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四步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05 12:45:21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四步教学”模式

(四川省营山县陡坑完全小学校)

“四步教学”模式是我县对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实践和落实,是为了改变当前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改变部分教师课型意识淡薄的现状而归纳出来的一种教学基本思路。这种课堂形式基于改变教学结构,调控教学关系,建立民主课堂,实现优质高效教学的思考而产生的。

一、自主学习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必须在思品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思想品德课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

1.自主体悟。我们的教材都是以生活主题划分单元的,在学习每一个单元之前,如果不引导学生梳理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自觉与自己的实际相对比,找到自己成长中的问题,思品课的教学就失去了实用的意义,而这个梳理只能、也必须是自己的梳理。

2.自主思考。学生要根据自己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以教材上的知识为工具,自主地思考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每个人的问题不一样,他们思考的方法肯定也是不同的。

3.自主阅读。学生对教材中的“相关链接”等部分独立阅读,以加强自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4.自主观察。生活化是这次新课改的亮点,也是思品课的生命力之所在。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我去观察,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第一手的材料,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

5.自主实践。思品课是实践的课程,对于其中的观点、规范必须让学生亲自走进社会和生活去参与、实践,才能实现内化。

需要思考、讨论、认识、解决的问题是来自社会生活的,面对社会生活的,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够触动、震动心灵,感动、感化学生,启动学生的思维。

二、合作探究

将合作融为小组的灵魂,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让学习小组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家人”的思想,学习上互相促进,生活上互相帮助,心理上互相影响,品德上互相浸染,最终实现帮助他人,提升自己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尤其需要合作。这主要是因为:

1.学生的习得需要合作。思品课尤其注重心理品质的内化、道德修养的践行、法律规范的遵守和国情教育的落实。而这些都不是靠单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同伴的帮助、启迪或影响。

2.辨析性问题需要合作。在思品课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甚至是两难的社会生活问题,这些问题的可能充满着辩证、充满着矛盾、充满着情、理、法的冲突,让学生解决起来感到很“纠结”,这个时候就需要同伴进行互助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启迪。

3.学习方法的参悟需要合作。思品课的学习方法除了知识的掌握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包括做人处事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靠感悟,但是有的时候也需要交流和借鉴,尤其是针对国情分析的材料,需要学生在交流中转化为自己的方法。

4.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合作。在进行义工活动、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校外活动时,必须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有效的分工和密切的合作,一是保证安全,二是实现组织的高效。

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的氛围营造上,变教师主宰课堂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课堂为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使课堂呈现出浓郁的学习气氛,老师能够把课上得灵活、深刻,学生能够学的灵动、有趣。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的场所。

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一个活动化的课堂,是一个塑造自我、和谐他人、关注社会的课堂,理应具有浓浓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现原理、观点、价值标准。在价值冲突中辨别、选择观点、规范,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规范。思品课创设合作探究的方法主要有:

(1)确定“真”问题。只有问题来自于学生,学生才有兴趣,所以,课前或课堂上搜集问题是决定课堂氛围的前提。探究内容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者学生身边常见的鲜活案例,在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形式、细化小组分工的基础上进行高效探究。

(2)正确引导讨论方向。老师在课堂上机智地引领学生讨论的方向,围绕着思品课的四大要素多角度、分层次地抛出新问题,把学生的讨论引向纵深。

(3)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原则上每个话题要运用至少一种方法,每节课有不同的2-3个活动,且具有可参与性,能够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活动情境之中。.探究形式多样化,如游戏、艺术表演、社会体验材料情境再现等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渗透,注重情境化教学及课堂即时生成问题的探究。

(4)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思品课的评价不同于其他课程,学生自己的品德、心理和对社会的认识往往是在课堂的讨论发言中瞬间闪现的,所以我们要及时捕捉,给予准确的点评或升华。

(5)科学合理的分组。思品课的讨论和活动往往涉及到学生自身的特点,所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否则可能会出现相互不交流、不沟通的结果,所谓的智慧分享也就成了泡影。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树立以生活主题为单元的大教学观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引进生活的活水,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

三、即时训练

在学生经历合作探究、发现原理观点、价值标准和规范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注重价值判断和行为实践。这一步的主要方法有:

1.教师选择并设计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两难问题,利用辩论、表演、模拟情景、设计卡片、编写对联、主题班会、书信、归纳总结等形式来点评社会热点、关注时事,解决两难问题。

2.通过材料设置生活情景,让学生置于情境中,通过自主感悟、小组讨论做出正确选择。

3.让学生列举与本主题有关的名人名言、典故,实现知识的迁移;针对学习内容(主题),编写情景剧进行表演;利用诗歌、对联、书信等形式展示学习主题的效果;用“知识接龙”的方法列举本节课所学知识。

4.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升华情感,达到育人目的。

5.课堂上利用小记者采访形式,收集社会现象,发现或归纳社会问题,形成观点、认识,并进一步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澄清是非曲直,引导学生科学人生观的形成。

四、教师评点

在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后,还要鼓励学生走向真实的、更加复杂的社会中去,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自己已有的能力解决社会问题。在践行中验证、完善、实践、强化观点、规范。

总之,“四步教学”模式的功能定位是改革课堂结构,调整教学关系,实现教学民主,使日常教学规范化、流程化,可操作性更强,能够帮助教师尤其是入职教师尽快地进入教学程序,避免走弯路。对学生而言,这一学习思想的落实,真正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学中的生产力。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人翁地位的获得,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动”起来的真正动力。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定势思维”的 培养 下一篇:浅谈单片机万年历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