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设计策略

时间:2022-09-05 08:58:05

地下车库设计策略

【摘要】本文介绍了地下车库的分类和规划布局的要求,并详细介绍了地下车库设计中的柱网设计、防火区设计、出入口及坡道等方面的设计原理,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车库 柱网设计 防火区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当前城市车辆日益增多,车辆停放不仅关系到车主的利益,同时也影响城市规划。我国车辆停放主要以地下车库的形式为主,地下车库进行设计要充分的考虑各方面因素,使地下车库的设计最大限度上满足停车需求,同时保证车辆停放的合理性和便捷性。

二、地下车库的概述

地下车库按建筑空间分类,有单建式及附建式两种类型。单建式地下车库在地面之上除少量汽车出入日、采光、通风设施外,没有其它建筑物。单建式地下车库建筑覆土之后,地面仍为开敞空间,对于地面的景观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对于单建式地下车库结构柱网尺寸的布置仅考虑汽车空间尺寸要求,故技术处理较容易实现。附建式地下车库是在建筑物下布置地下车库,建筑物的结构要求及其已设备的要求等诸多因素都将影响附建式地下车库的设计,使得建筑设计难度增大,尤其对建筑内的地下车库更是如此。

三、规划布局

机动车辆较少时,汽车停车场可以作为单体建筑,但当车辆达到一定数量后,将停车场纳入建筑整体中去规划是必须的。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观念及状况不同,但从发展的角度去看,两者的差别将会逐步减少,甚至趋于相同。因此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将汽车停车场结合整个建筑考虑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单建式与附建式地下车库的总平面设计应区别对待。附建式地下车库由于与地上部分建筑相关联,故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要处理好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地面建筑周边环境的协调,同时需考虑出入口处的交通视线、地面而交通流线及城市道路的路网状况。

四、柱网设计

在地下车库的建筑设计中,柱网的布置对空间的利用效率起到关键作用,理想的柱网布置是尽量增大柱间距,增加车库的有效停车面积,减少柱子浪费的空间,根据设计经验,当柱间停车由两辆增加为三辆时,可增加5%的停车数量,对于大型停车场来说,每二十辆即可增加一辆停车面积,而过于强调增加柱距,反而使柱尺寸、梁高、层高相应增大,导致土建成本上升。在附建式地下车库设计中,除满足停车空间以外,一般也利用车库空间布置人防区域、配电室、消防水池等附属设施。因此较为经济合理的柱网尺寸为8-8.5 m,每柱间停放三辆车,即可满足停车和交通的技术要求,又兼顾合理的结构经济性。目前大多数车位尺寸为2500mmX 5300mm,规范规定的小型车尺寸为1800mm X 4800mm,车与墙间距500mm,车与车间距为600mm。但一般只有高档轿车才能达到1800mm X 4800mm的尺寸,实际情况中档车占绝大多数,尺寸一般在1700mmX 4500 mm以下,因此车位尺寸按2300 mm X5000mm考虑,局部空间再考虑高档车尺寸。建议柱网尺寸做到≥8100 mm。车库的柱网布置变化多样,经济与合理是设计的重点,图1是以8100mm X 8100mm柱网为主柱网的一种布置方式。在设计过程中需优化车库中的车行流线,优先采用一条行车道两边停车,以提高车库的利用率。布置车行流线时需注意行驶路线短捷,避免交叉和逆行。

当地上建筑为剪力墙结构或柱距过小与地下车库柱距不对应时,一般由于地上主楼面积只占地下车库面积的小部分,因此在主楼面积外的地下车库与裙房柱网可单独布置,集中满足地下车库停车要求。但设计中应注意两组柱网交接处的结构联系,并保证地下车库与主楼必要的交通联系。表1是地下车库停车效率控制指标。

五、地下车库防火区设计

由于地下车库的建筑性质不同,是设计在地下的建筑,并且在其中停放的车辆均为油类助燃装置,所以一定要加强在防火方面的规划设计。在地下车库中,应该设置最大防火分区,对于有自动喷淋系统的最大防火分区为四千平米,无自动喷淋系统的为两千平米。还应该设置自动排风系统,供排放汽车尾气和火灾发生时的排烟功能使用。设置完防火分区后,应考虑人员疏散的问题。按照相关规定,每个防火分区内应该设置不少于两个楼梯间,便于人员的疏散逃生,无自动喷淋系统的车库中,最远工作地点距楼梯的距离不得超过四十五米,有自动喷淋系统的也不应超过六十米。如果住宅内有直接通往车库的楼梯,那么在火灾时也可以通过该楼梯疏散。如果一个防火分区中一个楼梯不够,可以利用邻区的疏散楼梯。当然发生火灾时,人员不可以通过车辆通道进行疏散。先设计人员疏散楼梯,再考虑车辆疏散,每个地下车库应该设计至少两个疏散口,也就是两个疏散坡道,对于具有双车道的三类地上车库建筑,可以设一个疏散口。

六、地下车库出入口及坡道

1、出入口数量

可根据规范中关于出入口数量的规定设置。但规范中并未明确不同规模地下车库出入口为何种宽度的车道。根据规范及经验:

1)停车数少于50辆的地下汽车库,可设一个单车道(进+出)坡道出入口;

2)停车数介于51-100辆的地下汽车库,可设一个双车道(进+出)或两个单车道(一进一出)坡道出入口;

3)停车数介于101-300辆的地下汽车库,可设一个双车道(进+出)和一个单车道(出)坡道出入口;

4)停车数大于300辆的地下汽车库,可设一个双车道(进+出)和两个单车道(出+出)坡道出入口;

5)地下车库各层间的连接坡道数量及规格,按下面一层停车数量根据1)-4)条设置即可。

2、出入口位置

地下车库出入口位置的设置原则应遵循以下几点:

1)分布均匀,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lOm,两个汽车坡道毗邻设置时,应采用防火隔墙隔开;

2)相对隐蔽,与主体建筑保证一定问距,避免噪声、人流干扰;

3)尽量独立于主体之外,地块使用紧张时可设于主体内,但以设置直线坡道为宜,尽量减少对主体结构的破坏;

4)与城市道路之间设置缓冲区,减小对城市交通的直接干扰;

5)对于坡度变化较大的场地,尽量把车库出入口设置于地势较低一侧,可减小坡道长度,经济性较高;

6)满足规范对于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城市基础设施的间距规定。

3、坡道宽度、净高及坡度

汽车坡道的功能主要是车辆进出地下室的联通通道,个别项目坡道还兼具货物、设备运输通道的功能。故坡道的宽度、净高及坡度需根据具体通过车型来确定。规范中可查到相关数据。

根据经验,小型车通行为主的坡道单车道净宽4m,双车道净宽7m,净高2.3m(未考虑运送货物及设备)。直线坡度10%使用舒适,12%使用较舒适,15%使用不舒适。另外,由于汽车种类纷杂,近些年很多车型设计的底盘偏低,15%的坡度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托底现象(主要集中在变坡处),故推荐使用坡度在10%-13%之间,可兼顾经济性和舒适性。曲线坡度最大12%。由于大多数坡道设计均为直曲结合,故推荐统一为12%的坡度为宜,但首末端需设缓坡,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1/2。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曲线的半径不应小于20m,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原起点或止点。

坡道曲线段应在横向设置超高(即弯道超高,平衡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横向坡度)。该点一般在设计中考虑的不多,规范中建议横向坡度,宜为2%-6%。

4、坡道的转弯半径

规范规定通行小型车的转弯半径是6m,指的是汽车回转时外侧前轮行走轨迹的半径,即意味着坡道最小内径(结构墙体)根据规范4.1.10条中公式可得出r=3.9- 4.2m,即可满足小型车使用要求。其他车型可据此公式类推。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车库的柱网设计、防火区设计等方面相互关联,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保证地下车库设计合理、分区明确,才能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地下车库。

参考文献

[1]王文卿.城市汽车停车场(库)设计手册[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童林旭.地下汽车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GB 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

[4]姜浩静,张纪峰,王渭南.谈建筑地下车库的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05-20.

上一篇:浅析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新技术 下一篇: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