生在不断地分析过程中,就能得到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要通过分析,训练学生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真知,切莫将自己的思维转嫁给学生,只有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才给以点播、诱导,以受到恍然大悟的思维效果,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提高。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2)精心准备课堂提问和实验信息。教师对课堂的提问要精心设计,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给学生创设进行思维发散的良好环境。(3)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进行实验探究性学习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思维发散,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成功。(4)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在教学中,个人经验的积累和行为的逐渐复杂化是靠记忆来实现的。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顺利地进行思维发散,就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记忆方法,使学生在需要时,能对知识保持、再认。

3.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有联想才能激发创造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想。通过联想,能发现化学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化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从而对化学知识进行不断探索。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已经学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制取实验,来解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需要的仪器?如何安装?如何收集?如何验满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把不同的事物联系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进行分析比较,最终达到能力的提高。

三、使用激励性手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催化剂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注重运用激励性的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行为。这样,学生以受到教师的表扬为荣,会更加认真地思考,使学生在享受创新成功感的同时,逐步学会创新的方法,最终形成创新的能力。

四、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传授基础知识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独立发展、主动发展、创造性地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住对实验的兴趣感,创设实验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浓硫酸与稀硫酸的鉴别”实验设计,同学们就设计出了很多方案:如用温度计蘸两酸后,看哪个温度计温度上升;用玻璃棒蘸两酸分别在白纸上写字,看哪个字迹变黑;将铁片投入到两酸中,看哪个有气泡产生;将等质量的两酸敞开放置两天后看哪个增重等等。他们通过阅读和查资料,寻找代用药品及仪器,并自己组装。通过这些过程,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中,教师应把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事实化为能引起学生兴趣或争议的问题,诱发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通过一、二次实验或活动就能培养起来的。教师只有在每一节课、每一个实验、每一次活动中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的火花必将迸发。

【责编 冯立伟】

上一篇:让学生的能力在“写”中飞扬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