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5 07:39:50

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问题式教学法早已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法,启迪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课堂气氛活跃,一个个问题如巨石投水,激起千层浪,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印度”为例,探讨问题式教学应用在地理教学中的现实意义,操作过程,以及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 问题式教学 印度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开展以师生互动的问题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新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实施问题式学习,是新一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问题式教学是适应新形势下地理课改革的有效模式。

一、问题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问题式教学使课堂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学生有了充分的“发言权”,在积极讨论的氛围中,在激励作用的重复、积累中,更易于培养起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渴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2.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会积极地搜集材料,主动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并寻找证据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直到学生能合理地解释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亲身体验和科学研究的过程。

二、地理课问题式教学的操作过程

下面以初中七年级地理人教版《印度》一课为例,谈谈地理课问题式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效果,新课开始,生硬地摆出本节课内容的提纲或问题,将显得枯燥无味。在新课导入的环节应注意增强趣味性,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印度》前,播放一段印度民歌,同时屏幕展示关于印度自然、人文景观的系列图片,包括 “喜马拉雅山、恒河、泰姬陵、印度歌舞、印度的牛……”给学生感觉的刺激,激发学习兴趣。接着问:关于印度,你还了解哪些情况?说说看。

第二步:提出问题、以疑导读

提出问题,是问题式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问题的提出一般注意以下原则:

① 必须从教学大纲出发,围绕教学重点提出,这样阅读教材,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学重点掌握的过程。

② 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既是教材内容的学习,也给课后思考留有余地,使地理教学延伸至课堂以外。

③ 问题设置不宜过繁过难,问题多得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解决不了是不现实的,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了、完全摸不着头脑也是不现实的。

④ 穿插发散性问题,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给学生讨论、思辩提供空间。

⑤ 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现实意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可很快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

在《印度》一课中,笔者给学生的问题学习提纲:

1.印度在哪里?(请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描述。)

2.找出印度主要的地形区,说说地形分布的特点。

3.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这种气候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如此频繁?

4.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谈谈你对印度人口未来增长趋势的看法。

第三步:自学思疑,合作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显著。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教材做笔记,用铅笔对重点内容“划杠”,对不理解的内容“打问号”,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并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所设所疑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2.教师组织讨论,学生横向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在学生通过自学对所设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他们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第四步:大胆质疑,相互提问

在《印度》一课中,笔者操作如下:将所有学生分成两队,以竞赛方式进行互问学习(提出一个问题得1分,回答一个问题正确得1分),最后的优胜队给予鼓掌肯定。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和信息多渠道高速传递的社会,学生知识视野和储量超乎想像,教师凭借原有的知识在开放的问题式教学中随时可能遇到挑战。因此,教师要及时“充电”,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备足“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当然教学中也可能会遇到解释不清甚至无法解释的尴尬情况,此时教师要坦诚以待而不应遮挡掩盖,要与学生一道探究思考,想办法解决,以达到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淮安市赵集镇初级中学)

上一篇:撩开“合作学习”失真的面纱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