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顾恺之画论

时间:2022-09-05 10:45:50

摘要:顾恺之的画论深受魏晋玄学、人物品藻的影响,从而提出“传神论”的美学思想。顾恺之的画论《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部专著。标志着中国画的觉醒。

关键词:顾恺之;传神论;中国画觉醒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37-01

宗白华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艺术是时代的风向标,时代的变化一定会在艺术领域有所反应。当人成为真正的人,才有可能“为艺术而艺术”,而这反映在人物画上,就是对于人物的形、神、气、韵、情、态的深层关注,从而产生了如顾恺之、谢赫为代表的众多人物画家。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完整的绘画理论来总结指导绘画实践,于是历史选择了顾恺之。

一、顾恺之画论的产生背景

顾恺之(约公元348―公元405),字长康,小名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为三绝:画绝,才绝,痴绝。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观点为我国传统绘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有确定画论、画作传世的画家。他的画论影响了中国画以后几千年的发展,直到现在,评价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还是有“是否传神”、“是否表达了内在精神”这些,可见其影响之深远。顾著有《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部专著。他一生勤勉,现今其存世的作品模本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图》。

顾恺之画论的理论根基深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当时玄学之风兴盛,名士们热衷于坐而论道,辨明哲理的清淡风尚流行。玄学以老庄思想为根本,重新阐述起哲学思想。超言忘象而追求“意”的理论,不难看出其主张与顾恺之提出的形神论有着必然的内在文化关联。顾恺之作为社会精英,处在文化团体的中心,深受其影响,所以,他的画论重“神”,重“迁想妙得”就不足为奇了。

二、顾恺之画论的内容

顾恺之流传下来的画论有《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部专著。

《论画》评论了魏晋两代名画家卫协、戴逵等所作的二十一幅作品,是顾恺之临摹学习前人作品时的心得记录,可以说是其绘画学习的心得笔记,我们可以从中了解顾的好恶和当时对绘画的评价标准,而且这些话都是顾有感而发,很真实,所以价值很高。从中摘录一些,可看出顾的评价标准。

“《壮士》有奔腾大势,恨不尽激扬之态。

《烈士》……蔺生恨急烈,不似英雄之慨……于秦王之对荆卿,及复大闲,凡此类……虽美而不尽善也。”

前者是称赞,后者是提出异议。可是顾的评价标准都是“居然有得一之想”、“不似英雄之慨”这样的理由,即皆是某种程度上的传神。这些理论都源于顾恺之的绘画实践,他悉心研究,总结出来的。他对其他作品的评议,也都是围绕“传神”而发。

《魏晋胜流画赞》开篇就说“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即事。”就是说凡是要进行临摹者,都要先探求以下要点,然后再依此进行摹写。所以一幕了然,《画赞》是一篇讲摹写的具体方法的文章。文章里即讲到“凡吾所造诸画素幅,皆广二尺三寸。其素丝斜者不可用”、“凡胶清及彩色,不可进素之上下也”等绘画工具方面的知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比如像“不尽生气”、“伟而有情势”这些围绕着传神论的内容。该文章还提到了以形写神的美学观念:“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这是顾恺之重要的美学观念,对后世也是影响深远。顾恺之还主张理论联系实际,“……不兼之类,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就是说二者不能兼顾的缺陷用言语难以全部说清,需要在实践中亲自体会。

《画云台山记》是顾恺之一篇创作构思的文章。文章中出现了张道陵、赵升、王长3个人物形象,及作为背景的山岗、流水、岩石、桃树、孤松等形象。画面上作为故事背景的“积冈”“峭峰”“清流”等物象营造出了道家清静之境;而山势的高峻、岩石的棱蚝退流的隐现,山峰与深涧的对比,都做了较具体的安排。《画云台山记》中所记载的山水画法和对山水画创作的研究,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三、顾恺之画论的意义、影响

顾恺之是中国绘画理论当之无愧的奠基人。在顾之前还未有一篇完整的、正式的画论。他不但开辟了一个新的学科,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正确主张,其传神论成为中国画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他发现了绘画的价值在“传神”,而不在“写形”,这标志着中国绘画的彻底觉醒。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提出了很多论点,他又围绕着这些论点做出了详细的阐述,为中国绘画理论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古代画论丰富多彩,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顾恺之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画论奠基人。

参考文献:

[1]康中乾.魏晋玄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上一篇:从汉英对比的典型例子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下一篇:浅析绘画艺术对动画创作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