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05 06:05:35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高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程教育以育人为基本职能,承载了培养素质,辐射文化,服务社区,开展交流,发展自身等任务。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起点。所以,课堂中,教师要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给他们自主生成的机会,真正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既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思想,又要注意掌控,使课堂活而不乱

改变学生学习不活跃、启而不发、问而不答、教而不学的状态,培养学生在目标引导下“先学”“自学”“互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把传统教学中失落的主体精神重新找回来。(1)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学,激发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状态;(2)实施“民主化”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活动氛围,让学生有发表自己不同看法的机会;(3)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保证让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并积极组织学生讨论;(4)杜绝满堂灌,积极实施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虽然,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提倡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但有些教师为保护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而不敢限制学生纪律,其后果是课堂纪律失控,学生不但没有因之增强能力,反而造成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即使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一个“度”,要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又能使班级整体学习气氛高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种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教学中,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只有整节开放课有条有理,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新课程所说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二、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科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有效地设置疑问,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新课程教学的创新追求的是真实、自然,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课堂上再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不能夸大其词,脱离现实。

三、要善于调节情绪,注重让学生劳逸结合,把握最佳教学时间,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人不可能总是处于良好的情绪之中,教师不能因一时的情绪低落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有的教师课堂中总是提不起精神,低声慢语,不仅造成学生听不清,还会使学生的情绪受感染导致萎靡不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也有的教师虽精神十足,但语速过快,学生根本就反应不过来,教师说了也是白说。因此,教师要合理调节情绪,始终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模范形象,高效组织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探究学习一般分为知识探究、问题探究和活动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受到时间、课堂内容等条件的限制,因而,在开展课堂探究活动时就必须注意探究的活动、问题要深浅适度,次数适宜,方法得当。

总之,目前的新课程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生物教学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新的教育理念,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符合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这个理念。

上一篇:试论快乐体育教学 下一篇:职业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四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