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2860例血红蛋白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05 04:58:24

孕妇2860例血红蛋白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对孕妇血红蛋白(Hb)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孕妇贫血情况,寻求预防和降低孕妇贫血的有效措施方法。方法:将2860例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集静脉血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贫血孕妇共1434例(50.01%)。其中轻度贫血805例(28.15%),中度贫血472例(16.53%),重度贫血157例(5.33%)。结论:孕妇贫血发生率很高,孕妇贫血对胎儿和孕妇健康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孕期营养,定期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 孕妇 贫血 血红蛋白

笔者对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孕产妇2860例的血红蛋白进行了分析,其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达>40%。贫血可导致胎儿慢性缺氧,影响重要脏器的生长发育,导致婴儿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还可引起孕妇脉搏加快、头晕目眩、心肌营养障碍,严重的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近2年孕产妇2860例,孕期10~40周。

仪器和试剂:仪器选用Sysmex SF 3000血球计数代。试剂为配套试剂。

方法:选用比色法。

诊断判断标准:我国规定女性Hb 110g/L即为贫血[1]。妊娠期贫血的程度通常分为4度:①轻度Hb 81~100g/L;②中度Hb 61~80g/L;③重度Hb 31~60g/L;④极重度Hb≤30g/L。

结 果

本组贫血孕妇1434例(50.01%),其中,中重度贫血孕妇较少,轻度贫血孕妇相对较多。见表1。

讨 论

孕妇缺铁性贫血病因及影响因素:孕妇贫血是孕妇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具体原因是体内长期铁负平衡的结果[2,3],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对铁、蛋白质及多种元素的需求量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使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逐渐下降,出现机体铁耗尽,发生细胞内缺铁,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Hb值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降低。这与孕期铁需求量大,未及时补充铁剂有关。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还与文化程度、职业、饮食习惯、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缺铁性贫血与孕周的关系:孕12周后贫血的发生率上升幅度大,孕20周后的孕妇缺铁性贫血已趋严重,孕28~35周达高峰,这与此阶段的孕妇血容量上升达峰值有关,此期因孕妇体内贮铁不足,导致Hb下降,因此建议对孕妇的预防性补铁从孕12周开始。

补充铁剂:WHO推荐孕妇从第12周开始每天补充铁60~120mg。待孕妇出现中、重度贫血时再开始补铁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或死胎,孕妇自身风险也会增加。

饮食调理:妊娠期贫血对胎儿和孕妇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预防是关键,应定期指导孕期营养,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的肝和血、瘦肉、海带、紫菜、黑木耳、豆类等,另外应常规补充铁剂和维生素。

产前检查:妊娠早期即开始定期血常规检查,尤其妊娠后期应多次检查,可根据Hb、RBC计数等参数诊断孕妇是否贫血及贫血类型,及时纠正并治疗,以保障胎儿生长发育正常,孕妇身心健康。

表1 2860例孕妇Hb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信琪,党瑜华,夏冰,等.内科学.

2 高淑云,张景华.妊娠期妇女缺乏铁性贫血诊断指标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11):557.

3 张珠兰,邱晓琴,等.孕妇缺铁性贫血561例调查及体内缺铁状况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6):342-344.

医疗机构评审办法酝酿改变

三级特等医院评审未专门提及 医疗机构借评价盲目“扩军”或在被禁之列。

卫生部网站1月12日《医疗机构评审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与1995年的《医疗机构评审办法》相比,1995年的《评审办法》规定,三级特等医院的评审由卫生部组织领导,此次三特医院的评审并未被专门提及。另一个亮点是,医疗机构假借评价名义盲目扩大规模、滥购设备、浪费资源的,也将不能申请评审或被终止评审。

据悉,我国自1989年开始进行医院等级评审,经过大量的评审工作,构筑了三级医疗网络的基本体系,促进了医院的标准化管理,但评审工作也存在评审标准、方法不够规范等问题,1998年等级评审工作暂停。截至2009年,我国有三级医院1233所,较1998年第一周期医院等级评审结束时增加了675所,增幅为121%;二级医院数量增加了3423所,增幅为104.5%。

征求意见稿提出,医疗机构评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方针,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征求意见稿新增了评审的组织机构一章,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由有关专家组成的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或授权适宜的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作为评审组织。评审组织负责组建和管理评审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可以跨辖区选聘。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包括回避制度。

医疗机构评审包括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点评价。不定期重点评价分值占下次周期性评审总分从1995年的15%上调到30%。在1995年的《评审办法》中,评审结论是“合格”与“不合格”。而征求意见稿中变更为甲等、乙等、合格、不合格。甲等、乙等和合格的医疗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发给卫生部统一格式的等级证书;不合格的,应限期整改并在整改期满后,向评审组织申请复查,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复查情况作出评审结论;复查不合格的,应当予以降等、降级,直至取消医疗机构许可证。

上一篇:基层医院剖宫产情况分析 下一篇:慢病管理中健康管理的应用